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景观文化发展分析

2017-03-02张俊玲周洋亦

山西建筑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族乡赫哲族物质

张俊玲 周洋亦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黑龙江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景观文化发展分析

张俊玲 周洋亦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总结了少数民族景观文化的特征,以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为例,对其景观文化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并从景观文化角度,提出了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景观发展与村落整体传承发展原则。

景观文化,赫哲族民族乡,民族景观,发展原则

1 景观文化

周剑在《从人地作用到景观文化——浅析景观文化的含义》中定义到:“狭义的景观文化是指单从景观自身出发的意识形式,是景观设计、建造、规范、意识等所表现出的文化;广义的景观文化是指人类在营建和使用景观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它不仅包含着景观自身的意识文化,还包含着景观的物质文化和蕴藏的精神文化”[1]。概括景观文化的内涵就是,它充当了人作为主体,景物作为客体时,二者之间的媒介角色。

景观文化是人类历经沧海桑田不断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留给大地的记忆。大到雄伟的万里长城,小到一块块的农田都是一种景观文化。它们内在散发着人与自然大地和谐相处的景象,使人们感受到超出感官超出物质的某些感受,甚至是精神上的依恋。

2 景观文化在民族景观中表现的特征与原则

2.1 景观文化在民族景观中表现的特征

1)地域性: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基础必然是在相同的地理环境下,人们有相似的生存需求,出现类似的景观格局。在地域性的差异下,即便是相同的民族在民族特性上也会存在不同种程度上的差异[2]。

2)民族性:民族性是每个民族建造其生产生活景观空间过程中的核心指导思想。民族性相比于地域性更注重于精神层面的表达,两个特征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3)功能性:少数民族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景观中蕴含着一种自发形成的意识形态,这是一种以生活生产或宗教活动为实际目的文化行为,本质具有自发的功能性。

4)时代性:时间作为一个不间断的坐标轴,串联民族群体世代的积累和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科学所融合的不同景观文化,使民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传承性:结合时代特性,民族景观文化是一个持续性发展的连续体,景观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具有纵向或横向的联系,为了适应背景或历史的变革而不断更新。

6)活态性:民族景观文化流传至今,从内容到形式都处于活态的变异和发展之中,“人”是民族非物质景观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核心因素和核心载体,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景观文化方面。

7)相对滞后性:一方面,少数民族聚居地带大多数分布在交通并不十分便利、信息并不发达的村落,相较城市景观文化有一定的滞后性;另一方面,物质信息流动过快,精神社会却进化缓慢,在造景方面就会经常出现“古体今用”。

2.2 景观文化在少数民族景观中表现的可持续原则

1)景观整体性原则:遵循景观文化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将少数民族景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整体大致同步发展,局部各自发展。

2)景观文化内部多样性原则:保持景观文化内部结构包括景观文化内部各要素的丰富性与稳定感,单一的生硬拼贴民族景观符号是民族景观营造中最常见的问题。

3)人本位原则:根据民族景观文化的时代与传承特性,从当时当下出发,以民族聚居地居民为最终服务目标,对少数民族景观文化的内容进行梳理,特别是一些迷信和不科学的方面要摒弃,做到以人为中心,人与景观互建,发扬场所文脉[2]。

3 街津口赫哲族民族村景观文化表现

3.1 赫哲民族村景观文化历史发展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聚居地位于黑龙江流域,三江冲积平原。赫哲族人民沿江而居,由于独特的地域性,以渔业为主,也兼顾打猎农耕等,历史悠久世代流传形成了赫哲族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景观文化。现今赫哲族聚居区在行政建制上,分别有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敖其赫哲族村,总称赫哲族“三乡一村”[3]。

3.2 街津口赫哲民族村景观文化调研分析

本文以赫哲族聚居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街津口赫哲族乡作为调查对象,对赫哲族景观文化做具体的调查分析。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地处黑龙江南岸,街津山下,是我国赫哲族最主要的聚居地,距离同江市区45 km,1984年3月,命名为街津口赫哲族乡。

当今的街津口赫哲族乡被省委确定为省级文明示范村、新农村省级重点示范村、省级巾帼文明示范村。渔业村是赫哲文化的发源地,全村共有147户,总人口537人。村内辖区总面积4.2万亩,2.6万亩耕地面积,300亩泡沼,山林面积500亩,9 300 m2村寨面积,其他面积2.5万亩,村民主要从事农林渔业、养殖业及旅游业。

