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金:多措并举谋脱贫
2017-03-01黄亮
黄亮
近年来,革命老区瑞金把脱贫攻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坚持因村因户施策,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多措并举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继2015年全省25个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列全省第一名和近三年连续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考核先进县(市)后,2016年再创佳绩,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56345人减少到27992人,减少了28353人,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10.09%降至5.02%,下降了5.07个百分点;29个“十三五”贫困村成功实现脱贫摘帽,完成了既定目标。在2016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会上,瑞金荣获“脱贫攻坚奋进奖和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个奖项,是江西省唯一获奖的县市。
实施产业扶贫, 创新开展多项产业扶贫新模式。瑞金市出台了油茶、蔬菜、脐橙等7类产业发展奖补政策,推出了油茶贷、产业扶贫信贷通、惠农信贷通等金融产品,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金穗油茶贷、财政惠农信贷通、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计8.15亿元。真金白银的奖扶措施,点燃了贫困群众的创业激情,全市掀起了油茶、葡萄、养蜂、大棚蔬菜等产业发展热潮,一大批贫困群众依靠发展产业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目前,该市成功打造了田坞片区万亩蔬菜基地、院溪村猕猴桃基地和华屋大棚蔬菜基地等近20个产业扶贫示范点,引导因地制宜发展了油茶11万亩、脐橙10万亩、烟叶2.53万亩、毛竹18.7万亩、商品蔬菜6.4万亩、花卉苗木7400多亩、养蜂420多户,产量达400吨,80%以上的扶贫开发户享受了产业帮扶政策扶持,产业扶贫已成为该市贫困群众斩断穷根的主渠道。
创新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按每个贫困村100万元、每户贫困户不少于1万元的标准,筹集了近3亿元产业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整合49个贫困村4500万元资金,购买4700亩已挂果油茶林20年的所有权,再返租给企业经营,49个贫困村产业扶贫户户均年收益达1919元,人均收益581元;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5000元标准统筹1.17亿元,交由城投集团运作经营稳定收益项目,按15%的年息计算收益,确保市扶贫资金专户每年不少于1735万元的统筹资金,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后续帮扶,并使每村增收5万元以上。
抓好安居扶贫,确保贫困农户住上舒适房屋。瑞金市现有3万多贫困群众居住在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他们渴望走出大山,改变生存状况。实施精准扶贫工作后,瑞金市从实际出发,按照就近、方便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和梯度安置”的原则,引导贫困人口开展整体搬迁,进行统一安置,逐步向经济开发区、中心乡镇和中心村转移。一方面,统一征地、统一安置和进行移民建房补助,建房户人均可获补助5000-6000元,另一方面,免费为移民集中安置点进行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五通一平”。此外,将移民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坯房改造、特色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引导移民发展大棚蔬菜、脐橙、烟叶、葡萄等特色产业,使移民搬得出来、富得起来。
如今,全市共建起经开区集中安置点1个,中心乡镇安置点3个,中心村安置点7个,累计帮助移民群众558户搬了穷窝,圆了安居梦。江西中烟集团和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出资300万元扶持叶坪乡大胜村建起农民“梦想家园”住房24套,免费提供给24户无房无子女最贫困家庭,有效解决了居住难题,说到这一点,喜迁新居的贫困乡亲无不感激。拔英乡红门村今年76岁的钟来秀奶奶常常笑得合不拢嘴,“做梦都没有想到,我这把年纪,在大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现在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真是感谢共产党呀!”。
首创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四道保障线”强化兜底保障扶贫。经瑞金市扶贫和移民办积极争取,2015年8月,江西省投资集团公司为农村贫困人员每人出资50元,市政府配套10元办理了农村贫困户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为全市78914人精准扶贫对象购买了农村贫困户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该模式后来在全赣州推广,并从2016年1月1日起,继续按每人90元的标准筹资(赣州市、瑞金市财政按2:8比例负担),为贫困户购买了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衔接民政、医保等社会保障政策,构筑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大病保险、农村贫困人口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实行贫困户医疗一站式结算,并将贫困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代缴,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救助标准符合病种的提高到50%,非病种提高到30%。参保对象医疗费用先由新农合基本医保补偿,涉及第三方赔付的由第三方先行赔付,剩余金额进入精准扶贫医疗补充商业保险补偿,最终的余额部分再由民政部门实施大病救助,贫困户报账率达90%以上。叶坪乡大胜村贫困户杨发娇从2015年冬至2016年秋,住了3次医院花去2万多元,其中医保报销1万多元,剩余的1万多元通过省投资集团公司出资的精准扶贫基本医疗补充保险基金中报销了95%,她本人所出无几。
实施教育扶贫,改善贫困村教学条件。树立“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理念,把教育经费向贫困村倾斜,投入资金1406万元完成36个贫困村小学教学点的标准化建设,全市49个贫困村均陆续建成学校食堂(伙房),贫困村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发展光伏扶贫,开启脱贫新路。对发展光伏产业的贫困户,每戶发放5000元扶持资金,提供3年全额贴息贷款,目前,49个贫困村、4000户贫困户正在建设光伏电站,户均年收益将达3000元以上。
推进电商扶贫,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建成了189个电商村级服务站,间接带动近490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华屋村“蔬菜进城”电商项目累计交易订单5000余笔,总销售额20余万元,帮助了7贫困户增收。壬田镇凤岗村86岁的廖秀英奶奶通过电子商务,自制的咸鸭蛋销往全国各地,一年卖出200多万个,纯利润达18万元,不仅自己过上了好日子,还帮助32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品牌创办人廖秀英今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实施生态扶贫,生态林建设返聘贫困户。制定落实发放18元/亩的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和125元/亩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的政策文件,并计划从贫困户中聘请228名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管护补助报酬将达1万元左右。
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让精准扶贫对象安居无忧。每户贫困户保费12元,均由政府补贴,一旦贫困户房屋倒塌,可根据定险责任获得相应赔偿。
切实抓好就业扶贫,推动“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累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9批次,培训3537人,其中贫困户1203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52人。2个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8人,为50名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提供小额担保贴息贷款,通过劳务派遣方式帮助510名贫困劳动力、低保户、残疾人实现就业。
开展旅游扶贫,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着力打造黄沙华屋、沙洲坝洁源、日东赣源等乡村旅游,利用节庆活动做旺人气,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积极打造叶坪朱坊红色健康旅游第一村,并列入田坞片区综合开发;成功争取叶坪大胜、泽覃安治等7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