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增产三成的新技术
2017-03-01
春节临近,鲜红欲滴的草莓成为水果市场的宠儿。如何让草莓高产而品质不减,是草莓种植户最关心的问题。本期《实用信息》特为农民朋友介绍一种丰产新技术。
草莓要想丰产,一要有好的、适合的品种,二要看栽培技术。传统的草莓栽培方式是地栽,但地栽多年,就产生了诸多弊端,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一旦这块耕地连续种植3年以上,土壤中的致病微生物就会增多,草莓会出现常见的病害、毒害,像白粉病、红蜘蛛等。其次,土壤盐渍化会加重,可能灼伤根苗。同时还会出现自毒现象。自毒现象是指同科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即在种群密度过大时,会引起有些物种的抑制物分泌,而自动调节种群密度。
由北京市昌平区農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路河及其团队于2011年自主研发的草莓半基质栽培技术,经过5年科研试验、示范等工作,已于2016年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该项栽培技术不但改良了传统地栽方式,而且结合了近年来在日本、荷兰、美国等国家开发并成功应用的高架基质栽培方式,是将两种方式的优点充分挖掘,根据普通莓农的生产实际研发而来的。
“半基质”是这项技术的创新之处,即用一半基质土、一半土壤培育草莓苗,具体来说,就是在温室地下安装栽培槽,栽培槽横截面呈正梯形,槽内下部是土,只在上部装填基质。在填充土壤时,将土壤填成三角形,占半个栽培槽,然后在土壤上铺满基质土。采用半基质栽培技术,因上层铺的是基质土,每年种植季结束后,通过基质的清洗、消毒等步骤,可有效解决土壤连作障碍,减轻土传病害的发生。据了解,该技术不仅攻破了土壤连作障碍,还使得每个大棚增产30%。据了解,经过2015年底连续多天的低温雾霾,半基质栽培模式因其保水、保肥、保温效果好,稳定根系和改善微量元素供给比传统的基质栽培具有优势,以此模式栽培的草莓生长表现良好。从开始结果到春节,半基质栽培温室的亩产量为415千克,传统土栽温室的亩产量为336千克,而架式栽培温室的亩产量仅为185千克。
然而,目前,许多农户还在采用高架基质栽培,对此,路河表示:“我去日本考察过他们已经成功运用的高架基质栽培技术,这个技术有我们条件达不到的地方。比如,日本采用完全基质土,成本不是我们的所有农户都能担负起的,再者,人家的日光温室有先进的温控设备,我们大部分农户没有购买温控设备的能力。”
让我们来听听昌平莓农吴运玲采用这项新技术的体验。吴运玲种草莓已有20多年,她的草莓园中22个大棚,其中20个已于2016年8月份改造成了半基质栽培模式。自从改成半基质栽培模式,她感到种植上轻松了许多。减少了基质的使用量,不需要投入过多水肥;采用石膏板材,栽培槽可以反复使用5年以上,避免每年重新作畦;同时避免了土培因浇水导致的草莓畦塌陷变形,更加适合城市观光农业。
她算了一笔账,“原来每个大棚每年打垄的人工费就要480块钱,旋地、安放滴管、起垄每年每个大棚还需要再投入780块钱。按20个大棚算下来,5年下来至少要126000元。换了半基质栽培以后,这五年只要一次性给每个大棚投入5000块。前前后后能算得出来的,就省了2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