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要打好“红色牌”
2017-03-01谭啸宇
谭啸宇
当前我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2020年要确保所有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新时期一次伟大长征。面对这一历史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期对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围绕破解我国扶贫开发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是我国扶贫开发的重大理论创新。贫困地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要求,打好“红色牌”、积极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我国扶贫开发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鲜明彰显了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强烈政治属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政治上说,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反贫困工作,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强化了扶贫开发的政治属性。因此,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必须站在政治高度来充分认识,我国扶贫开发不同于古代封建制度下的救济救荒制度,忽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施舍为主,致使贫困问题难以根治,而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因此,打赢脱贫攻坚战应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永葆红色政治本色,堅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弘扬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动员全社会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而奋斗。
二、充分认识贫困地区红色优势
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往往存在思想保守、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产业单一、市场滞后等劣势,先天不足使得贫困地区容易产生不应有的贫困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共同推动事物向前发展,优势和劣势有时候并不是绝对的,贫困地区也有自身优势,如果善于把握利用,就能达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比如,红色资源就是贫困地区的重要优势,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可以看出,较长一段时间内,党的革命重心集中在中西部偏远落后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由此形成了宝贵的红色精神,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当前我国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据统计,我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有297个是革命老区县,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涉及100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红色资源具有极大的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此可见,红色资源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重要优势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习近平总书记于2015年、2016年春节前夕分别到陕西、江西等革命老区调研,看望慰问老区群众,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对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振兴革命老区指明了正确方向。2015年年底中央召开了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座谈会,对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有关部门就原中央苏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左右江革命老区、大别山革命老区分别制定了振兴发展规划,这些重要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了制度支持力度,为贫困地区尤其是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三、运用红色优势大力推进精准扶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要永葆红色政治本色,还要发挥红色优势,打好精准脱贫底色。
一要用红色精神激发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指出,扶贫要先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反复强调要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内源扶贫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的一条主线,也是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在反贫困中的正确运用。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是由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一系列精神构成的精神族谱。红色精神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当前脱贫攻坚战目标明确、时间紧迫、任务艰巨,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战才能如期完成。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有的贫困地区不注重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创造性,助长了“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有的贫困户什么都指望政府干,还有的贫困户明明有劳动能力却不思进取,争着吃低保,这些缺乏决战贫困内生动力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脱贫进度和成效。
面对这种情况,山东临沂在脱贫攻坚战中注重用老区革命精神感召各级干部,力促其转变工作作风,设立脱贫攻坚专栏,组织宣讲团弘扬沂蒙精神,为贫困群众注入“红色基因”强心剂,这些举措大大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出现了“要我脱贫”越来越少,“我要脱贫”越来越多的新变化。贫困地区应该积极借鉴临沂经验,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充分发挥红色精神引导人教育人的功能,创新宣传模式,采取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干部群众中开展红色精神宣传教育,组织贫困村党员干部接受红色教育,用我党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艰苦奋斗精神启示人激励人鼓舞人振奋人,引导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二要用红色资源促进经济发展。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根本上要靠经济发展,只有把蛋糕做得更大,才能让贫困者受益更多,扶贫开发同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旅游对经济拉动作用毋庸置疑,有关研究表明,每1美元的直接旅游收入可带动2.5美元的间接收入,每1个直接旅游从业人员可带动约3个间接从业人员,旅游业每吸纳1个劳动力,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提供5个就业岗位。旅游扶贫已成为当前重要的扶贫举措之一,不仅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而且为当地带来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红色资源是特殊的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革命老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据统计,2015年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实现旅游总收入24.33亿元,红色旅游重点城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869.81亿元,红色旅游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决策部署,多次出台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有力促进了我国红色旅游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就红色旅游也作出了重要论述。贫困地区要吃透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关于红色旅游的精神实质,因地制宜发挥红色资源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首先,要深入挖掘当地红色资源,紧紧围绕红色主题打造精品红色旅游景区,突出思想内涵,防止贪大求洋、形式化,不断提升景区内涵和品质,增强感染力吸引力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其次,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游、生态游、民俗游融合发展,打好组合拳,拓宽贫困群众共享红色旅游发展利益的渠道,带动更多贫困群众稳定就业、发展特色产业。最后,要进一步改善红色旅游景区周边道路交通和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方便群众出得去,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位于四川巴中市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现已接待海内外游客300余万人次。近年来,靠近景区的王坪新村通过发展农家乐,因地制宜搞特色农业,加速了脱贫致富的步伐,2015年人均年收入6555元,贫困发生率降至6%,这样的例子在全国还很多。
三要用红色文化建好精神文明。前段时间,某国家级贫困县因“举债成婚”“因婚返贫”被媒体报道,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由此可见,伴随物质贫困的还有精神文明贫困,精神文明贫困是比物质贫困层次更深的贫困,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物质上的脱贫。因此,摆脱贫困不仅要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还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贫困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早在宁德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要大力弘扬老区革命精神,建设好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要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指导扶贫开发,丰富贫困地区文化活动,加强贫困地区社会建设,提升贫困群众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振奋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精神风貌”。这些思想对于贫困地区用红色文化来建设好精神文明有重要指导意义。
然而,当前有的贫困地区只重视物质脱贫,却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陈规陋习愈演愈烈,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各种人情费、份子钱“伤不起”,加重群众负担;有的贫困地区聚众赌博屡禁不绝,败坏了社会风气,消磨了脱贫斗志;有的贫困群众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甚至搞起了迷信活动;还有极少数贫困地区干部不作為甚至贪污挪用扶贫款项,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耽误了脱贫攻坚进度,等等。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秀的传统文化,贫困地区要充分借鉴红色文化中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等因子,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红色文化驱逐灰色文化甚至黑色文化,坚决破除陈规陋习,坚决制止迷信活动,坚决遏制贪污腐败,在抓好物质脱贫的同时建设好贫困地区精神文明,用良好的精神文明来巩固深化已有的脱贫成果。
贫困地区潜在优势还很多,有的贫困地区自然环境好,在打生态牌上闯出了一条绿色脱贫路子。因此,只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主观能动性,切实转变发展思路,大力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变事事求诸人为遇事先求己,变眼睛向上为眼睛向内,变伸手要为着手干,那么,攻克我国贫困问题的“娄山关”“腊子口”就不再是难事,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就会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