APP下载

科学到底是什么?

2017-03-03

探索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基督教古希腊文明

科学到底是什么?

不需要定义的科学

“从小爱科学”是一个喊了几代人的口号,现在大家都知道,科学是好的,应该爱科学,这已经成了一个常识。不过,我们爱科学,总该知道科学是什么吧。但偏偏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真正的科学家并不执着于“什么是科学”这样的问题,他们在经过长期而综合的思想训练之后,对一些事情有了明确而坚定的信念,在具体研究的过程中,反而不受定义的限制,可以因地制宜。所以哲学家库恩对科学有个奇妙的定义:科学就是科学家们在 做的事情。

其实,科学确实不需要一个明确的定义。因为科学是面向未来的,而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所以科学家们需要自由的思想和创造的勇气,任何画地为牢的定义,本质上都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不过,科学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有规范和功能,另外也有一个包含的范围。

所谓规范,就是不能因为科学定义不明确,就可以把任何事情都说成是科学。科学有其研究方法,就是重视实验,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很多民间的理论没有实验支持,也没有数据支持,就是看大家相信不相信,那就不是科学。科学非常讲究怀疑和批判,如果没有证据,我为什么非要相信别人说的呢?

科学的功能是很明确的,那就是预测和解释。科学是面向未来的,它可以做出其他任何理论都无法做出的精确预测。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时候,首先就是预测了1919年日全食的时候可以观察到一个前所未知的天文现象,从此声名鹊起。另外,科学必须对观测到的结果有一个完整而合理的解释,如果无法自圆其说,也不是科学。好比说20世纪,有学者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但是解释不出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怎么能漂移,于是并不被认为是科学,直到后来发现海底火山,能解释大陆漂移的成因和动力了,这才成为科学的理论。

广义的科学

现代科学主要是数理实验科学,就是用实验和数字来说话。它的起源是古希腊的理性科学,后来受了基督教的一些影响,成了今天的样子。广义的科学里还包括了应用技术和对大自然的客观记录。

有一种说法,认为一切人类文明都有自己的科学,这个话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逻辑太模糊了。应该说,一切文明都有应用技术和对自然的客观记录。

所有的人类古代文明,包括埃及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乃至美洲的玛雅和印加文明等,都有很高的智力水平和先进的技术。以中国为例,汉代的玉雕,唐代的镶嵌,水平之高,工艺之巧,令人叹为观止,以今天科技之昌明,也无法完全复制出来。其他的古代文明也是各有擅长,好比说印加文明的羊驼毛纺织技术就是独步世界,技术失传之后,到现在也做不出来。

但是,这些“技术”不能等同于科学。中国人总喜欢说科技这个词,原因之一是我们分不太清科学和技术的区别。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科学的一部分,但技术毕竟只是技术,并非意识形态上的“科学”。

另一个人类文明共有的现象,是喜欢做博物性的归纳总结,就是对自然界各个物种,甚至天文地理现象,进行归类和记录。古书上经常会记载各种天文地理知识,还有农产品的分类甚至矿物的分类。这种学科以前叫作博物学,意思是博览世上万物,这个学科确实也是科学的一部分,但和技术一样,博物学和科学最本质的概念还是有距离的。

要了解科学的核心本质,最直接的方法是了解科学的前因后果,了解了人类为什么会发展出科学,你也就明白科学究竟是什么了。

科学并非中国的传统文化

关于科学的本质,我们必须从文化的角度去看,才能真正地理解。

从根本上说,科学的思想来自欧洲,它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古代没有和“科学”相对应的词,古时候的“科

学”指的是“科举之学”,就是考试的学问,是一个基本上没人用的词汇。把英文的Science翻译成科学,

是日本人的发明,在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高度分化,变成了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诸多学科,所以日本人以“科学”作为统称,可以突出其“学科众多”的含义。

中国古代没有科学理念,只有“格物致知”的观念,意思就是研究事物,从而获得知识,但是在传统教育体系里,这个观念不太重要。中国古代教育的目标是让人有良好的道德品格,从而可以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所以长期以来,中国都以人品道德作为知识和教育的核心。虽说鼓励人们“德才兼备”,但德总是比才更重要。

中国近代对于科学的理解,一开始就是技术。在19世纪中期,魏源等有识之士,看到中国和欧洲的工业科技相差甚远,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概念,就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从而避免国家衰亡的悲剧发生。从1861年开始,中国兴起了洋务运动,用西方的技术来修建工厂,制造武器。但当时人们并不理解什么是科学,不知道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观点还停留在古代,认为技术学到就可以了,并不追求更新和发展。

