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地下水漏斗区补源可行性分析

2017-03-02陈蓬陈佳胡理强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7期
关键词:辉县市新乡市水资源

□陈蓬陈佳胡理强

(1新乡市水利信息中心;2新乡市节约用水办公室3新乡市水利科技推广中心)

新乡市地下水漏斗区补源可行性分析

□陈蓬1陈佳2胡理强3

(1新乡市水利信息中心;2新乡市节约用水办公室3新乡市水利科技推广中心)

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是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主要原因。截止2014年底,新乡市共有地下水漏斗区5处,总面积约12.53万hm2,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约为10~18 m左右,且呈现范围逐年扩大、埋深逐年加深的趋势。文章在对各漏斗区的形成与发展详细介绍的基础上,对漏斗区补源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解决漏斗区相关措施,为新乡市解决地下水漏斗区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新乡;漏斗区;补源;可行性分析

1 基本情况

新乡市地处太行山南麓,黄河下游北岸,总面积86.29万hm2,当地水资源主要来自于降雨。受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10.70mm,多年平均形成地表水资源7.97亿m3,地下水资源10.16亿m3,扣除重复计算量3.19亿m3,全市年均当地水资源总量约14.24亿m3。2006-2014年,全市地下水年均开采量9.70亿m3,约占总用水量的54%以上。地下水长期过量开采,已经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采补失衡,形成了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2 地下水漏斗区情况

2.1 漏斗区形成与发展

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地下水收支平衡受到破坏,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

20世纪70年代处以前,新乡市地下水的开采量小于可开采量,地下水位普遍较高,部分区域属于盐碱地或自然湿地,进入70年代以后,随着井灌工程的发展,对地下水开采的强度加大,地下水位开始下降。至1981年底,全市地下水位埋深〉4 m的区域进一步扩大,总面积约23万hm2。其中在新乡市区北部及卫辉市的李源屯、庞寨、延津的丰庄一带已经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2.2 漏斗区现状

截止2014年底,全市共有地下水漏斗区5处,漏斗区总面积约12.53万hm2,漏斗中心地下水埋深约为10~18 m。且呈现范围逐年扩大、埋深逐年加深的趋势。

2.2.1 辉县市薄壁--吴村地下水漏斗区

该漏斗区地处辉县市西南部,峪河与卫河之间的山前倾斜平原,由原来的辉县市峪河--赞城地下水漏斗区西移而成,位于辉县市薄壁镇至吴村镇一带,漏斗中心位于辉县市吴村镇吴村东北,面积约6 940 hm2。

2.2.2 凤泉区地下水漏斗区

该漏斗区位于新乡市北部,大块镇--耿黄乡--唐庄镇一带,漏斗中心位于新乡市凤泉区耿黄乡南鲁堡村东,漏斗区面积2 820 hm2。

2.2.3 七里营--小冀地下水漏斗区

该漏斗区是新乡市第四水厂水源地及新乡县工业区所在地,位于翟坡镇—七里营镇—小冀镇—郎公庙镇—关堤乡一带,漏斗中心位于七里营镇沟王村北,漏斗区面积约4.75万hm2。

2.2.4 汲、延、封、长地下水漏斗区

该地下水漏斗区是河南省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是安阳―鹤壁―濮阳漏斗区的边缘与延伸,位于卫辉市东部、延津县东北部、封丘县北部、长垣县西北部,处于新乡市与鹤壁浚县、安阳滑县的交界地带,漏斗区面积约11.49万hm2。

2.3 漏斗区危害

地下水长期超采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不仅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居民饮用取水困难,农田灌溉机井出水量减少或造成水井报废,农业灌溉成本增加,而且造成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为泉水断流、河流干枯、湿地消失、土地沙化等,更严重的是还会形成地面沉降、塌陷和地裂等地质灾害,甚至会影响城市规划区地面建筑质量。

3 漏斗区补源可行性分析

3.1 辉县市薄壁--吴村地下水漏斗区

该漏斗区处于太行山前冲洪积平原,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属于非富水区,易受开采而降落。近年来,焦煤集团、赵固煤矿生产作业时,为了降水,大量抽排深层地下水。该漏斗是由浅层潜水与深层水混合超采形成。

该漏斗区周边无其他水源,只有宝泉水库水可以调水补源,必要时可将宝泉水库水引入峪河南、北支河,并适当修筑部分河道拦蓄工程向漏斗区输水。宝泉水库现状总库容6 750万m3,水库设计直接覆盖灌区面积4 000 hm2,每年灌区需水量约2 500万m3,水库还有向群库灌区东干渠输水任务。因此,平水年份宝泉水库水量难以满足用水需要,丰水年可有少量水用于补源,但补源水量有限,从目前看,只要煤矿开采不停止,煤矿大量排水现状不改变,解决该地下水漏斗区面临较大困难。主要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一是通过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减少农业对地下水的开采;二是利用煤矿排水进行农业灌溉或其他再利用,这样可以减缓漏斗区的扩大和加深。

