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音乐巨人贝多芬》同题异构课例的评析

2017-03-02宋惠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例外貌学法

宋惠平

为了实现“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领略文中人物高尚的精神境界”的目标,两课例均根据微课“微而精”的需要,在“抓住人物特点的外貌描写这一精妙之处”上做足文章,为学生理解贝多芬的人物形象与写作特点,体会其不屈的精神,学会“以形传神”做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两课例力图体现的优势与特色

1.目标定位精准,方法指导趣而有效

两课例均避开繁杂,剔除了过多、过难的知识点,把目光聚焦于小而精的外貌描写,精简表达,并充分尊重学生年龄特征与知识结构,采用活而新的手段与方法服务了学与教。例如,A课例中,学生通过外貌描写的学习,感受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力量,并玩味“诚于中而形于外”的哲理。同时,团队考虑到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知识点不宜过多,但人物描写又是重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又不能太浅,所以捕捉了外貌描写这个点并做足文章,力图通过外貌描写培养学生选点观察、炼词表达的能力,使其养成由外到内,把握形象的思维习惯。B课例中,教师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学会通过远近、详略和虚实三个角度描写外貌,刻画人物内在品质的方法。两课例的目标清晰可见,定位精准集中,体现出“一课一得”的语文教学理念。

2.技术支持有力,学习方式变中求新

两课例中均以新技术介入,实现学与教行为方式的变革,实现质效的提升。A课例中,团队以翻转课堂为理念,通过微课,让学生利用学习任务按步骤完成实时互动和课后练习,提前掌握外貌描写的相关方法,从理解到运用层面解决外貌描写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这不仅实施了知识的发现与积淀,更培养了学生在线学习的能力。同时,该课例中的微视频精简而不失生趣,条理明晰,重点突出,为学生的乐学提供了兴趣点。B课例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三笔勾勒”“形神结合”写人物外貌的方法,团队设计了三步教学:一是询问“度娘”,了解概念。二是演绎辨析,加深理解,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勾画外貌描写的语句,并在论坛中交流理解或困惑。三是读议结合,细学方法。学生观看微视频,理解“三笔勾勒法”的角度、步骤,并通过教师的分析,进一步理解外貌描写中所体现出来的贝多芬面对困境不屈抗争、对音乐无限热爱的巨人精神。这三步可谓是由浅入深,由外及内,层层推进,丝丝入扣。

两课例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以技术为支持,有效地实现了高效学习与快乐学习的结合。

3.迎合学生特点,以学定教赢取质效提升

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离不开趣味的活动与新奇的经历。A课例中,教师通过解读大嘴鹦鹉漫画,让学生初步感受外貌描写;通过模仿小鹦鹉发声,让学生明确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形”字的解读开始,把学习活动多方法、多层次地展开,从而达到对人物形象的以“形”传“神”,了然于心。B课例中,教师依托新技术,运用“在线课堂”这一学习平台,借助“主题跟帖”“论坛交流”的便利,让学生在线交流自己的疑惑和感悟;之后,让学生登录校园学习平台,到练习中心完成本次学习的拓展演练。同时,学生还通过网络学习相互交流探讨、点赞献花,这种课外自主学习、课内协作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追求得以内化与提升。

4.关注学法习得,实施学力提升

两课例不仅关注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更关注了学法的提炼与习得。A课例中,教师深入挖掘外貌描写的精妙之处,学顺序,学炼词,学修辞,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同时,该课例还引入《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登场方式,进行对比阅读分析,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提升。

B课例中,师生合作概括学法、提炼学法,这样不但能画其形貌,更能无声地展示人物精神,从而使“三笔勾勒法”深扎于学生心中。

5.关注核心素养,实现人物再建构

两课例均关注了学习理解并尝试人物形象塑造,实现学习的迁移与再创造。A课例中,取其形,抽其像,探其神,以貌“取”人,以貌学法,再塑形象,真正实现了语文的再创造。B课例关注学生情感熏陶,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不向命运屈服的崇高品德,启示学生优秀的文学作品要“形神兼备”。同时,仿写练习的设计不仅促进了语文关键能力的迁移提升,更实现了不同学生的差异发展与层级发展,满足了各类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

另外,两课例还关注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合作与沟通能力,更实现了辩证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再发展。

6.构架开放学习,实施大语文观的渗透

泛在學习是“互联网+”时代的鲜明特征,两课例均利用网络资源与互动学习平台,通过微信、QQ群、论坛等网络交流工具,实施了课内走向课外、文本走向生活的大语文学习。

同时,两课例均设计了学习与测试,这样教师能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更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与思维状态,以便调节教学进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两案例引发的思考与探索

1.进一步关注教学的精度

A课例中,概念解读要精确到位,以“貌”取人解读可以更精准,外貌描写分析可以适当深潜;B课例中,学习活动设计部分容易导致学生思考不足,教师对知识传授“讲”的成分略多,这无疑限制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2.进一步关注人物形象勾画与塑造

本文提供了人物形象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描写细致,条理清晰,是人物描写的一个范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关注语用训练,关注外貌描写的指导与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在语用中懂得建构人物形象是关键,同时追求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从而求取双赢,使我们的课堂更显大气、精髓、智慧。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人物观察与思辨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生,培养不同的人物观察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观察后的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课例外貌学法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奇特的蛇鹫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写好人物外貌
外貌与内在
课例
课例: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