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碰撞中的期许与信心

2017-03-01王海燕

上海人大月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司法代表报告

王海燕

建卓越的全球城市,需一笔一笔精致描画,也需一言一语众志成城。

1月15日到20日,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在世博中心召开,860多位市人大代表审议了市政府工作报告、计划草案报告、预算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这一周,代表们问计发展,围绕上海经济发展的蓝图趋势积极建言;代表们也热议民生,围绕食品安全、交通出行等百姓关注献策。会场上有交融、有辩论,有共鸣、达共识。从他们的交流发言中,可以看出对这座城市的期许与信心。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推动改革从点上突破走向面上联动

关键词:自贸区建设

3年“应考”,上海自贸区交出了一份不俗的答卷。但是,对标最高开放度、最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园区,上海自贸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国际贸易规则话语权不大、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不强、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的能力不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等。

吴大器代表建议,上海自贸区进一步聚焦政府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在职能再造上强化集成,努力在政府改革上加大创新力度,实现全面突破。“在建立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一级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上,浦东应脚踏实地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构建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郭康玺代表认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经济治理是国际惯例,如果上海自贸区能在事中事后监管、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作出更多探索,将对全国“放管服”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经济治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於世成代表认为,自贸区的后续建设应继续为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路,充分发挥上海自贸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比如,国际船舶第二船籍登记制度呼吁了很多年,但始终没有落地。上海自贸试验区能否率先突破,为国家层面的改革积累经验?”

“应尽快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推动改革从点上突破走向面上聯动。”陆晓炜代表建议,通过引入“PPP”模式来引进社会资本,多元化开发,对经营性项目和非经营性社会服务项目进行打包,由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策划,使政企之间真正形成契约化发展,营造张江科学城良好的发展环境。

创新链上“堵点”必须疏通

关键词:科创

“为什么年年讲科技成果转化,却始终感觉推不动?这有点像烤红薯,外皮都焦了,中间还是没熟。”刘燕刚代表持续关注科技创新近10年,仍感觉一些关节未能打通。

完整的科技创新链分为三个环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研究。目前,政府及科研单位等主体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着力点存在偏差,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觉得成果转化“可有可无”,在单位考核中“重文轻利”,这些都成为科技成果难以转化的内部瓶颈。代表们认为,促进科技成果有效转化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环节,创新链上“堵点”必须疏通。

在刘燕刚看来,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环境,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国有企业动力不足、民营企业能力有限”还是比较普遍的状态。进一步大胆探索提升国有企业的积极性和动力,应该成为政府下一步更加关注的方向。

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三者之间应该是个良性互动的关系。那么,政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让市场的归市场,让政府的归政府。”李跃旗代表表示,一方面,市场要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政府也不能缺位,要有所作为。当市场失灵时,政府应该跨前一步,成为创新风险的积极承担者。

在李跃旗看来,在创新链上,基础研究这个环节相对比较薄弱,为此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应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政府也可以推一把,让创新更为顺畅。

不能“赶走老虎来了狼”

关键词:环境整治

“上海从1900年到2000年一百年间,自然河道消失了90%。水只有活起来,才不容易污染。”伍江代表说,环境治理千头万绪,关键是要从源头抓起,提高上海对环境污染的抵抗和吸纳能力。

伍江认为,上海环境问题根本上要靠生态系统来解决。“今天上海的空气质量比北方地区好一点,得益于我们北边有长江口,南边有杭州湾,东边是东海,这是一种自然的防护体系。上海的生态系统里,还有两大屏障,一是崇明岛,二是黄浦江水源地。上海已经将崇明岛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但仅仅定位还不够,还要看落实,要保证1400平方公里的崇明岛,真正成为上海最重要的生态屏障。”

“环境整治不能赶走了‘老虎,又来了‘狼,尤其是对工业群租现象,要有长效监管机制。”徐荣代表说,近年来,上海持续调整淘汰劣质企业,今年还要调整1000多家。但有些地方,一个企业走了,又来了好多家。“必须落实地方政府责任,把住源头才可以控制住污染。”

李小丽代表说,上海在空气治理、水处理方面有很多先进技术和材料,但离市场应用还有很大距离。建议环保部门协同住建委等部门,在承接一些重大工程时,注重先进技术和材料的应用。”

不能仅靠执法,也要发动群众监督

关键词:食品安全

《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草案)》提交本次市人代会审议并表决。代表对立法中的创制性条款点赞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小型餐饮的办证问题在此次立法中有了突破。条例草案对经营食品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不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通过“临时备案”这一措施予以纳管。

刘震华代表说,一些小型餐饮之所以“无证”,可能是因为房产的问题,没有达到环评的要求,或房子可能造成扰民问题。到底哪些该走、哪些该留?从草案内容来看,纳入备案纳管的前提是,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又不扰民,且区域居民对此有需求,这是门槛。“这是一条创制性规定。”刘震华说,作为监管部门能把这条明确下来是有担当的,值得点赞。

“违法成本太低,执法成本太高。单凭执法护卫不了‘舌尖上的安全。”瞿新昌代表表示。对此,刘天陆代表表示认同,此次立法从严设定相应的法律责任,依法加大了处罚力度。“但是执法力量是有限的,比起交通整治,食品安全领域的执法人员太少。”