3.2 凤泉区地下水漏斗区

该漏斗区属浅层潜水漏斗,补给受降水和共产主义渠行洪影响较大,由于新乡市自来水公司西水厂、白鹭化纤厂、凤泉区水厂等集中开采等原因形成。

解决该漏斗区有三个方案:一是通过人民胜利渠西一干退水,经共产主义渠输送到漏斗区,扩大河流水面进行补源;二是凤泉湖景观工程建成后,景观湖正处于该漏斗区中心地带,并在长济高速公路桥上游100 m、新中大道桥上游100 m、G107国道桥上游凤泉湖景区末端处建设三个橡胶坝,抬高水位,扩大水面,除了作为城市景观,必然增加对地下水的下渗补充,据测算,湖区每年补充地下水约9 000万m3,补源效果将非常显著。三是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通过水源替换,直接压减铁西自来水厂、凤泉区自来水厂、化纤厂地下水开采量,漏斗区恢复将比较容易。

3.3 七里营--小冀地下水漏斗区

该漏斗区主要是由于工业的集中开采、农业引黄退灌后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度增加而逐步形成的,属浅层潜水漏斗,也是新乡市地下水位埋深最大的漏斗区。

解决该漏斗区一是扩大引黄灌溉面积,增加黄河水利用量进行补源。应充分利用该县引黄相对比较便利的有利条件,主要应通过恢复和扩大引黄灌溉面积,增加黄河水利用量;二是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后,新乡县新城区每年新增5 000多万m3新水源,通过水源置换,大幅度压缩工业和生活用水对地下水开采量;三是通过人民胜利渠灌区东一干一支渠、七里营支渠、孟姜女河退水等方式,直接对漏斗区进行引黄补源。

3.4 汲、延、封、长地下水漏斗区

汲、延、封、长地下水漏斗区是河南省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是安阳-鹤壁-濮阳漏斗区的边缘与延伸,属浅层潜水漏斗。该漏斗区近几年呈逐年扩大趋势,2014年继续扩大,由2013年10.94万hm2扩大至2014的11.49万hm2,扩大了5 500 hm2。

卫辉市东部,可以利用东三干渠输水补源,但是,因处于灌区最下游,近年灌区来水无保障,渠道损坏严重,不少已被废弃平为耕地,需要采取工程措施恢复渠道输水。延津县东北部,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补源:一是通过原阳县引黄灌区退水,将黄河水引至文岩渠后,经延津县西竹村节制闸控制壅高水位,将水调至延津龙潭排、柳青一支对延津北部、东部漏斗区进行补源。二是南分干灌区沿线可分别通过榆林排、龙潭排、柳青一支、柳青二支向东大沙河输水,直接向漏斗区补源。封丘、长垣北部,需要大力加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扩大引黄灌溉覆盖面积,扩大对黄河水的利用量,增加对地下水补给量。可以利用原阳县引黄退水向文岩渠送水,经延津县输送至封丘县,经裴固闸控制抬高水位,沿岸可以通过提水灌溉方式,向漏斗区补源。

4 解决漏斗区相关措施

4.1 加大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新乡市临近黄河,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既有地利优势,也有工程基础。几十年来,新乡市通过实施引黄灌溉,补充了地下水,减少了农业对地下水的开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漏斗区用水矛盾,改善了生态环境。目前该市每年实际引黄水量距省分配的引黄指标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引黄灌区逐步退灌,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短缺。近几年,漏斗区扩大也与引黄灌区衰退,黄河水利用减少有直接关系。因此,要继续高度重视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引黄灌溉,加快引黄调蓄工程建设。

4.2 利用南水北调来水做好水源置换

目前,新乡市城镇工业用水及生活用水主要使用地下水,且存在着集中开采、连续开采、用水量增长较快等特点,这是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形成漏斗区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做好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的水源置换,对缓解并最终遏制漏斗区地下水位下降意义重大。2014年通水以来,生活用水水源得到有效补给,遏制了地下水位下降趋势。

4.3 加强节约用水工作,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解决新乡市地下水漏斗区的重要措施之一。农业是用水较大的产业,目前水利用率还很低,引黄灌区水利用系数约为0.50,节水潜力比较大,应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进一步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提高节水技术水平和黄河水利用效率,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另外,还要加强中水资源的再利用。

4.4 加强水资源管理

健全地方法规,严守“三条红线”和“四项制度”,强化各级考核,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促进全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新乡市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编辑:刘长垠

TV312.4

A

1673-8853(2017)07-0034-02

2017-5-11

猜你喜欢

辉县市新乡市水资源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辉县市
新乡市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辉县市
新乡市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辉县市灾后疾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