到了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中国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光有技术不行,开始正视更深层的科学问题。1897年,康有为在《日本书目志》里提到了《科学入门》和《科学之原理》两本书,这是中国人第一次接触科学的概念,之后科学的传播在中国步步深入,成了人们普遍最认可的观念。但是由于科学并非中国传统思想,大家理解起来有困难,所以长期以来,中国人都会把科学和技术混为一谈。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差异

真正的科学思想,发源于古代欧洲,具体而言是古代希腊。为什么科学的发源地是希腊而不是中国呢?是因为双方完全不同的地理环境导致了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古代希腊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都发源于距今三四千年前。从考古上看,希腊古老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和中国最早的二里头—殷墟文明时间差的不多。真正相差巨大的,是双方的地理环境。

中国文明起于河南,二里头文明(也就是传说中的夏文明)兴起的地点,在今天河南偃师。在最古老的夏商西周三朝,文明全在内陆,对大海只有个模糊的认识。古中国的经济基础是农业,吃饱饭最重要,所以土地是最重要的财富,商业反而并不重要。中国人以前觉得商人不会种地,等于没有生产力,是社会的负担,于是在政策上重农抑商,这个传统沿袭了三千多年。

但是希腊不同,它的文明诞生于爱琴海上,有一个半岛和众多小岛,海运四通八达。希腊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多的只有橄榄油和葡萄酒,为了获得粮食,他们只好和外部开展贸易,方法就是到处航海经商。所以希腊文明一开始就是海洋商业文明。

农业文明不喜欢远行,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而且风险也大,出去一趟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一定。由于长期定居,不远游,周围打交道的都是熟人,所以中国人的文化是“熟人文化”,七大姑八大姨的都认识,干什么事喜欢讲人情,而不是法理。但希腊不同,希腊人做生意,经常出海去很远的地方,和完全不认识的人打交道,是彻底的“生人文化”,没有什么人情可言。在这种情况下,法理就很重要了,只有双发都遵守教义的契约准则,生意才能做得下去。所以希腊人和后来的欧洲文化,特别重视契约精神。

为了自由而诞生的科学

在欧洲的文化里,契约是人们交往的准则和基础,那契约最需要的是什么呢?答案是自由。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是独立自主的人,这样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西方人在几千年中,形成了“自由至上”的观念。美国有自由女神像,法国最出名的画作是“自由引导人民”,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更有一首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

者皆可抛。可见“自由”二字在西方的地位是无上尊崇的。

与此相对,中国古代几乎没有“自由”这个概念,这个词和科学一样,都是日本人翻译的。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是社会的一部分,集体远远比个体重要,太重视自己是自私,而自私是个不好的事情。这就是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古希腊人认为自由是最重要的,所以最具侮辱性的词汇是“奴隶”,因为奴隶没有自由。那人该如何获得自由呢?古希腊人认为,除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还需要在精神上获得自由。

古希腊人尽皆知的一个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是“神谕”。为什么是神谕呢?因为它太重要了,所以只能说是神的指令,无可置疑。所谓“认识你自己”,就是必须要对自己进行反思,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古希腊人认为,知识是属于自己的,坚持追求知识,是自由的象征。而且这个知识和我们理解的不同,我们现在认为“知识就是力量”,中国古人认为“书中自有黄金屋”,都讲究学以致用,知识必须要运用才行,但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反复强调,纯粹的科学唯一的目的就是求知本身,不能为了其他任何目的存在。曾经有一个人,找古希腊大数学家欧几里得学习几何,上来就问学几何有什么用,结果被赶了出去。欧几里得愤怒地说:谁不知道我的学问是完全无用的!

