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探讨
2017-03-02杨可九
杨可九
【摘要】高中数学是高中教学阶段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在新课改的推行下,高中数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而这些改革也大大的提升的数学的教学质量,但是在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欠缺。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础,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策略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创造性思维主要指的是具有一定创新性、创造性以及创见性的思维能力,将创造性思维导入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善于对数学问题、生活问题等进行独立的思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采取辩证性、创新性的探索方式来寻求问题的解答策略。高中数学本身具有较大的难度,而且比较抽象,如果学生仅凭死记硬背或者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学习,那么一旦出现变式问题,将难以有效的解答,同时更不利于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因此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必要的。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使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还要能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现代的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尤为必要。高中教学阶段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能够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工具。我国教育部门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化政策,以期能够使学生在步入大学或者毕业的工作岗位上能够收获更大的财富[1]。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可以说当代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因此高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在高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从学校的硬件条件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制定针对性的培养措施,改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培养的现状
(一)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创新指导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会成为创造思维培养的牵绊。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一直将知识视为绝对的真理,因此教师的授课完全是以知识为中心进行讲解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理论的灌输。从创造性学习的方面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可取,教师需要能够面向过程教学,动态的掌握知识。面向过程主要指的使教师通过教学的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点的本质,通过掌握知识的结构、重点等,进而更好的认识知识的脉络。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利用这些知识进行创新,使知识能够做到活学活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还是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知识的过程教学中,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指导。知识经济时代使得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的提升,今天学的知识在一年或者几年后就会被否定或者更新,因此如果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而忽視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必将会随着知识的淘汰使学生的能力降低,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2]。
(二)重视教师问导,忽视导问作用
矛盾、疑惑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基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注重问题的设置,忽视了对学生回答的引导,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在于教师还未完全认识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进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过于被动和消极,打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以教材为中心,对教材的挖掘深度不足
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的开发和点燃,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教学内容的载体,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创新利用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精心的编排和认真的推敲,并将生活上的知识巧妙的引导到静态的教材内容中,使静态的教材中能够形成具有一定探究性的研究问题,并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实现由教向学的转移,使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化为主动。
(四)建立师生双向互动模式,互动程度不高
传统的课堂中主要采用的是教师的单向灌输方式进行教学,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的推进下,这种教学模式被不断的改善,因此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也开始注重师生间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但是双向互动的交往程度仍然不够,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互动还仅停留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针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的层面上。学生的质疑和疑惑还无法及时的反馈给教师,而这种互动方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
(五)注重对一种思维的培养,忽视了多种思维的综合运用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教师的共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受教师自身的思维习惯影响,很多教师都只注重对学生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思维模式的应用。心理学家认为创造是通过一个人多种心理要素整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的效应。因此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聚合思维来实现。比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其经过了上千次的实验,实验了多种材料做灯丝,从本质上分析这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通过爱迪生的反复实验后,最后选择用一种碳化的物质做灯丝并发明第一代电灯,这即是一种聚合性的思维模式[3]。因此在创造思维的培养中这两种思维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综合训练,而只注重一种思维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受到一定的限制。
(六)强调常规媒体教学,对现代科技辅助教学应用不足
人的思维能力受左右脑的双向支配,一般左脑善于抽象逻辑以及语言信息的加工,而右脑主要用于对表象信息以及发散思维的加工和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左右脑的共同开发。但是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中却一直注重对学生的语言和逻辑训练,忽视了对右脑的开发和利用,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学生的左右脑思维能力发展中需要借助于现代的媒体,来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激发右脑,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受教师教学习惯的影响,对现代媒体的应用能力不强。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一)注重对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指出任何的思维,即使抽象性和理论性再强,但是也都是从具体的经验和材料观察开始的,因此可以说观察是智力的前提,是提升学生创造思维的基础,是启动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观察的是否深刻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水平高低。所以在引导学生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时,不要急于给学生制定特定的套路,而是要学生自己去观察,为学生最终的解题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寻找创见性的解决问题策略提供有效的契机。
比如,求 的值。
在刚开始遇到这个问题时,学生可能从问题的结构寻找解决的规律,因此面对这种问题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这种规律的假象,去寻找解题的答案,发现此题的解决关键在于隐含条件 =0,这样就能够快速的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中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关键,想象不一定是真实的,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逻辑推理和判断,但是其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去大胆的猜想。
比如,在学习轨迹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 的顶点A在定圆O上做运动,而三角形其他的两个点为固定的,那么同学们猜想一下 的外心M的轨迹是什么?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开始大胆的假设,有的猜测是曲线、有的猜测是圆、有的猜测是线段。然后为了能够有效的进行验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演示顶点A的运动轨迹,学生就会发现原来 的外心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线段。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们猜想,如果把 的点C放在圆内会是什么状况呢,这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说还是线段,然后教师同样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们会发现是一条直线。然后就会有学生提问,如果把B和C两个点都放在圆内就应该是射线了吧?这个时候教师再为学生们演示一遍,发现是不对的,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释呢?如果不是三角形的外心而是内心会是怎么样呢?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研究和猜想,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动机,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注重创设数形结合的情境
数形结合思想是高中数学问题解答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思维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形结合的情境中,这样能够有效的显示出数与形间的内在联系性,同时也能够将代数知识与几何的图形进行有效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帮助学生开拓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
比如,求 的值。
通过对这个例题的分析可知,题目给出的5个角组成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72°而且5个72°相加恰好为360°,因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这五边形的外角。然后通过构建正五边形的形式来对题目进行解答。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构建正五边形ABCDE,设∠XOB为6°,那么BC CD DE EA 与x轴构成的角则分别为78°、150°,222°以及294°,在y轴上的投影与题目所示数据相同。因此根据首尾相接的向量在y轴的投影相加为零的定理可知,该题目的答案为0.这样解决问题的方式更加灵活、高效、简捷。
(三)注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教育的基础,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的扩大教学的容量,对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数学的规律,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奠定基础。将数学的课堂教学转化为数学实验室,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猜想,以及对猜想的证实,得出数学的结论,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 ( )的学习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通过语言的描述一遍遍的强调函数图像是如何随着a、b的取值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而学生也只能靠对教师讲解的死记硬背来掌握这部分知识,在实际的应用中经常会由于记忆的错误无法有效的分辨单调区间。而通过多媒体的图像演示,能够使学生直观的观察到a、b取不同值时图像的具体变化情况,以及渐近线的位置变化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问题解答中,就不会因为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出现记忆的失误,更有利于学生在问题解答中的创新。
(四)注重对课后习题的引导和探索
课后习题是对学生已学过知识的巩固,因此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认识到课后习题的重要性。通过在课后习题解答中的引导和探索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比如,课后习题 的定义域为R,要求解答出m的取值范围。
通过对题意的分析可知, zai R的范围内是完全成立的,因此可以得到m>0并且 <0的情况下,得到m≥4
然后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变式,得到 的定义域为R,同样解答出m的取值范围。通过变式后,得到 只能小于0,不能等于0,因此解得的m值只能大于4,不能等于4.这样通过对习题的变式,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整合和复习,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散和整合,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結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是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对当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总结,并通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设数形结合情境,合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对习题的变式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侯英杰.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及其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1(12):45.
[2]刘洪亮.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2012(9):105-105,187.
[3]仇瑞雪.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浅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6):13-13.
[4]黄泽吟.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及其培养[J].科教导刊,2013(10):9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