3.2.1 街津口赫哲族民族村物质景观文化

街津口赫哲族乡的景观文化是通过村落景观这一物质形态与载体表现出来的,主要包含了自然资源、用地情况、设施小品材料、空间布局等要素。

1)民族乡的自然资源:街津口乡位于黑龙江中游南岸,三面群峰环绕,中为盆地,峰环三面水,莲花河水自西南缓缓流来,在山脚注入黑龙江,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140 m。街津口乡是大陆季风性气候,四季温差明显,春天气候温润但是大风且容易干旱;夏天时间非常短暂且炎热多雨;秋高气爽且初霜早;冬天时间持续较长温度极低可达-40 ℃。黑龙江盛产鲟鳇鱼、三花五罗鱼等珍贵品种,山清水秀,奇珍异兽在这里勾画出一派自然的生态风光,同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为赫哲族人捕鱼,狩猎提供了优秀的发展条件[3]。

2)民族乡的用地现状:街津口乡所在地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水系发达,除黑龙江和莲花河外,有两条自然水系从中穿过,并在乡直内形成修恩湖,现为鲟鳇鱼繁育养殖基地。东部有人工养鱼池多处,江、河、溪、湖共同构成了街津口独特丰富的水景观环境。所在地主要有公共设施用地、工程用地、绿地、道路广场用地、居住用地5种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7.11 hm2,而人均建设用地远远超出国家规定标准,原因是居民宅基地较大,边防部队驻地,旅游相关建设用地较多。

3)民族乡建筑环境设施材料:街津口乡近年由于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意在把街津口渔业村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文化村。对主街区民房进行特色改造,改换屋顶彩钢和立体造型,主要沿用赫哲族的民族景观色彩木刻楞的木头原色,并大面积彩绘赫哲族民间神话,力图打造成赫哲特色民居。另外,每隔两三年民族乡都会有部分房屋受到洪水的侵蚀,近期刚建成的赫哲新区住房就因此弃置,等待重新翻修。

4)民族乡基础服务设施:街津口乡所在地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向型的、服务于乡内居民的,如乡政府、文化站、医院、学校、超市等。另一种是外向型的、服务于外来游客的,如饭店、旅店、演艺中心、特色商品商店等。

5)民族乡的景观风貌:街津口民族乡目前主要有三个景源:望江亭、修恩湖、赫哲族风情园;两个景观界面:黑龙江和莲花河景观界面,修恩湖景观界面。其中望江亭和赫哲族风情园两个景点的建设初具规模,由于水坝工程影响修建工作不能顺利开展,致使修恩湖、莲花河沿岸、修恩河沿岸的景观风貌建设相对滞后。

6)民族乡的景观符号:赫哲族的景观符号主要分为宗教文化符号和生产生活物质文化符号两个方向。阿穆尔涡旋纹是赫哲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符号,渔猎民族渔业生产的劳动对象“鱼”,也是赫哲族物质文化的代表性景观符号,还有云纹和动物花样,或饰海贝等传统景观符号。现如今原始的民族符号纹饰利用形式在街津口乡早已不再盛行,现在他们将民族的景观文化符号主要用于建筑表面装饰、建筑形式、抽象符号化并融入功能类景观小品或者纯粹装饰用的雕塑造型等(如图1,图2所示)。

3.2.2 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非物质景观文化

街津口赫哲族乡的非物质景观文化主要包括民族村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宗教观念、艺术审美等精神层面的景观文化遗产,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已包括二十多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并建立了国家及省级保护名录体系[5]。

现今的街津口赫哲族乡开展了多种民族非物质文化的课程学习,对民族的历史、民俗等进行教育性保护[4]。在街津口渔业村内,鱼骨工艺、鱼皮贴画技艺、赫哲族民间说唱文学伊玛堪、赫哲民族舞、赫哲婚俗都具有相应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会定期在传习所授课。街津口每年举办赫哲族乌日贡节日,当天大概会有1万多人到渔业村观看活动演出,不仅增加了赫哲族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还增加旅游人气,传承了赫哲民族文化。

