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的高智商
2017-03-02佚名
佚名
门萨俱乐部
门萨俱乐部是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也是做智力测试的国际组织,1946年在英国由律师罗兰德·贝里尔和科学家兼律师兰斯·韦林创立。俱乐部通过门萨测试来测量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从注意力、观察力、逻辑思维、想象力和记忆力这几个方面出题,分布比例大致相当,共有30题,答对23题,即智商148,而这也是加入门萨俱乐部的最低标准。与此同时,门萨俱乐部也认可其他标准智商测试,底线为130。
遍及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万名会员聚集在这个俱乐部中。除了智力交流论坛,门萨俱乐部也组织一些收费活动以及出版活动,收入用于俱乐部的拓展和完善。非凡的高智商是进入门萨的唯一标识,只有总人口2%的人群才有资格。因此,外界对门萨俱乐部充满好奇。
这些有惊人高智商的人身份职业各异,或是教授科学家,或是农民工人,或是家庭主妇,甚至是街头流浪汉,但是在神奇的大脑下,他们同样天赋异禀。有的2岁就熟悉有丝分裂、古罗马历史、三种语言,有的20岁左右就取得了博士学位甚至教授头衔,有的在棋类运动、科学研究领域硕果累累。
人物故事
陶哲轩:聪明程度并非成功的决定因素
若要用“帅、绝顶聪明、华裔、菲尔茨奖”这几个关键词来解一道谜语,猜出一位国际顶尖数学家,想必不少人能够脱口而出他的名字——陶哲轩。没错,现年40岁的他是当今全球公认最聪明的人。
数学史上似乎从来不乏天赋异禀的神童,陶哲轩是那些自幼被“天才”“叹为观止”“难以置信”等溢美之词包围的数学天才之一。2岁,他开始用积木教比他更大的孩子如何数数;9岁,他开始学习大学数学课程;13岁,他成为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MO)迄今最年轻的金牌获得者;20岁,他取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24岁,他成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31岁,他捧得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
有趣的是,外界始终不忘隔三差五地拿“智商”来提醒人们陶哲轩的与众不同。2008年,美国《探索》杂志曾评选出本国20位40岁以下最聪明的科学家,为他们冠以BestBrain(最强大脑)的称号,陶哲轩毫无悬念位居榜首。
据测试,陶哲轩的智商介于220至230之间,如此高的智商百万人中才会有一个。
不过,也有人开始追问:“对于数学家来说,聪明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我不认为聪明程度是在数学领域中取得成就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我看见过很多聪明的人从非常有难度而有前景的问题人手,但是他们失去了耐心,最终因无法解决问题而放弃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陶哲轩曾直言,“在数学中极具天赋并不是必须的,但是你需要耐心和成熟。”
屁股大的人更聪明?
网上有条消息称,美国心理学家史特纳斯发现,臀部大小与智商强弱成正比。在276名成年人参加的智力测验中,“宽臀族”比臀部尺寸小的人得分高出31分。研究表明,确实人的臀部愈大智力愈高,文章还列举了很多“宽臀族”的历史名人,例如埃及艳后、拿破仑、圣女贞德、华盛顿等。
如果说这是一项科学研究,那么必然有相关论著收藏在科研文献数据库中。然而对相关领域的论文进行了检索,既没有这项研究的相关内容,也查不到这个“美国心理学家”的大名。
通过用谷歌搜索引擎仔细检索,不难发现:这条消息在中文互联网世界被多次转载,然而在英文网站中,却丝毫不能发现同这篇报道有一点类似的帖子或文章。
再看看这个“研究”本身。正如很多网友批评的一样,这项研究从一个调查统计的结果,试图推导出“臀部大”与“智商”的因果关系,这种思维是极不科学的。统计数据相关很有可能属于“相关非因果”的关系。且不说这件事情的真假,就算真的有人发现了统计数据上的联系,也不能简单推论“臀部大”就是“智商高”的原因。只有排除了调查人群的年龄差别、家庭差别、教育程度差别等各种干扰因素,在非常严格的限定下去做统计比较,结果才是有意义的,而且即使这样也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在现实世界中,确实有科学家做过一项与之相似的研究。匹兹堡大学的William Lassek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Steven Gaulin研究了女性的“腰臀比”同生下孩子的智商之间的关系,这项研究发表于2008年。研究的样本包括1.6万名妇女,仔细排除了人种、教育背景、家庭收入等因素影响后,数据显示:“腰臀比”低(细腰丰臀)的女性,孩子在智商测试中的得分会更高。文章认为,女性的“腰臀比”反映了她体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而这种脂肪酸对于胎儿的神经发育是很重要的。而后续的研究还在开展。
晚睡晚起的人更聪明?
猫头鹰跟百灵鸟之间谁更聪明,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思考需要追溯到1999年的秋天。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心理学家罗伯茨跟美国空军研究机构的基罗纳合作,招募了400名刚刚训练6周的新兵。两名研究者测量了新兵的晝夜节律得分、记忆力、敏捷性,结果发现越是早起早睡的新兵,他们在记忆力和敏捷性方面都要弱于晚起晚睡的同伴。因此,罗伯茨和基罗纳认为,晚起晚睡的人更聪明。不过,因为样本的特殊性,他们的结论能否得到足够多后续研究的支持,还是一个未知数。
8年后,也就是2007年,来自意大利的研究者发现,在创造思维的所有维度上(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以及跨越性),猫头鹰型的人得分都要高于百灵鸟型的人,尤其在独创性方面两者之间存在实质差距。该项研究中参与者的年龄从19岁到76岁,具有相当宽广的年龄跨度。
这些事实似乎意味着晚起晚睡的人具有智力方面的优势;或者,智力高的人更适应晚起晚睡的昼夜节律(这种可能性被很多人忽略了)。到底哪一种解释更合理呢?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心理学家金泽哲在2009年把自己的智力假设应用到昼夜节律方面,初步解释了为什么聪明人更适应夜生活。
在远古环境中,人类更多的是在白天进行活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比之下,夜晚可以说是一个进化上更新颖的环境。金泽哲认为鉴于夜晚是一种进化上的新环境,因此聪明的人更善于在这种环境下活动。在一项对美国青少年的追踪研究中,金泽哲测量了15197名18到28岁的学生在1994-1995年间的智力水平,以及2001-2002年间作息时间的数据,目的是探讨早年的智商对后来的作息时间的影响。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之后,结果和预期的一致:无论在周日还是在平时,智商越高的学生入睡时间越晚,起床时间也越晚。
不过,金泽哲也注意到,把各种因素控制之后,智商对昼夜节律的影响程度大大降低,甚至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智商对作息时间的回归系数小于百分之一,这意味着假如两个人有不同的作息时间,智商也只能解释两者之间少于万分之一的作息时间差异。因此,这个研究一方面说明了智商的确影响作息安排,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这种影响的直接效应是非常小的。
从金泽哲的观点和研究来看,更准确的说法是聪明的人更擅长在夜晚活动。因此,夜猫子里面智商高的人自然要比一般人多。这个结论反过来就未必对了,晚起晚睡的人并不一定智商高,因为导致晚起晚睡的因素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