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步提升”单元复习导学案的设计

2017-03-02刘国燕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2期
关键词:群学小组长学情

刘国燕

复习是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关键环节,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归纳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为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以讲解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成为新授课的“重复”;二是搞“题海战术”,以大量的、繁复的机械训练作为巩固知识的主要手段与形式。这样的复习课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感觉疲惫不堪,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怎样进行不重复枯燥的有效复习呢?

第一步:对于单元基础知识,要落实(第一次学情检查)。

为了检测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可以把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题,让学生在做填空题的过程中,回顾基础知识(要求以检测的方式进行,不同的学习小组相互进行批改,把各组的得分情况进行公示和评价,同时与小组管理挂钩,采用积分制的方式),此法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第二步:将单元知识系统化。

将单元知识系统化是指通过复习不仅要掌握知识点本身,而且要掌握与该知识点有联系的前后、左右相关的知识,努力掌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构建出一个纵横交叉的知识的网络,使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点不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关联的整体。

在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有个被称为“留白”的手法,指的是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这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技法完全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对照目录将本章知识划分为几个大的框架,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群学的方式(对照目录,不许翻书和笔记)将相应的知识归结在相应的框架内,小组完成之后,迅速跟进的是全班范围内的分享交流。

第三步:自主学习(独学)+合作学习(群学)(第二次学情检查)。

本环节需要注意:

1.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该有课前或课内独学的过程,然后才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是同桌讨论互查互学,也可以是小组讨论群学。

2.小组合作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的(小组长的选择培养是小组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

3.小组学习的过程首先是小组长了解组内同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是小组长带领组内成员研讨问题(此时组长就是老师,是兵教兵的过程),之后,由小组长归纳问题的解决情况,为下一步的展示打下基础。

4.小组活动时,教师注意观察,了解小组学习的状况(学生纪律、成员参与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成功的体验让给学生,从而使展示环节更加精彩,更有实效,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大致程序是:

(1)选择一个小组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存在哪些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研讨过程中新的思考等。

(2)其他小组就上一小组展示的情况,谈本组的思考,诸如:已解决的问题的不同思路、方法;尚未解决问题的解决办法;问题的补充等。

5.教师只讲解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

6.小组学习的辅助措施,即小组合作学习的即时评价、后续评价(小组加分、评优秀小组和优秀成员)的落实。

第四步:课堂检测,提升能力(第三次学情检查)。

及时的检测评价,用分数量化提高了课堂效率。无论进行哪个环节,每个学生的展示成果以分数形式在黑板上及时展示评价,让学生时刻体验到竞争与合作的愉悦,感受到小组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尤其是最后的小测,我用他们前面曾经做过的一些比较典型的题去考试,能让学生找到成就感和自信心,增加学习兴趣和幸福感(特别是对那些待进生更有效),同时我也能及时查漏补缺,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补救,有力地提高了复习课的课堂效率。下课时小组长总结对手组分数并汇报给我,学生们都很关注最后的總分,那是一节课付出后的收获,是成功后的快乐。

总之,复习课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系统地复习好基础知识,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基础知识到位;二是基本方法到位;三是能力培养到位,另一方面还要尽量避免枯燥的重复,要巧妙地设计每一个复习环节,以活动为载体,将学生融入其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作者单位:陕西靖边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群学小组长学情
分餐小组长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小组长的烦恼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论“群学”之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