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2017-03-01王韵博
王韵博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6.27.155
摘 要:身体是知识的载体,青少年时期的体育教育则是铸就这一强健载体的基础工程,但是近年来由于学校、家庭等原因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造成学生体质不断下降,严重影响了未来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这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下降趋势。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以及应对策略,以此增强中小学生体质。
关键词:体育 体质 下降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9(c)-0155-02
1 研究目的
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活学习、工作的物质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之一,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大事。近年来,学生体质水平明显下降,学生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措施扭转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把“阳光体育”工程落到实处,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问题的提出
在最近参加的学生国家健康体质标准测试的工作中,笔者从五、六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50 m跑、400 m跑、一分钟跳绳和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的数据中发现:除身高和体重两项指数高于平均值,其他几项均低于笔者经手数据的平均值。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学生的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越来越低!当然,在不同的学校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指数对比差距较大。可是体重、身高这两项素质在呈上升趋势。学生体重的普遍增加其原因是学生肥胖人数增多!令人深思。而肺活量平均指标也比往年有明显下降趋势,值得骄傲的是学生身高普遍超过前几年同年龄人的平均身高。为什么学生的体能一年不如一年?根源和起因是如何发生的。
3 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
3.1 当前教育模式使得小学生体质下降
(1)应试教育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我国小学的教育方针从最初的德、智、体三方面到后来的德、智、体、美、劳五方面,都突出强调了体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很多学校为了一味追求文化课成绩、奥数得奖、升学率等,很大部分牺牲了小学生的体育课程。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很多学校依然顶风而上,偷梁换柱,在课程表、师资配备形式上满足国家教委要求,但是没有切实落实相关政策,不能够惠及每一个小学生。小学生在学校得不到体育锻炼,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消极影响,所以在校的应试教育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
(2)体育课程教育安全问题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体育课程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为每一项都会或多或少对小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伤害。之前跳山羊、投掷铅球、踢足球这些伤害性较大的项目已经在小学体育课程很难见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简单的羽毛球、跳绳、乒乓球等简单的、不易对抗和培养团队配合的项目课程。学校怕承担安全责任,同样,体育代课老师也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教学风险,这样的教育降低小学生之间的对抗意识和团队意识,会造成小学生体质逐渐下降。
(3)参加各种辅导班,完成超负荷作业,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每一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心理造成给予小学生的时间安排远远超过了本身年龄承担。而且针对各种辅导机构的诱惑,给孩子满满的安排,造成睡眠不足,这样免疫力下降,体质也会下降。尽管家长给予孩子各种营养补充,但很多是于事无补的。教育部对小学生的减负,又被课后辅导和兴趣班占用,依然是被学习安排到晚上八、九点中。小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这样一来根本没时间锻炼和兴趣培养,体质怎么会不下降?
(4)学校的课外活动有名无实。“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已经全面启动,但有些学校并没有落实每天1小时的体育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根本是有名无实,都被用来上课辅导等,或者说学校课程表上标有阳光课外活动,但被文化课老师灌以自习课用来培优扶差,上级領导来检查验收时也是象征性开展一两个星期,等检查组离开后又恢复旧貌,这样的“走过场”怎么能起到锻炼学生身体的作用呢?
3.2 社会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从多年的社会情况来看,虽然目前健身流行,各类活动搞得如火如荼,参与运动的人也大大增加,但是社会对成人的体育活动和对青少年的活动重视程度差距太大,对青少年的更多想法还是以学习为主健身为辅,学生有时间再去运动,读书没时间就别去运动了,条件好,吃得好点就可以增加体质,这是普遍的观点。另外体育活动设施更是缺乏,连满足成人运动都不够,更别说再提供给青少年进行运动了。
3.3 家庭造成的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非常溺爱自己的子女,使不少独生子女表现得脆弱、缺乏毅力、没有恒心,不愿意进行艰苦的体育锻炼,这也是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主要原因。
4 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
4.1 科学认识和对待学校体育安全问题
体育课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在防范措施做得比较周到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提倡更多项目的体育课。对于教育投资,各级政府都是大力支持的,所以体育课程需要的安全保护硬件设施都能够配备齐全的,所以这样可以有利于提升小学生体质。
4.2 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杜绝占用
(1)任课教师能应当尽量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并且通过和家长协调,保证学生每天必需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如需要课外辅导的,也应尽量争取少占用运动的时间。(2)学校加强对活动课的管理,杜绝占用课外活动时间上其他课的现象,保证活动课的时间不做其他用处,保证学生都能在活动课上活动起来,让学生每天都能在一定的课外文体活动时间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量,并且学校争取在原来的基础上适当再增加学生在校的运动时间。
4.3 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的教育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方面的兴趣,发觉他们的潜力,促进其健康发展。
4.4 避免家长对于小学生的溺爱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四二一”模式,对于小学生都溺爱有加,形成很多小学生“小王子”“小公主”的思想,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满足小学生的需求,甚至不合理的。家长应该多带小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种活动提升小学生体质。
4.5 提升小学生的科学饮食和生活方式
饮食是增进小学生体质最基本的途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一日三餐才是最重要,不用盲目给予加餐和补充。早睡早起,减少小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劳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4.6 适当增加步行距离,提升小学生体质
现在家用轿车的普及,很多小学生从家里下楼到学校门口都不会多运动一米。应该提前安排好时间,适当陪着孩子多走一段路程,可以增强与孩子沟通,同时对于小学生的应变能力也会有很大提升,从身体和心理同时得到提高和进步。
5 结语
总之,学生体制下降有其复杂的原因。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同时更需要正确认识。要提高学生的体质,不但要找出其根本原因,对症下药,还要整个社会积极关注,从教育制度到学校体育、从家庭教育到课堂教育,体育课及课外活动都要进行深化和改革,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文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2007.
[2] 教体艺<2007>1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实施意见的通知[R].2007.
[3]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估与管理标准[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