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

2017-03-02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年3期
关键词:全球化命运共同体

夏 光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编

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

夏 光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主编

“一带一路”战略带动了超过全球60% 人口所在地区的发展,这一惊人的业绩必然会促使人们思考未来全球范围内人与自然关系变化的趋势。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对“一带一路”在生态环保上的基本定调。

回顾到目前为止的全球化进程,可以看到一个特点:发达经济体把大量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由此使本国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世界银行曾有研究报告认为,上个世纪最后二十年以来工业化国家环境质量改善较大,除了法治较严的原因之外,来自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超过70%,而这个“产业结构调整”很大程度上就是指传统产业外迁。我们也看到,发展中国家自己还投资发展了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工业。这样就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两级分化:发达国家汲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红利,过上了利润丰、环境美的好日子,而发展中国家却落入了虽挣了点钱但生态环境严重退化的发展困局之中,例如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大量出口到欧美市场的工业产品价格中没有充分反映隐性的生态环境代价。因此,传统的全球化没有形成良性的、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关系模式及其相应的国际经济秩序,反而因为长期积累的人与自然关系矛盾激化和国际关系失衡而出现大范围的生态危机和经济危机。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吸取了以往全球化的教训,不但不搞落后产能输出,反而要与沿线国家共同探讨实现绿色发展的途径,努力解决至今进展不甚理想的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就站在了人类发展的全局高度,立意高远。在这样的战略理念下,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就不仅仅是如何使各个建设项目达到较高的环保标准,而是要把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采取的“五位一体”模式推广和应用到全球化的新阶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勇于开展中国实践和提供中国方案,也要积极总结和凝练世界各国成果和经验,共同形成世界版的可持续发展运动。

“一带一路”战略之所以赢得世界范围的响应,其根基在于其哲学基础,即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个思想包含两个基点:一是全球人类之间要合作共赢,避免零和博弈,构建经济命运共同体;二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善待自然,绿色发展,构建地球命运共同体。

目前人们对于“一带一路”的关注和推动,兴奋点还主要在经济话题上。这种情形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初期阶段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大量自然资源被卷入到生产和贸易活动之中来,人与自然的矛盾会逐渐加剧和暴露,因此,把“绿色”理念尽早注入“一带一路”战略之中,内化为“一带一路”的核心使命,推动共建地球命运共同体,才是全面和准确地领会和落实了习主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思想。

猜你喜欢

全球化命运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新旧全球化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命运秀
全球化陷阱
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