科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塑造自由的人格

古希腊和古中国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强调教育对人性的塑造。中国的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希腊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古希腊学者认为,只有自由的知识,才能塑造自由的人格。所以知识必须是非实用性的,因为如果知识成了工具和手段,那知识本身就不自由了,不是纯粹为了自己而存在了。所以希腊人树立的科学传统,是为了知识而知识,为了学术而学术,不是为了实用,甚至不是为了发展技术,这一点和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古希腊人对于科学实用性的排斥,是有些过度了,但其精神依然值得学习。中国长期以来缺乏“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骨子里就是因为学以致用的思维传统太过强大,所有的教育都在强调知识有什么用,这在长远来看是有害的,因为科学的发展需要那种“为了求知而求知”的精神。历史上那些重要科学理论的发现,并不是为了获得财富或者有什么实用价值,就是因为学者喜欢思考而已,但之后改变了世界。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牛顿创立牛顿力学,不是为了制造机械,却让世界进入工业时代。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也不是为了让GPS卫星定位,但是今天的一切航天工业都要依赖于相对论。如果用一句话形容,那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古希腊的科学,不讲究实验,纯粹就是思考,但是取得了相当出色的成果。好比说原子论、进化论、日心说等理论,都来自于古希腊的哲学家,因为这些理论是可以由纯粹的思考来发现的。像进化论,古希腊人怎么知道人是进化而来的呢?因为人的婴儿太弱小了,无法保护自己,甚至无法觅食,总之就是无法靠自己生存下去。那么无限倒推上去,世界上的第一个婴儿也无法靠自己生存,所以人类的祖先必须是一种能自己生存的动物,我们是从那种动物演化而来的。

大学的诞生

从古希腊到古罗马,哲学家们用自己的智慧尽可能地演绎了科学,尤其在数学和天文等学科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到了两千年前的罗马时代,希腊哲学演变成了“自由七艺”,就是自由之人应该学习的七门基础课程,其中包括语文三艺:语法、修辞、逻辑,还有数学四艺: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公元四世纪,罗马帝国接受了基督教,不久之后罗马帝国分裂并崩溃,但基督教作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在欧洲一直延续了下来。

基督教信奉一个全能的上帝,和希腊科学是完全不同的思想派系。但是基督教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罗马政府长达数百年的压迫,所以它很了解如何跟不同的信仰体系打交道,甚至把其他派系的思想吸纳到自己里面来。而且基督教的领导者也是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后裔,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古希腊哲学和基督教融合在了一起。

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是现代科学得以孵化的地方。在13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当时的本科学院只有一个,就是“艺学院”,学习的对象是“自由七艺”。在本科毕业之后,可以去法学、神学、医学等专科学院深造。大学的观点,是学生必须塑造好自由而有知识的人格,才能学习专业知识。

直到今天,欧美名校的本科依然是沿袭了中世纪的优良传统,好比说世界最好的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等是没有本科生的,他们的生源都来自文理学院的毕业生,而这个文理学院就是中世纪大学教授自由七艺的地方。教学的方式主要是答辩,就是通过提问和辩论,让学生获得知识。

当欧洲的大学概念传入中国的时候,著名学者蔡元培,也就是北大的第一任校长,力图将北大建设成一个本科学校,希望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系统的学习之后,再去专科进行深造。但可惜的是,后来没有人继承蔡先生的工作,中国大学的本科里逐渐出现了法学、医学、管理学等专科学生,甚至连教学方式也由提问答辩转成了课本教学。相信通过理顺科学教育的发展史,将来中国的大学也会不断改进。

走向现代科学

古希腊的科学和现代科学是有区别的。古希腊的科学,是纯粹为了追求知识,他们认为有了自己的知识,才是真正的自由人。古希腊人也希望能认识大自然的本质,但大自然本身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为自然是诸神的领域,好比说海里有海神,山上有雷神,太阳上有太阳神,诸如此类。这是远古时代萨满文化的遗留,在文化上叫“多神论”。由于有这种观念的存在,古希腊人认为,对大自然可以观察,可以模仿,但是人造的东西永远比不上大自然的东西。大自然是神圣的,不能随意探索,至于拷问和改造大自然,更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但我们看今天的科学概念,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想要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需要很多相关的知识,你要用水利来发电,就要知道水的运行方式,那这些知识从哪里来呢?答案就是拷问自然,科学家们会把自然界里的东西,好比说一块石头,放进实验室,像对待犯人一样,把不同的温度、湿度、压力......等等,一一施加在石头上面,看看石头遇到高温会怎么样,遇到强酸会怎么样,施加各种刺激,看看石头的反应。这其实就是用无数的方法,逼着大自然吐露自己的秘密。

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思想转变呢?原因就在于基督教的影响。希腊人对大自然奉若神明,因为大自然就是神域,但是基督教极大地改变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基督教虽然主张有一个万能的神创造了一切,但在所有的创造物中,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人类始祖命名了万物,人是神在世上的代理人,而大自然反而没有了神性,或者说,大自然是被神创造出来为人类服务的。在这个观念的影响下,无论对大自然做些什么,似乎都成了合理的。现代科学虽然不相信有这么一个神的存在,但是也不能否认基督教在历史上的影响。

