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外语人才培养措施初探
2017-03-01徐治国唐瑭刘国佳
徐治国+唐瑭+刘国佳
(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一带一路”是我国为顺应全球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转变,兼顾国内外两个大局所做出的发展战略,有巨大的经济发展前景。四川省作为西部发展的战略腹地,“一带一路”重大战略部署为四川省经济对外开放创造了广阔的机遇,为其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下,纯外语类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潮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已成为当前外语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一带一路;外语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0-0225-02
一、“一带一路”战略举措的提出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时所提出的宏伟构想。自此,它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决策被纳入议题,标志着我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开始。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亚欧各国都亟待转变国家发展模式,以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这也使得“一带一路”将再一次成为促进亚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战略,成为新时代下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和平之路、合作之路、共赢之路。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外语人才需求特征
1.复合型外语人才。(1)要求外语类学生除本专业外还具备一门及其以上的其他专业能力,即“外语+专业”能力。具体的可以是外贸、石油、互联网+等的相关知识能力。(2)要求学生除外语外的其他能力要过硬。一个学生要综合发展,即代表其除专业能力外,还要能与人协作,主动沟通,能适应环境变化。随着“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内的推进,复合型外语类人才将会成为众多企业的主要需求点。
2.国际化外语人才。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接“一带一路”战略,进行境外投资或者跨国并购,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也因而上涨。这是因为国际化外语人才不仅能帮助企业进行跨国沟通,还能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在国际商业环境下的竞争实力。国际化外语人才不仅要求外语类专业学生能熟练使用外语,还要求其能了解国际金融市场运行规则和规律,能参与国际竞争,并能在跨文化、跨地域、跨专业环境下胜任工作。国际化人才既能立足本国,又能放眼全球,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是我国不断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人才储备。“一带一路”战略离不开国际化外语人才的支撑。
3.创新型外语人才。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每一个大国的建设都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对现代企业而言,创新掌握着企业发展的命脉,依靠创新型人才推动企业不断向前迈进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其所具有的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能力、前瞻性和思辨意识都是一个企业所不可或缺的。隨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其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
4.应用型外语人才。应用型外语人才指的是能将外语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工作中的技能型人才。现如今中国外语教育下培养的多是学科性人才,即考试成绩高的学生,但他们往往面临着学以致用的难题。“一带一路”战略下给外语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将专业知识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新时代条件下,应用性外语人才是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最基本要求。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外语人才的培养措施
1.加强小语种教学。在四川省的主要大学中,其外语学院设置语种都以英、日或英、俄、日、法、德为主,其语种是远远低于企业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就阿拉伯语来说,“一带一路”沿线上的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16个,但在四川仅有1所高校教授阿拉伯语。当下,英语类人才不断输出,日趋饱和,其他小语种类人才则严重匮乏,两种极端提醒当下四川省急需培育复语类人才和小语种人才。首先,学校可以与外语培训机构相互合作,为学生学习第二外语搭建平台。其次,学校要注重小语种类人才的培养。学校不应将外语类课程局限在两门或几门语言,而应适应当下就业形势,丰富外语专业种类,加大关键语言师资投入力度,多鼓励学生就读小语种专业。
2.采用“1+N”培养模式。外语人才培养应采用“1+N”模式。“1+N”模式中的1是指一门外语,N则指外语外的其他技能。我们通常所采取的外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一大部分程度上忽略他们其他技能的提升。但是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外语人才的语言性能力已不是企业考察的唯一重点,除专业外的其他技能已成为当今时代的诉求。“一带一路”战略大大推进了四川省内的金融市场建设、轨道交通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这使得拥有相关知识的人才有巨大发展潜力。因此,就外语人才培养上,学校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如经济类,外贸类课程等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第二学位学习,拓展自身知识领域和专业素养。
3.注重跨文化学习和实践。“一带一路”不仅是财富汇聚之路,还促进文化传播。外商的不断涌入促进了各种中外研讨会、展销会、文化交流会的举办,因此能够通晓外国文化的外语人才就备受青睐。注重跨文化的学习有两大好处。一方面,文化的学习有助于语言的习得。学习外国文化,能帮助他们找到学习语言的正确道路。另一方面,文化的学习还有助于向外进行更好的交流。在对外洽谈合作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能更好理解外国的价值观,更好与外商就一问题上更好达成一致。目前很多学校主要集中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却忽略或者低估了文化的学习,这是不可取的。随着对外交流活动的不断开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西部高校不可忽视的一环。此外,外国文化的学习能够深入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深刻内涵,同时语言文化的学习还应落实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在社会中的不断练习、交流、合作,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4.注重涉外翻译人才的培养。涉外翻译指的能熟练进行中外互译的高级实用型口译、笔译专门人才,是中方和外方沟通的桥梁。涉外翻译人才的培养是人才培育的重点,也是难点。目前,全国虽然有大批了解外语知识的人才,但是能熟练掌握外语,从事翻译行业的人才却少之又少。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四川省对外开放脚步的加快,能进行涉外翻译的高端译员自然成为企业和对外部门的关键性人才。四川省的各大高校虽然开设外语专业,重点却大多放在“听、说、读、写”上,往往忽略“译”的能力的培养。此外,外语专业人才知识面窄也造成了高级译员的稀缺。为解决这个问题,四川省高校在外语类人才培养上应以培养翻译类人才为重要教学目标,设立翻译类外语方向。在课程设计上从大一学年开始,逐步设置难度由低至高的口译、笔译翻译类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翻译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为学生打下翻譯基础。
5.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我国早期实行的外语举措以引进外语人才为主,但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外语类人才培养更重要目标就是“走出去”,将外语类人才对外输出,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流动。但由于地缘政治、经济发展上的原因,四川省人才的双向流动成果甚微。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四川省各大高校应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推动校际合作与对外交流。具体可行措施包括高校对外合作办学,在外办学,与国外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等,提升学生外语素养,解决学生就业难题。
6.普及“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以来,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这一战略对我国及世界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巨大影响。为对接“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四川省现已出台了多项政策。高校作为政策的传播者,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时事变化,让其为适应社会发展不断提升自己,还能让学生就“一带一路”战略下所萌生的就业创业机遇,调整职业规划、找准求职方向,解决就业问题。
“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向世界新形势下提出的宏伟构想,是我国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开始。外语人才作为我国对外交流的关键资源储备,对“一带一路”的落实意义重大。四川省各大高校应该牢牢把握住此次机会,制定相关的外语人才培养措施,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师资力量,培养出真正能够连接中国与外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四川省高校只有真正做到外语类人才培养上的成功,才能助力“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才能实现外语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专稿理论月刊,2014,(11).
[2]张晓鸽.人才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N].京华时报,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