“不能仅靠执法,也要发动群众监督。”刘天陆说,在食品安全领域可以发动更多“朝阳群众”来监督,做到有步骤、有秩序、全覆盖。如何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马进代表建议,对于群众举报要及时反馈,对查证属实的举报,给予举报人奖励,让消费者成为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员”。

审议人大常委会报告

立法接地气,百姓能“讲得上话”

代表们对2016年人大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法定职权,创新多、亮点多,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诸领域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发挥了地方人大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

“去年一年的人大立法有很多亮点。”吴安桥代表说。在立法工作的开展上,坚持审慎而严谨,注重规范性和程序性,在立法内容上始终关注民生、围绕大局,体现了社会进步的要求。

许伟国代表认为,市人大去年围绕中心工作,比如在自贸试验区、经济转型发展、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人大立法工作非常“接地气”,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公共场所控烟、道路交通管理,都跟市民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都能“讲得上话”。人大的执法检查工作也跟得很紧,无论是生态环境,还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物业管理、法院执行等问题,都是老百姓关注度高、接地气的问题。

赵振堂代表建议,在出台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前,市人大要坚持与政府部门充分沟通,充分听取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使法律法规更具操作性、更符合实际、更贴近民意。

不少代表为去年通过的几部法规点赞,比如被称为“好人法”的《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对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又比如《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推出后,成功实现春节烟花爆竹管控,让大家对地方立法更有信心。

代表们对带着草案进社区征求意见这一做法给予好评,认为此举将加深与市民的联系。“市民愿意跟我们讲话,也愿意跟我们‘吐槽了。”许伟国说,下社区听到不少市民说,现在人大代表“管用”了——不仅看得见,意见还能带得上去。陈晓玲代表建议,在现有基础上为代表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进一步丰富代表活动的形式,特别是要让代表有更多机会听到更真实、更广泛的民声、民意。

“继续推动和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周卫杰代表建议,对“计划解决”的办理件实施“回头看”,对列入“计划解决”范围的建议,应一项一项梳理,看看有没有兑现承诺,没有兑现的,理由是什么,要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精细完善。

审议“两院”报告

司法公信力:“案多人少”,难点如何突破?

“过去我们审议‘两院报告,法院立案难是一大问题。今年的报告中我们惊喜地看到这一问题一定程度解决。”不少代表注意到,去年上海完善立案登记制,全市法院当场立案率为99.3%,位列全国第一。

对于去年上海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司法公信力,不少代表都表示认同。牟振英代表提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问题,比如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案件往往跨行政区划,上海已经成立了知识产权法院,也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方面的司法审理。

“司法改革成效卓著,司法公信力大大提升。”在黄永锡代表看来,司法公信力有明显改善,但尚未根本性改观。“很多老百姓碰到一般案件,首先想到的还是找人打探消息,甚至通过不合法中介机构私下解决。”他希望今年“两院”坚持加强司法公开,“公开的深度范围都会让人感受到。”

有代表提出,过去近十年的“两院”报告里,几乎都提到了“案多人少”的问题。不少代表直言,去年上海法院法官人均办案已达228件。“随着司法改革的持续推进,‘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劉正东代表建议,要研究法官助理制度改革,建立法官助理合同制,并有考核和退出机制。一些代表认为,上海应该进一步落实员额制,提高司法辅助人员比例。上海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的比例是1:1.7,但一些发达国家超过1:5,差距很明显。一个法官有一定比例的助手后,可以更加专注于案件质量。

审议预算报告

越公开越有利于监督

“这几年的预算报告,一年比一年公开透明。”朱红代表说,以前功能分类公开到“类” “款”,现在细化到“项”了。

为提升预算信息公开的完整性、及时性和准确性,今年重点将部门预算信息公开,从预算主管部门拓展到所属各预算单位,并将其内容全部细化公开到按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基本支出按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越公开越有利于监督,越透明越有利于获得支持。”

从这几年的“钱袋子”审查情况来看,代表们已不仅仅满足于看钱用到哪里,还要看这钱用得值不值。这就涉及资金使用的绩效问题。而此次预算草案报告的一大亮点,就是增加了预算主管部门具体项目的绩效目标公开数量,公开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朱红说,以前绩效评价仅公开了一部分,现在全部公开,这对部门预算的财务来说,将会增加工作量,但是有利于代表监督审查。

推进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是此次账本的另一大亮点。按照“先定中期财政规划、后编年度预算”的原则,探索适当提前编制中期财政规划,逐步将年度预算置于中期财政规划的框架之中。“对财政部门来说,工作量是加大了,但预算更加精细化了,让其对财政资金安排心中有底。”许利代表说,制订延续性政策要统筹考虑以后若干年度的预算安排,此举将提高年度预算的前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猜你喜欢

司法代表报告
诠释代表初心 践行人大使命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忠实履职
四季的代表
月圆代表什么
网络司法拍卖如何更具公信力
看望委员、代表
报告
英国司法周开幕 系中国法院首次举行国别司法周活动
报告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