培根和唯名论对科学观念的改造

在基督教的思想影响下,大自然丧失了神性,但这并不等于人们就会对大自然开刀。真正完成这个思想转变的,是英国的大哲学家佛朗西斯·培根(1561-1626)和基督教的思想派系“唯名论”。

培根有一句名言,叫“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针对的,就是古希腊的科学。

在培根看来,希腊人的科学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却完全不拿来为人类造福,简直就是暴殄天物。希腊人认识自然,目的就是认识本身,而培根认为,只有改造自然才是目的,认识只是手段。所以,现代科学和古希腊的科学一开始就有区别,现代科学为了给人某福利,可以随意改造自然。改造自然需要技术,所以现代科学和技术一直就是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家研究出科学理论,然后会有无数发明家和技术人员拿着科学理论去实践,制造出先进精密的仪器。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了解科学,首先是从技术入手的。

另一个塑造了现代科学的理念,是基督教的唯名论。在古希腊人的眼里,大自然是稳定的,天地的运行有着稳定而完美的逻辑,你只要认真思考,用理性就可以了解世上万物万事的真谛。基督教一开始也接受了这个观点,但后来有一派哲学家发现了希腊人和基督教的矛盾之处。基督教相信世界上有一个万能的神,就是上帝,这个神既然是万能的,那就什么事情都可以干,只要上帝愿意,他可以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也可以让人返老还童。换言之,人类无法凭理性了解上帝会对世界做些什么。唯名论对古希腊科学的抨击,催生了著名的经验学派。他们认为,要了解世界上的一切,不能单靠想象,而必须从经验入手,那怎么获得经验呢,就是靠实验,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实验,看看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用一句老话说,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

改变世界的科学

总之,培根的知识实用主义,还有经验主义主张的“通过实践来了解世界的真相”,极大地改变了古希腊科学传统的面貌。传承两千多年的思辨求知传统,还有深厚的数学积淀,和大量的物理实验互相促进,让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一下子上了好几个台阶。从17世纪之后,以牛顿为首的一大批科学家喷涌而出,还有卡特等一批发明家拿着最先进的科学理论去制作精密机器,于是世界的面貌从此被改变了。一些本来没有现代科学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都被迫要进入新的科学时代,而这个过程可能是很痛苦的,就像中国悲惨的近代史那样,很多古老的帝国,像印度,甚至彻底成了殖民地。

世界的近代史,外表看来是欧洲的扩张史,究其根本而言,其实也是一部科技普及史。这个过程给世界带来了不少灾难和悲剧,但是从长远看来,科学给这个世界带来的东西还是正面的。如果欧洲没有出现科学,也许我们还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晚上没有电灯电视,出门没有汽车飞机,冬天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一辈子听不到几次音乐,能吃饱饭就是上上大吉了,至于手机就更不用想了,一般人恐怕连字都不识。

科学是面向未来的学问。了解了它的过去,就可以明白科学的本质,但我们也要记住,就像唯名论认为的那样,人类其实无法真正预知未来,就连明天太阳从哪里升起来,在太阳实际升起来之前,我们也无法绝对断言。所以唯一科学的方法,就是认真总结经验,然后抱着怀疑的态度,仔细观察这个世界。

科学家根据经验总结科学规律,再根据科学规律预测未来,然而一旦现实不符合预测,那就要对科学规律进行修改。科学规律归根结底是人总结出来的,只能向真正的自然规律靠拢,但其本身并非真理。所以科学是不断更新和进展的,科学家们的重要工作,就是发现科学中的错误,不断地纠正,然后让人类能更加完善地改进自己的生活。与科学相反,那些号称自己是真理,从不修正的理论,反而不能给人类带来美好的生活,因为人类的思想,根本就没有一个是真理,但只有科学在努力地向真正的真理靠拢。

现在,科学对自然的改进,有时候反而会不利于人类自身。好比说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会造成雾霾,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但这些事情的解决,最终还是依靠科技的进步。欧美日本等国,在现代化的路上,都曾经遇到过严重的工业污染,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昔年著名的污染城市,英国的雾都伦敦,现在已经重现蓝天白云了。我们相信,给一些时间,中国的科学家也可以让中国的天空好起来。

猜你喜欢

基督教古希腊文明
请文明演绎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漫说文明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从古希腊的宫殿走来
对不文明说“不”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