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学习工具制作综述

2017-03-02赵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本课句型工具

赵琳

特色与亮点

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学习工具的界面布局、导航结构、内置环节整体设计趋于趣味化。本学习工具通过精巧的页面设计、简洁的导航、合理的色彩运用,达到了吸引学生眼球、培养兴趣的目的。

本学习工具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单击每一部分都可以对这一环节进行学习。导航清晰明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即点即得,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扫描二维码使用本学习工具,当然也可以通过网页直接打开,非常便利。

制作背景

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三年级起点第六册第一单元,学习对像是五年级学生,本课主要学习如何用There be句型将现在和过去的事情进行对比。本课要达成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能根据情境正确使用There be……/We lived…many years ago/We live…now句型谈论生活、学习中的事物,提出问题并做解答;培养听、说、读、写、做的能力;在掌握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发挥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创设视听环境,以学习工具为核心,以完成相关任务来培养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适应新的移动化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众所周知,语言的学习需要周边的语言环境,我们不是英语学习的母语国家,同时英语语法的学习又非常枯燥乏味,对于小学生更是如此。在制作本学习工具时,我主要考虑到在大班额的班级授课条件下,学生所接触到的英语学习环境非常有限,英语学习容易变成“哑巴英语”,因此,如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语言视听环境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手机、平板等智能设备已经非常普遍,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这些工具随时随地进行英语学习,实现一对一教学,何乐而不为呢?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输出语言是本学习工具设计的主要出发点,这也是本课件设计的初衷所在。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本课涉及过去式的表达,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而将过去式和现在式进行对比则是难上加难。我基于对本课重难点的分析和对学生知识积累的了解,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课堂应用为主渠道,以实现教师在学中导,有针对性地导,学生在做中学,个性化学为目的,开发了本学习工具。该学习工具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操作灵活简便,交互性好。

1.单词银行

学生可以通过单击每个单词进行跟读和了解汉译。它为学生的单词记忆和纠正读音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听音进行单词的默写,以检测自己对单词的掌握程度。

2.课文学习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个分项:①课文动画是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课文,摆脱了课本上枯燥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知课文。②课文跟读是学生可以单击每个句子进行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同时还可以点击汉语了解每句话的意思。③重点解析是首先对本节课的重点句型There be进行讲解,在讲解时配以形象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讲解重点句型之后要紧跟练习进行巩固,所以我设计了“语法大练兵”,它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随时反馈(如图1)。例如,会对学生选择题的答案进行“√”和“×”的提示,方便他们了解自己答案的正误,并对错误及时改正。④难点突破:本课的难点是将现在和过去的事物进行对比,我为此设计了两个有针对性的练习(如图2),即单词分类和描述图片。单词分类是将代表过去和现在的词组分别放在mangy years ago和now两个标题下,巩固本课所学的过去式词组。描述图片是运用句型There was/were…There is/are…将图片中过去和现在的变化进行描述。题目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综合应用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两道综合型的练习题,即描述图片和给校友写一封信,告诉他学校这些年发生的变化(如图3)。学生还可以通过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4.快乐游戏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游戏和歌曲两部分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如图4)。游戏和歌曲的设计并不是随意的,它的内容都是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并且抓住了小学生爱唱、爱玩的特点,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之余还能进行游戏的一种学习。

5.拓展学习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课内和课外两种类型的故事阅读,并且考虑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视听环境,我选择的故事The presents侧重读,另一则故事The Fisherman and the Golden fish侧重听,并且这个小故事是教师自己讲一篇长的故事自编成与课文知识点一致的简短的故事,同时配以图片和声音,汇编成一本绘本故事,其难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两则故事从不同角度给学生提供了拓展渠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评价与反思

从工具设计角度来说,整个学习工具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①因为本学习工具主要在课下应用,学生在家自主学习,这样教师不能很好地关注学生的掌握程度。在课文学习和巩固练习环节,缺少直观准确的统计,只能通过课堂的现场检查和指导来获得,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针对性不强。如果能在后台将学生反馈的数据提交并进行分析,形成柱状图或圆饼图,这样教师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也会有更强的针对性,整个课堂效率会更高一些。

从学科角度来说,在设计制作本学习工具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工具才是我们需要的,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技术和学习工具可选择的太多,如博客、微博、网页、BitNami、云平台等,我们该何去何从?当各类技术或学习工具进入课堂的时候,仅仅是作为教学呈现的手段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学习工具应该在教学中扮演什么角色?

我觉得,借用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的观点可以解答这个问题,即学习工具不仅是教学内容呈现的手段,更是信息时代下教学过程的要素之一,与教师、学生、内容是并列的。学习工具扮演的角色必然要引起教学结构的变革,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引导者,学生不再是听众而是主角,重建这样的教学结构并能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样的工具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样的工具对落实新课程理念才是有效的。

幕前幕后

通過参加数字化学习工具这个赛项,我有很多收获,也深深感受到参与就是学习,参与就是成长。NOC活动给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平台,因此我们应利用好这个平台实现专业成长。

数字化学习工具很大程度上是用技术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对工具进行多次的修改,在修改过程中自己在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只有有了技术的支持才能实现自己更多的想法。本赛项的裁判长初娜娜也提到,虽然不能过度关注技术,但也不能忽视技术的作用。

在数字化学习工具这个赛项上,选手必须贯彻“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而不单纯是“炫技”,也不是口头上去支持。我在设计之前,只考虑到教师如何教的部分,对学生如何学考虑得比较少,这归根结底还是理念的问题。在与历年优秀作品对比后,我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并对作品结构进行了修改,尽可能使作品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学生有差异性地学,教师有针对性地“导”。

在信息化时代,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每位一线教师都是改革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应秉承生本理念,并借助信息化,真正实现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而设计。

评委印象

赵老师的作品We lived in a small house.趣味性很突出,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清新的界面与导航。该学习工具从英语学科的听、说、读、写、做等能力目标出发,利用多媒体工具精巧构思,并围绕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工具。该学习工具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的针对性指导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它对移动学习和学科特征进行了有效整合,让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支持教与学方式转变中赵老师的思考和行动。

(点评人:NOC活动评委/北京教育学院 李秋红)

猜你喜欢

本课句型工具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典型句型大聚会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