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微课程教学设计1

2017-03-02田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米勒起源证据

田莉

教材分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中的一节内容。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地球上的生命起源,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本节内容与传统的章节相比有很大不同,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抽象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中,我们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生命起源相关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话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这个问题却解释不清。因此,我们先让学生在课前分组进行材料的收集,并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然后针对本课难点——米勒实验制作了微视频,该微视频打破传统,采用一步一动、视频与图片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发现,不仅能培养他们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还能使其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一些假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培养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环境与准备

联网状态的计算机、教师提前制作好的相关微视频、学习素材、微课程实施方案等。

教学过程

1.兴趣先导,视频引入

出示46亿年前的地球火山喷发、熔岩瀑布、炽热炎炎等图片,使学生意识到原始地球上并没有生命,原始大气中也并没有氧气。然后用模拟原始地球环境的相关视频导入本节课课题。

設计意图:这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一下进入活跃状态,并能使学生愿意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做学习的主人,同时也能为学习“米勒实验”做好铺垫。

2.角色互换,从学生的角度讨论众多起源学说

师:关于生命的诞生众说纷纭,你知道哪些?

生1: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西方有神创造万物的传说。

生2:那是神话传说,没有切实的证据。有没有可能是自己产生的?古语不是有“腐草为蝇,腐肉生蛆”一说吗?

生3:早在1860年,巴斯德就用曲颈瓶实验证明肉汤不能产生微生物,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其实,有关生命起源的推测不仅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需要确凿的证据,更需要严密的逻辑。

学生从思考这些理论,转为用严密的科学思维去判断哪些理论更为可靠。

设计意图:以对话的形式,从学生的角度概述生命起源其他观点,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还使其感受到团队学习的氛围,并愿意融入其中,自然感受到化学起源学说更可靠。

3.生命起源学说中“化学起源学说”——米勒实验

师: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温度逐渐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演变而来的。那么原始地球为生命的起源提供了哪些条件呢?在这些原始条件下,能产生生命物质吗?这些问题引起了科学界的思考。

教师将原始地球条件与米勒实验进行分步对比,解释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有机小分子的形成。

师: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并没有氧气。米勒将这些气体注入密闭的装置中,模拟原始大气。在原始海洋底部有持续不断的地热,能不断地为原始大气补充水蒸气(如图1)。

除了地热外,原始地球的空中还有电闪雷鸣。为了模拟闪电,米勒让正负电极在充满原始大气的容器中持续放电(如图2)。

在装置下方有一个冷凝管,你知道模拟的是什么吗?对,原始地球还会降雨,原始大气的物质会随降雨落入原始海洋。米勒通过活塞取样找到了氨基酸等有机物,为生命诞生提供了重要证据(如图3)。

设计意图:分步对比使复杂的米勒实验简单化、情境化,让学生的记忆更为深刻,使抽象的实验教学即使没有教师也可以顺畅进行。同时,学生能感受到科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需要确凿的证据,更需要有严密的逻辑。

4.知识巩固,形成结论,探索新知

师: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地球上的生命到底起源于哪里?目前尚无定论。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争论,对促进人类的认识是非常有益的。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科学家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不能沿着科学家的足迹继续探究呢?

设计意图:该环节不仅强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还希望能培养他们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5.总结反思,自测评价

(1)画龙点睛

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形成了降雨,这些——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中。

(2)慧眼识珠

①原始大气层里不含( )

A.氧气 B.氢气

C.甲烷 D.硫化氢

②关于科学推测,正确的叙述是( )

A.科学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

B.科学推测需要严密的逻辑

C.科学推测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D.以上三项都需要

(3)资料分析

图4是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请填写出该装置中的一些名称,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米勒在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的条件和——的成分。

②这个实验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为其提供能量。

③B中为——。

④C中为含有——的溶液。

⑤米勒的实验说明:——。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分析科学家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关于生命起源的几种假说,无论学生支持哪一种观点,或许他还有自己的观点,都需要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这些观点,这样人们才会信服这些观点。因此,我们不是要学生接受哪种观点,而是让他们了解这些观点,学习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为他们以后的探索或接受新观点提供一个基础。当然,关于生命起源的问题还有许多难题有待研究和解决,这需要多学科的综合、合作,所以学生要学好各门功课,为将来从事生命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设计亮点

1.教學设计

(1)分角色饰演——紧扣学生心理

我们以对话的形式,从学生的角度讨论众多的生命起源学说,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还使其感受到团队学习的氛围,并愿意融入其中,自然感受到化学起源学说更可靠。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谈论生命起源的后续过程甚至生物进化,如人类的起源以化石作为直接证据等。

(2)米勒实验——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体会证据和推测之间的关系

我们围绕证据和推测之间的严密关系介绍米勒实验,将Flash、视频分散穿插其中,以达到普通PowerPoint的视频效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推测不仅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还需要确凿的证据,更需要有严密的逻辑。

(3)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在“巩固知识,形成结论”环节,我们告诉学生以事实为依据的科学争论,对促进人类的认识是非常有益的。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科学家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由此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沿着科学家的足迹继续探究。

2.技术支持

(1)微视频——美观实用,绘声绘色

在视觉效果上,微视频不拘泥于固定思维,大胆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通过转页、缩放动作等功能生成生动有趣的演示文稿,做到了视频与PowerPoint的完美结合。

在内容呈现上,微视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比较震撼的视频导入课题;而对于生命起源的众多传说,则采用对话的形式,形象生动,内容充实。

(2)网络反馈——灵活多样

倡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家校互动等方式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零距离交流,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

猜你喜欢

米勒起源证据
七月恒星
温暖的邂逅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
为什么接电话
为什么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