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西子断桥畔(3)
2017-03-02刘禹岑
刘禹岑
当美好的外表被剥离,残酷的真相被血淋淋地撕开并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我们是否还能记住那一年西子断桥畔的春雨如酒柳如烟?
白娘子的故事我从小便知道,许仙和白素贞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和姐姐都痴迷。姐姐最钟爱的便是许仙那副斯文的翩翩公子形象,但不知是否是性格原因,我自小便厌恶许仙优柔寡断的性子。我不明白,为什么面对对他掏心掏肺的白素贞,一个不知所谓的陌生人的话,便让他怀疑起自己的枕边人。我认为,爱情是纯粹的,是绝不可以掺杂任何欺骗与怀疑的。
白素贞一步步跪行于金山寺的阶梯上,只为法海能放了许仙,而许仙仍然迟疑着不去救她。我看着那番情景,恨上了这个斯文的书生,恨他的懦弱,恨他的自私,更恨他爱得不如白素贞那样纯粹。我甚至想,那年西湖边雨中送伞如诗一般的相遇,那一眼万年的倾心,许仙是否只是被皮囊的美丽惑住了,他们的相遇,是否从一开始便是错的?或许许仙没有做出直接伤害白素贞的事,或许他身为凡尘中的一员,有着很多原因让他不能去救他的妻子,但那天那一刻的金山上,许仙的迟疑对处在绝境中的白素贞来说,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便最后团聚,即使他们依然可以重逢于西子断桥畔,白娘子心中真的毫无芥蒂吗?他们的感情依然能如在西湖畔初相遇那一刻那样纯粹吗?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位用情至深的女子——西施。她为了范蠡的家国抱负,被范蠡献给了吴王。吴国败后,西施与范蠡重又西湖同游,人们总说他们是拨得云开见月明,而我却认为即便当初西施是自愿的,范蠡的举动也是舍小爱成大爱,受世人推崇,但西施的心中终究还是留下了褶皱,即便旧地重游,心境也没有当初那般纯粹了吧。
仓央嘉措说:“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我却是不信,这世间但凡能做出选择之事,人都不应该为难至此。只是人终究是自私的,他们总是希望在保证自己利益的前提下求得圆满,殊不知这个世界也是自私的,任何事情都需付出代價才能获得。许仙当初在西湖边对白素贞一见倾心时,在对白素贞许下诺言抱得美人归时,怎不见他有半分犹豫,现如今发现白素贞是妖了,他便开始退缩,他不是选择对自己所做出的选择负责,而是选择逃避,远离可能损害自身利益的白素贞。至此,当初种种誓言言犹在耳,当年那个深情不寿的许公子,白素贞真心以待的官人,早已为这个逃避责任的懦夫所取代,这其中形成的反差,真令人觉得讽刺!
那一年的西子断桥畔,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然而,缘分终究抵挡不住凡尘俗世的利益权衡;那一年西子断桥畔的这一段情缘,白素贞是不悔的,因为她爱了,真心地爱了,对自己做出的选择,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是她拼尽全力了。许仙悔吗,我不知道,想必是悔的吧,人的情缘是如此脆弱,当他在利益的驱使下再三地怀疑、再三地逃避时,他已经永远地失去了曾经那份纯粹的爱情。
【导师评分】
丁长缨:内容 19分+语言19分+发展18分=56分
此文最大的特色是作者对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有着自己的评判与理解。无论是对许仙,还是对白娘子,作者都表现出了自己独特的认知视角。正是作者这种个性化的认识与理解,让此文彰显出一种审视与反思的魅力,表现出一种文化层面上的深刻性。
张进影:内容17分+语言18分+发展17分=52分
这篇作文观点明确,对许白爱情悲剧有独到的认识。作者对许仙的优柔寡断、迟疑懦弱、逃避责任进行犀利的剖析,从而阐明人性在爱情面前的自私以及世间万事万物皆有代价的道理。作者运用西施、仓央嘉措等例子来佐证观点,让文章自然又充实。语言流畅且富有逻辑性,让人读了酣畅淋漓,作者大胆、独到的思维观点也让人叹服,看得出确实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考渗入字里行间。
刘步春:内容19分+语言19分+发展20分=58分
本文运用多重对比手法歌颂白素贞对爱情的忠贞,鞭挞许仙的怯懦,并揭露人性的自私,立意深刻。首先是“我”和姐姐的对比,姐姐钟爱许仙的斯文,“我”厌恶许仙的优柔寡断;其次是白素贞和许仙的对比,白素贞对许仙的爱无怨无悔,轰轰烈烈,许仙对白素贞的爱有始无终,缺乏责任和担当;最后,在充分对比的基础上,作者从人性的角度揭示悲剧根源,指出“缘分终究抵挡不住凡尘俗世的利益权衡”,独到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