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师德修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17-03-02邱立英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8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师德信念

邱立英

教师职业道德因其特殊性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师德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对于推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维护良好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活动衍生了有关教育的道德规范。韩愈有句非常著名的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亦即品德高尚,因为道德修养高于一般人才有资格供人效法,人格高尚才能获得教育对象的尊重,为学生所敬仰。由此可见,师德修养的建设,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教师成长必备的素质

新课程提倡“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表明了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它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发挥榜样的力量。汉代学者杨雄在《法言·学行》提到“师者。人之模范也”。正人先正己,“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为师者身正影直,学生就不易把路走歪;正己而后正人,学生就对你信服。当赢得学生的赞同和信任时,就等于开启了师生间心灵沟通之桥,为传送美好德行和知识铺设了顺达之路。从这个角度说,师德行为的修习养成,会促进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的提高。

在中国古代教育体制中,就对从事教师职业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和条件。夏商时期,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开始出现,教育的内容多是军事项目和人伦教育,教师和贵族是二位一体,做教师的人,必定是掌控知识和技能、能征善战、经验丰富的官吏和贵族,必定是为众人所敬仰的德高望重之人。西周的学校教师,多从各级职官中选用,择师也是很严格的,《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只有那些有知识,有专长,能讲道理者,才可以做教师。

同时,师德修养是一个教师自律与内省的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内化道德理论到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完成有赖于教师对教育事业及其道德要求的认识或领悟程度,有赖于其道德义务感的不断养成和职业道德策略上的不断成熟。

二、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是教师成长的引领动力

信念提升人格境界,会使得道德行为神圣起来。信念是一座灯塔,是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的心理支撑和前行动力。它能够时刻照亮我们前进的路。孟子把教育看做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崇高事业和人生最大幸福,康有为认为教师道德是“全世界之人类才能德性皆系之”。

职业信念、职业责任感决定了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坚定的信念能够使教师专著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把教师工作视为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工程而不是一般赚工资谋生存的职业。强烈的责任感和对教育工作的热爱,能够使教师对学生负起责任,播种希望,收获成果,体验由自己的奉献而带来的成功、自信心,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信念,是提升教师职业价值、献身教育和永葆工作激情的不竭动力,它促使教育工作者专注教育而心无旁骛,不为名利和琐事所羁绊,彰显出教师职业的伟大与崇高。

三、关心与爱护学生,是教师成长的核心所在

以德育人,用优良的师德熏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是师德建设的目的之一。热爱学生,是教师所拥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道德情感,是一种充满尊重、信任和宽容的爱心,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顺利实施教学、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保证。爱心,能够创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深厚的师生情感,自然有利于提高教学和育人效果。现代教育提倡的“以学生为本”思想,就是要求教师爱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和需要去实施教育,开展教学活动。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先有阳光”。爱心是使一切变得美好的源泉,当爱心浸润学生的心灵,它就会被学生们快乐而幸福地拥有并传播光大。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主张教师要具有爱国、爱生的品德以及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崇尚自然,发展个性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毕生效力于大众事业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认为教师要有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高尚情怀,“爱满天下”,爱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事业。

四、认真学习内化师德,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保障

加强师德修养可有效减少和杜绝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维护教师的为人师表好形象。在当前的师德建设中,主要是防范三类不良行为:一是过于功利,不廉从教,比如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有所保留,但在收费辅导班里却讲的重点突出、细致条理;二是教书不育人,降低为人师范标准;三是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

师德建设状况会对学校的整体工作带来重要影响。凡是师德工作做得好的學校,必然人心凝聚,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积极交流、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它对于教师事业进步、学校建设、学生成长所产生的作用,往往远胜那些教学设施好而不注重师德建设的学校。优良的师德传统和文化氛围,完善的师德建设机制,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创建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获得社会认可和良好社会声誉的根本保证。

五、师德建设对于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各国竞争日益激烈,其竞争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也是民族综合素质包括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在内的竞争。学校拥有系统、完备的道德理论,给教师提供了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树立良好敬业精神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并存,要求教师有新知识、新理念,用先进的道德理想和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值相对较高,一旦师德出现问题,常常后果严重。

好的师德成就好的学校,也维护好的社会风气。清代著名教育家盛宣怀认为,“唯师道立而善人多”,教师品行的立与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师德是正本清源、净化社会风气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高师德修养和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任务光荣而艰巨。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当然,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一人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这需要学校、家庭、学生、教师本人以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社会引导与监督、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以及工作实践等环节,形成教师内在的责任自觉,师德修养才算真正地实现。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师德信念
为了信念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