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生活化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堂

2017-03-02黄芳艺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思品思想品德生活化

黄芳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即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其实,思品教学有何曾不是生活的阐释!思品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思品是反应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对学生而言,思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生活是思品教学唯一的源头活水。如果我们的课堂脱离了现实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营养不良、生态失调、压抑个性、失去灵感、远离生活的种种现象,因此,让生活走进课堂,构建生活化课堂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探讨的新课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的构建策略尤其是教学情境生活化的创设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

所谓创设教学情境,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设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情绪氛围,将学生的认知过程置于特定环境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情境创设的恰当与否的判断标准,一是,是否扣紧教学目标;二是,是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下面就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来探讨教学情境生活化对教学所发挥的作用。

一、创设直观情境,引导学生明理。

恰当利用创设特定的形、声、色合一的情景,借助这些情景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1、运用现实案例。例如,在讲授“自我保护”时,为了让学生明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我设计以下情境,这是一组不忍回看的镜头:

(1)2014年全国上报中小学幼儿园案件、事故共计148起,非正常死亡人数231人,失踪37人。

(2)2015年,全国上报中小学幼儿园案件、事故共计41起,非正常死亡人数178人。

从而,得到的基本结论是:①自我保护的能力是一个人生存所需要的重要能力;②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本领,是健康成长所必须的。

2、巧用漫画动画。仍以“自我保护”的教学为例,我创设的情景是采用大量的漫画动画来说明问题,很生活,很直观,甚至很搞笑,但同学们都能会心一笑,是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通过创设这直观鲜明对比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谈感悟,说启示,明事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而且留给学生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二、创设有趣问题,引导学生感悟。

故事是学生成长中的好朋友,能让孩子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可使他们通过故事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去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

根据课程内容需要,运用历史典故、名人轶事和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等方面的素材导入新课。具有较强的趣味怀,容易给学生以启迪,同时又能起到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从而使教师讲得生动、形象,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例如,在教学“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时,我用多媒体呈现这则幽默故事,1981年3月30日,美国前总统里根遇刺,子弹穿入胸部,情况十分危急。总统遇刺,全国大哗。第一夫人在第一时间赶赴医院探视。在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里根居然对太太说:“亲爱的,我忘记躲开了。”简单的一句话,不仅缓解了第一夫人的心理压力,也感染了在场的医护人员和政府官员。这句话被媒体报道后,美国民众得知总统在身受重伤时仍能保持幽默本色,恐慌心理也逐渐平复——总统的幽默,穩定了可能出现的社会动荡。我借此事例告诉学生:具有幽默感的人遇到困难,就比较容易化难为易、化险为夷。即使是最糟糕的事,他也能从中发现一点希望的光。

三、创设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采用说服方法难以促使学生理解理论,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而“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感悟这些道理,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确立信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

1、借助游戏活动进行。如,在上“青春的喜悦和青春的烦恼”时,我与学生一起做了课前准备:(1)准备幼儿园时的照片一张,近照一张;(2)诉一诉自己成长的烦恼,写在小纸条上,不记名;(3)教师要准备一个小纸盒。

2、讲述你我故事入手。例如,在讲授“我能行”这一课,我创设的情境也是挖掘学生自己的故事。每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大声的喊出“我能行”第二步学生在老师的激将式的设问中讲述自己自信的方面,也就是夸夸自己,整堂课下来,学生们很兴奋,从而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做到了“我能行”。陶行知先生强调:“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只有让学生做一做,亲身感受、尝试、体验,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

四、创设艺术情境,唤起情感共鸣。

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艺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其中音乐是最有感染力的,音乐语言是奇妙的,音乐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在教学中,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节奏,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教学环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学生熟悉的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促使学生从动人的旋律和富有哲理歌词中更好地理解知识、感受生活,实现情境交融,达到升华情感。

当然,我国的传统文化要素也是常用的教学手法。诗词歌赋,民俗风情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可以采用欣赏、品味、讲述、扮演来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获得新知,强化道德信念,达到“知”与“情”的初步统一。

新课程理念强调,思想品德教学要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三贴近”教学原则,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在当下,教学情境话题已不算新颖,但合适、鲜活、灵动的课堂情境的设计很重要,也就是说,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是构建生本课堂的关键,它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把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避免单纯说教,用生活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再现生活。在热烈的交流中,让学生不仅获得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乐趣。相信,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一定会使思想品德课焕发出更多生命的活力,让思想品德课更精彩。

猜你喜欢

思品思想品德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