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战略
2017-03-02牛贵武
牛贵武
(勃利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勃利 154500)
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战略
牛贵武
(勃利县水产总站 黑龙江 勃利 154500)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渔民收入、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大力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水产技术,促进了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改变了粗放粗养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养殖生产向名特优、集约化方向发展,为黑龙江省水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一、"十二五"期间水产技术推广工作
1.水产技术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各地围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开展技术示范与推广,在水产主导品种上,主要推广了河蟹、黄颡鱼、兴凯湖翘嘴鲌(大白鱼)、鳜鱼、泥鳅、松浦镜鲤、乌克兰鳞鲤、方正银鲫、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等10个水产品种;在主推技术上,主要推广了池塘微孔增氧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江河网箱养鱼技术等.围绕水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实施部省级推广项目10余项,年推广面积百余万亩,年增效过亿元.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渔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2.技术培训与普及稳步推进
我省水产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主要与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农业科技三下乡、科普之冬等活动相结合.每年省、地、县有关部门举办水产技术培训班100余期,培训水产技术人员1000余人次,渔民1万人次左右,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另外,还采取广播电台讲座、报刊专栏等形式普及水产技术,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与普及工作,显著提高了水产技术人员的素质,也提高了渔民的科学养鱼水平.
3.水生动物防疫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形成
我省已建立四级病害防治网络,并对水产养殖主要病害实行了测报,2014年全省水产病害监测面积37551.5亩,覆盖了所有养鱼重点县(区).黑龙江省渔业病害防治环境监测和质量检测中心以及22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的建立,为我省鱼类疫病防治和水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在硬件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2014年,完成水产品药残例行监测260批次样品,4680个单项的检测,"三品一标"水产品专项抽查65批次样品,1170个单项检测,无公害水产品检测69批次,156个单项的检测工作,水产品安全监测能力显著提高.
4.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得到国家支持
为了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效能,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进行补助.2012~2013年,黑龙江每年有25个县(市、区)水产技术推广站获得750万元项目资金支持.项目资金改变了基层推广部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不利局面,25个项目县(市、区)的推广部门的技术指导员下乡指导16593人次,水产技术人员参加培训2019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693人,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4442人;建设试验示范基地57个;发布主推技术88项;发布主导品种93个;示范户比普通农户平均增产12.08%.项目积大地促进了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提高水产技术人员和渔民的素质,实现了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2015年,又有15个县(市、区)获得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资金支持,资金总额为600万元.
二、"十三五"工作思路
1.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科技教育事业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保障安全为目标,构建"产学研"紧密联系的渔业科技支撑体系,不断创新体系运行机制,增强体系整体活力,为黑龙江省渔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2.重点工作
(1)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示范工程
通过推广渔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提高我省水产良种覆盖率和养殖技术水平,实现渔民增产增收.在主推技术上,重点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等,计划年推广20万亩.在名优品种上继续推广河蟹、黄颡鱼、兴凯湖翘嘴鲌(大白鱼)、鳜鱼、泥鳅、松浦镜鲤、乌克兰鳞鲤、方正银鲫、异育银鲫"中科3号"、彭泽鲫等10个水产品种.另外,引进一些省外名优水产品种,加大土著名优鱼类的开发力度,如重唇、黑龙江茴鱼、柳根鱼等;积极探索秀丽白虾、日本沼虾、中华小长臂虾、东北喇姑虾等土著虾类的养殖技术.计划年推广主导品种60万亩.
(2)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程
根据"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方针,结合我省省情和渔业"以养为主"的特点,参照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兽医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思路,完善以省级、重点市县两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支持机构.要求工程实施后,能大幅度提升我省水生动物病害的防治水平和重大水生动物疫病应急防控能力,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面积达5万亩,能对10个主要水产养殖品种、20种水生动物疫病和重大病害进行全年监测.
(3)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技术示范工程
针对日益凸显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水域生态安全、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为目标,以优势区域布局为重点,以鲤鱼、鲢鱼、鳙鱼、草鱼、鲫鱼、怀头鲶、黄颡鱼、河蟹等水产品为主攻对象,以提升养殖全程质量安全水平为主线,加快品种改良和新品种推广,创新健康养殖模式,实行标准化养殖,加强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水产品优质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模式,全面提升我省水产养殖产业素质和竞争力.
(4)新型渔民科技培训工程
通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新型渔民科技培训,切实提高广大渔民科学种养水平和转移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渔民技术能人和科技示范户,全面提高渔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配套措施
(1)加强对渔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渔业技术推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按照新时期渔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渔业技术推广发展规划,明确工作任务和目标.采取有力措施,逐项抓好落实,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强化创新意识,加强对推广单位的工作指导,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和总结产学研相结合的渔业科技创新模式,加强各类渔业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和监督实施工作.
(2)加大对渔业技术推广的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渔业技术推广的稳定支持,争取渔业科技投入占农业科技总投入比例较"十二五"期间明显提高.积极组织和参与重大科技推广计划的实施,积极争取扩大渔业科技在各类科技项目中所占的比重.积极推荐和有效组织优势科技力量承担国家及重大科技推广任务.各级渔业技术推广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争取资金,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引领、企业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渔业科技投入新格局.
(3)强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能力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文件精神,根据新阶段渔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精简人员、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以渔区经济合作组织为基础,渔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4)建立健全推广人员和渔民科技培训体系
建立基层推广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机制,明确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每年固定的培训时间和经费保障,加强对水产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水产技术推广人员服务渔民的能力.积极推进将渔民科技培训工作纳入全省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部门渔业技能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站、科研院所、水产院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开展渔业科技教育培训.建立由政府组织、渔业部门主导、农(渔)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渔民教育培训网络系统,不断提高渔民的科技素质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