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倡导信息化平台以促进肥东县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

2017-03-02胡玥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1期
关键词:肥东县公益性数字化

摘要:21世纪作为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促使信息全球化对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肥东县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学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信息化 公益性文化事业

一.以信息化平台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

1.信息化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等网络通信技术以及信息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正改变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世界正向美国科技作家尼古拉斯.卡尔曾预言的状态发展着,“电脑日益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互联网成为我们存储和处理各种信息的首选媒体,电子革命正在逼近高潮。”约翰.奈斯比特也曾预言:“信息社会以不是一种观念,而是目前的现实。”[1]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去主动接受以互联网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为核心的信息化,以信息化、数字化的平台来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抓住机遇走在信息化、科技化的前面,那么必将被信息化的全球所淘汰。

2.信息化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

信息化既是当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党中央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中,强调应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肥东居皖中腹地,是省会合肥的东大门。肥东县为全国百强县,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肥东县只有把握好机遇,驶入信息化革命的快车道,将这些高科技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建立数字化和信息化平台,才能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3.信息化有利于解决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公益性文化事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从以上党的文件可以看出,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它的公益性和非竞争性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然而,由于我国在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建设中实行的政府选择、政府供给的国家垄断性体质,使得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包揽过多,导致其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与文化产业领域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存在着服务主体的单一化、资金投入不足、民众参与度低以及文化设施落后等一系列不足,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建设步履维艰,发展缓慢。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信息化、数字化的高速推动下,将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建立数字化和信息化平台,已成为信息化时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必然要求。

二.西方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设信息化的有益经验

英国政府实行的数字化“特别行动计划”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002年由政府主导的“文化在线”(www.cultureonline.gov.uk)网站的创立,“文化在线”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化平台提高公众文化的参与,为学校教育和文化活动提供服务。2.建立24小时博物馆(The 24 Hour Museum)——英国的第一家国家级的数字博物馆,可以为英国3000多家的博物馆、美术馆以及文化遗产等提供了在线的观光门户,据统计,每月登录该网站的人数达到35万人次,其中85%的人表示这个网站提高了他们想参观真实博物馆的兴趣,有利于为英国文化艺术事业培养新人。[3]

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美国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剑桥公共图书馆把网络服务功能引用到传统的图书馆服务与管理中,巩固了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文化中心地位。剑桥图书馆还开发了各种数字化的平台服务项目,例如:远程查询书目、远程预定借阅、远程查询账户、远程完成续借等,并增加了大量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学、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的电子书籍与电子报刊。读者可以凭借借书的卡号和密码进行网络远程操作,足不出户就可以阅读图书馆中的电子书目,方便了读者也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4]

三.大力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平台,提高肥东县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提高肥东县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建设发展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满足我县的建设发展需要,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在信息化时代,肥东县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必然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主动与信息化、数字化接轨,依托信息技术,大力倡导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多渠道开拓便民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民众的参与度。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是传播与推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公共文化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肥东县各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应以新的视野,学习信息化等高科技管理方式,积极探索人民需要的图书馆公益服务发展模式。本文主要以图书馆为例,探讨在信息化时代,大力倡导建立信息化、数字化平台来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的具体对策。

1、将信息化运用于图书馆的管理中,并增加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图书馆要合理利用资金,在本馆内建立一个小型信息化的数据库,并将本馆的所有图书资源,包括电子图书和纸质图书等都录入这样的信息化数据库中,同时建立具有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收发、电子阅览室以及支持远程访问的数据库检索系统。通过这样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数据平台,既提高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方便了人们了解和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源,足不出户就可以对图书馆内的书目进行查看和借阅,满足了人们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对文化的需求。在运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平台为公众服务上,对广东省其他地方基层图书馆有着借鉴意义。据统计,广图内有供读者使用的计算机数量500个,有线网络节点4000个,无线网络覆盖范围100%,实现藏、借、阅、咨一体化,全面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文献自动分拣系统、自助服务等电子技术设备,实现了高效精确的典藏管理与便捷服务。在运用信息化等高科技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技能素质培训,一方面对现有的人员进行相关的信息化数据库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引进高层次、高素质接受过正规培训的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网络的专业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信息化发展、网络化管理以及建立数字化和信息化平台做充足的人力资源准备。

2、建立区域性跨系统的图书馆之间全面合作的发展模式。在自我封闭的环境下,图书馆是无法满足社会和人民不断增强的文化需求,而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实现区域性跨系统的图书馆全面合作,实现馆际之间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区域性跨系统图书馆的全面合作着眼于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图书馆的共建共享,能有效的优化文献信息资源的配置,通过公共平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公益性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公益性文化的服务范围,而且降低图书馆的建设成本,提升服务质量。肥东县图书馆可以同合肥市以及安徽省图书馆之间,或者市区高校之前初步实现跨系统之间的图书馆合作。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服务的共享,特别是地方图书馆和省市级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一方面可以丰富地方基础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满足地方人民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广地方文化,使市民更多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奈斯比特著,梅艳译:《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0页。

[3]叶辛,蒯大申:《2006—2007》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255页

[4]叶辛,蒯大申:《2006—2007》上海文化发展报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237—238页

作者简介:

胡玥(1991-)女,安徽省合肥市人,职称:初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肥东县公益性数字化
寒假读好书 书香伴成长
开办“包公家宴职工食堂”安徽肥东县擦亮廉政品牌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关于肥东县“党建+ 电商扶贫”的思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数字化制胜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