4 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景观文化的保护发展与启示

4.1 街津口赫哲民族乡当代景观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街津口赫哲民族乡政府也在积极争取各种投资,力图争取乡内道路,路灯、护栏、排水沟涵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现在乡内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也相对较完善;服务设施基本可以满足现状居民生活和旅游服务的需求,但各种设施的建设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实现服务功能、服务质量、服务特色的提升。主要问题还有:旅游线路指向十分不明显,到达各景点需要不断地问村民才能找到去向;景观界面与景点之间的衔接处理不好,间隔过远且没有连续性;景观节点的精细程度、质量规模上还需要完善,目前对游客的吸引力并不高。街津口赫哲族非物质景观文化依然坚持用活态方式表现传承性,但是赫哲族曾经笃信的萨满教如今已经变质成了一种现代表演形式,只有在赫哲族的传统节日里才能看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赫哲人基本不会赫哲语,也不愿意去学,赫哲族的民间文学、民俗、民间技艺、萨满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依然流失严重[4]。

4.2 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景观文化发展原则与启示

根据本文提到的景观文化在民族聚落景观中的可持续原则与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现状相互契合,对街津口赫哲族民族乡景观文化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1)在不断地改造建设中,把重视与尊重赫哲族民众的实际需要放在第一位,先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民族村的地理位置是由民族自身的地域性决定的,并不能将他们举家迁移,那么加大力度修建水坝,对洪水的预防工作以及翻修时更加多的考虑防水材料等保护措施对整个民族起到堡垒般的作用。

2)民族景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性原则中提到,民族是一个景观文化共同体,具有整体秩序和活力。同时民族聚落景观文化整体又是一个时间空间维度的连续体,连续发展才能绵延长存。街津口全部翻新大改造成现代样式的所谓民族景观,导致其景观文化连续性消失,给民族文化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大力发展旅游业确实体现了街津口发展民族景观文化的时代特征,但与此同时不能忽略民族乡的其他职能,应将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结合起来,整体可持续的同步发展。

3)赫哲族民族乡非物质景观文化的衰败,民族乡中相关的历史簇群难以与时代接轨,进而陷入发展的孤岛,民族的活态性保存受到严重威胁。必须要找到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接轨的方向与生长点,并且能够不失衡失控发展,以开放创新的姿态,接受新的景观文化,结合原有的景观文化,保证内部多样性原则,可持续的表现和传承下去。

5 结语

从景观文化角度看赫哲族发展,赫哲族民族乡是在一定的时空中,有着共同的景观文化记忆、习俗、方式、审美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一个社会聚居群体。我国东北少数民族乃至北方少数民族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由于交通等信息的传播流通,物质文化成长过快,而非物质文化却跟不上脚步,最终造成地域景观文化共同体的不再共同协调发展。研究民族的景观文化,总结民居聚落的大格局,了解其景观文化构成因素、特征以及发展原则,有助于我们发现更多的方式方法来服务危机中的少数民族;有助于洞察民族的地域性文化,更有助于我国民族的保护和传承发展,是一切民族研究的必经道路。

[1] 周 剑.从人地作用到景观文化——浅析景观文化的含义[J].安徽建筑,2006(6):17-18.

[2] 张 群.景观文化及其可持续设计初探[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4.

[3] 何玉芳.试论赫哲族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适应[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1):153-157.

[4] 杨承雪.当前赫哲族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5] 崔玉范.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3):147-152.

The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culture development of Hezhe minority village in Heilongjiang Jiejinkou

Zhang Junling Zhou Yangyi

(CollegeofGardening,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thnic minorities landscape cultur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Jiejinkou where ethnic village of Hezhe is as an example, the purpose is that analysis to its landscape culture and carried on th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culture proposing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development for landscape development of Hezhe minority village in Jiejinkou.

landscape culture, ethnic village of Hezhe, national landscape, principle of development

1009-6825(2017)02-0012-03

2016-11-08

张俊玲(1968- ),女,博士,副教授; 周洋亦(1991- ),女,在读硕士

TU983

A

猜你喜欢

民族乡赫哲族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传承赫哲族音乐的几点思考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赫哲族滑爬犁的演化及在赏冰乐雪活动中的应用
黑龙江省赫哲族“伊玛堪”说唱保护项目现状解读
湖北神农架林区狠抓五项措施 强力推进民族乡保护与发展
民族乡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探讨
完善民族乡法律法规建设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