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大东区生态水系建设之我见

2017-03-02李令鑫翟敬栓赵士飞杨玉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乡市水系河流

□李令鑫 翟敬栓 赵士飞 杨玉

(新乡市水利科技推广中心)

新乡市大东区生态水系建设之我见

□李令鑫 翟敬栓 赵士飞 杨玉

(新乡市水利科技推广中心)

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是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水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到位、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到位、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到位、水生态文明理念宣传到位为主要内容。新乡市在河南省公布的第二批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中。中心城区东部区域作为新乡市域空间内经济优势和地理优势交错重叠的核心区,将成为新乡市区“东进”发展的主体区域和引领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完善大东区内部生态系统,改善大东区外部生态环境,按照《新乡市水系连通生态建设规划》的要求,在新乡市“四横五纵六湿地,九湖相伴引凤来”水系结构的总体安排下,推进大东区生态水系建设。

大东区;生态水系;“多源互补、调控自如”;水系

1 引言

新乡处于太行山东南缘、黄河冲积平原北缘,京港澳高速以东部分处于黄河故道。大东区高速以西主要有海河流域的赵定河、东孟姜女河,以东有黄河流域的东三干渠、东大沙河和榆林排。

2 大东区生态水系存在的问题

2.1 整体生态格局尚未形成

大东区河流和绿地主要为自然形成,生态格局尚未纳入中心城区整体生态景观系统,与整体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缺乏;建成区缺乏大型公共绿地,防护绿地不完善,交通干线两侧和工业、生活区之间多数未按要求设置防护绿地。人文景观特色不突出;107国道以东区域的行政区块没有开展协调规划,空间环境相对无序,城市面貌较为杂乱,景观节点和人文特色欠缺,宜人度与舒适度较差。环境品质亟待改善;大东区滨水空间环境品质不佳,大东区主要河流的水环境质量仍需提高,沿岸缺乏基本的景观建设。

2.2 防洪标准偏低,行洪排涝能力不足

大东区地势较低,排洪压力较大。区域内多数河道多年未进行治理,淤积严重,过流断面小,部分堤防损坏,水利工程设施年久老化失修。现状防洪排涝标准偏低,水利设施建设滞后。

2.3 水资源缺乏,利用率不高

新乡市属于资源缺水城市。新乡市水资源主要以过境黄河水和当地地下水为主,近年由于黄河河道下切比较严重,导致大部分黄河引水口引不到水,黄河分配的水量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有限,大多数河流属季节性河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维持所需的生态用水量严重缺乏。现大东区缺水问题,主要靠地下水来解决,但是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位下降严重,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

2.4 水质污染严重,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

当地水资源开发已造成部分河道干涸,河道普遍缺少水源的补充,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和工业污水排放量也相继增加,造成当地生态水系不同程度的污染,难以满足水功能区划和河流生态所需水质标准,污染已成为制约当地生态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问题。

2.5 水体生态功能退化,亲水性差

由于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加之水污染严重,丧失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城市生态水系中的鱼类、水生植物等严重减少。河道堤岸工程阻隔、堤岸损坏、河道断流、河道萎缩,造成生态水环境水量不足。沿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恶化,亲水景观建设比较滞后,滨河景观环境较为单调。

3 大东区生态水系建设优势

3.1 政府重视,区域需求

《新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将市域空间布局确定为“一核、两带、三片区”,中心城区以“一城三区”(主城区和凤泉、小店、小冀3个外围功能组团)为特点。随着新乡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主城区的人口交通拥堵、公共服务不均衡等城市问题逐步凸显,产业发展也受到了极大限制,迫切需要新的城市发展空间。中心城区东部区域作为新乡市域空间内经济优势和地理优势交错重叠的核心区,将成为新乡市区“东进”发展的主体区域和引领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功能区。大东区生态水系建设是新乡发展的现实需要。

3.2 生态空间良好

大东区范围内拥有赵定排、东孟姜女河、东大沙河、东三干渠、南分干渠、榆林排等地表水系,有占地27 hm2的平原湖、占地22 hm2的定国湖,在新东集聚区和新乡经开区之间还将建设占地70 hm2的东湖,榆东北区也将建设榆东湖,东北部的延津县国有林场和东部的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构成了大东区重要的生态屏障。这些水系、林地为打造环境优美、宜业宜居宜游的大东区提供了良好条件。

4 大东区生态水系发展思路建议

大东区水系建设要从新乡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现状河湖承载能力的基础上,仅仅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中原特色、自然之美、四化同步、城乡一体、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中原现代田园城市理念。

大东区水系建设要集水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灌溉、水质保护及防洪排涝于一体,以保证大东区防洪安全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统筹兼顾排涝、洪水、治污、河道治理、环境改善的综合发展,着力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水问题,加快形成“河湖连通惠民生,四水统筹润新城”的现代水利发展新格局,构建“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多功能现代水网。

4.1 工程措施

4.1.1 以防洪为主的水系连通工程

通过实施河河连通工程,进一步完善河流水网,提高区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4.1.2 以灌溉为主的连通工程

为实现灌区之间水量互调互济,整体上提高引黄灌区灌溉保证率,按照现代化灌区建设要求,以现有渠系为基础,通过新建或扩建渠道工程等措施,将有条件灌区之间的骨干渠道进行连通,结合灌区调蓄工程,可实现灌区之间的水量调配,提高灌溉保证率。

4.1.3 水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加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工作,针对大东区内部分中小河流淤堵严重、水流不畅、水源不足等问题,对区域内未治理的重点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进行疏浚治理,提高河流水系的输水和生态功能。

4.1.4 城市生态水系工程

大东区河流水体污染较严重,河道规划及沿岸环境质量和面貌持续改善势在必行。针对核心区域水系连通,结合现状水利条件,通过疏浚、开挖、新建、截流等工程手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建设水利风景区是建设生态水利的有效措施。水利风景区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如保证工程安全、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品位及内涵,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大东区应围绕新乡市推进全市中心城区水系连通生态建设工作,发展水利风景区,将大东区打造成一个河湖相连、绿水绕城、花香四溢、水绿交融的生态城市。

4.2 非工程措施

4.2.1 加强规划管理

规划是引领发展的龙头和蓝图,属于顶层设计。规划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水系生态的建设水平和功能作用,而且标志着各级领导对治水规律、自然规律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水平,并且体现了各级各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程度。要做好水系生态建设,首先要搞好规划编制。大东区生态水系建设规划应具有全盘统筹的战略眼光,将区域内水生态系统的众多因素统筹考虑,综合水资源、水环境、防洪排涝、水景观等因素。

4.2.2 加强水资源管理

构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体系,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遏制生活和工业用水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现象。因地制宜地安排建设水资源供给和调配战略格局,全面增强大东区居民饮水和工业用水的安全保障能力,并形成大东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维护当地河湖生态健康发展。

4.2.3 切实抓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严格实行监督考核,促进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规范化,从根本上改变“重建轻管”现象。

5 结语

河湖水系具有重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大东区生态水系建设应是集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灌溉、水质保护及防洪排涝于一体,以保证大东区防洪安全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农业灌溉面积为目标。加快形成“河湖连通惠民生,四水统筹润新城”的现代水利发展新格局,构建“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多功能现代水网。

[1]齐春三.水系生态建设关键技术与应用(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编辑:刘长垠

X321

A

1673-8853(2017)07-0006-02

2017-5-9

猜你喜欢

新乡市水系河流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新乡市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河流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流放自己的河流
新乡市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
新乡市锂电池专利情报分析及对策建议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