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鸣万户春

2017-03-01张富波

中国扶贫 2017年4期
关键词:威县金鸡厂里

张富波

临近年关,河北威县固献乡的乡亲们都已经在忙着置办年货了,德青源厂区的员工们依然在热火朝天地搬运着鸡蛋。厂区门口,看门师傅絮絮叨叨、里里外外地盘问着每一个来客,鼻尖冻得通红。

威县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汪晓辉暗笑着对记者说:“每次来厂区老王师傅都这么认真,知道为啥吗?他上的是爱心岗位,这是德青源专门给村里上岁数的贫困户提供的,每个月给1800块钱呢!老王逢人就说,‘可得卖力干活。”

老王师傅听见了憨憨地笑着说:“咋啦?我说的不对呀?政府给这么好的政策,厂里给我这老头子开这么高的工资,好意思偷懒啊?再说了,鸡年就要到了,这是俺们厂子百十号人的本命年,本命年更要撸起袖子干!”

本命年更要撸起袖子干,这是威县德青源厂区百十名员工共同的心声。自2015年德青源“金鸡扶贫计划”落户威县以来,他们致力于帮助当地老百姓摆脱贫困、改善生活,为无劳动能力者提供兜底收入、为有劳动能力者创造就业机会,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在威县大地上扎根发芽,撒下了一颗颗脱贫致富的种子。

一、一次深思熟虑的牵手

在北京,德青源鸡蛋家喻户晓,据统计,德青源占据了北京市品牌鸡蛋8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中国蛋鸡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多年摸索,德青源打造出一套全球首创的循环农业模式,融合蛋鸡养殖、蛋品加工、能源服务的一二三产循环农业,形成“有机种植—生态养殖—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有机肥料—蛋品物流体系”一体化的闭环产业链。2009年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全球环境示范工程。

为了让成功的模式走得更远,德青源一直致力于把自己的产业落到田间地头,回归乡土、回归田园。特别是党的十三五规划首次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德青源闻弦歌而知雅意,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企业效益和社会责任的最佳契合点,在国务院扶贫办的牵头组织下,开始积极投身扶贫事业,启动“金鸡扶贫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国选取100个贫困县,通过“德青源式”农业现代化模式建立标准化生态养殖农场,河北威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威县地处河北省邢台市环首都黑龙港流域贫困带,不靠山、不靠水、不靠铁路线、不靠大城市,地上没资源、地下没矿藏,是个传统农业县、财政穷县。近年来,威县党政班子知耻后勇、不甘落后,大力开展脱贫攻坚,5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5万。截至目前,全县还有贫困户9369户、贫困人口19491人。这些贫困人口大多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较弱、稳定脱贫能力较差,脱贫攻坚成本高、难度大。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平台,让懂市场会经营的龙头企业去聚拢发挥零散资产的最大价值,带领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增收。德青源正可以承担这样的角色。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要找准路子。”威县县委书记安庆杰说,威县看准了德青源模式是帮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实行金鸡扶贫计划是威县进行资产收益扶贫的有益探索。为了促成合作,威县县委委派县扶贫办主任刘宝华先后9次到北京与国务院扶贫办对接、与德青源公司进行洽谈。德青源对威县县委班子锲而不舍的精神赞不绝口,双方一拍即合,威县成为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金鸡项目资产收益扶贫第一个试点,成为第一个抱到金鸡的幸运者。

“从2015年8月厂区开工,到2016年6月16日青年鸡一区、蛋鸡一区建成投入使用,威县仅仅用了不到一年时间,这真是威县速度、威县效率。”谈起双方的这次牵手,威县德青源副总经理王晓军感慨万千,他意气风发地说:“目前厂里存栏量70万只鸡,蛋鸡区日产蛋30万枚。今年已启用厂区的租金400万已经全部交付,贫困户已经拿到了首期分红,48个贫困村每村收入2万元,这是他们应得的实實在在的好处。”

二、一只能脱贫致富的金鸡

“金鸡模式的核心就是国企融资建厂、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享、集体经济受益。”汪晓辉向我们介绍说,威县政府成立威州农投公司,作为资产公司,投资2.5亿元(农发行贷款1.25亿,重点项目基金0.3亿,扶贫资金0.2亿、整合涉农资金0.75亿),建设一个蛋鸡产业园;四个乡镇组建六个蛋鸡养殖合作社,将126个村(贫困村48个)、4424名贫困人口、每人4680元的财政扶贫资金入股;德青源投入1.25亿元,成立威县德青源公司,作为运营公司,租赁经营产业园,每年交付租金,承租期25年。前15年,每年按照农投公司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0%支付租金2500万元,后10年,每年支付租金1000万元,用于为全县相对贫困人口提供救助。前15年还本付息1538万元后,剩余962万元,其中442.4万元用于提高4424名入股贫困群众的兜底收入,每人每年分红1000元;480万元分配给48个贫困村,每村每年10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和贫困救助;剩余资金用于其他贫困人口的二次分配。

风暖千山秀,鸡鸣万户春,金鸡扶贫计划如一股暖风,吹遍了威县远远近近的田边地角。沙河王庄村是威县固献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一穷二白,村里没有任何集体收入。2015年,德青源要流转村里600亩土地盖厂区的消息一传出,村里马上炸了锅。村支书张元华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我们村是一个穷村,没能人、没资源、没路子,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挣不了几个钱还顾不上家,一听说政府招来了一个大企业,村里可高兴了,特别是贫困户,除了占地还要拿他们的扶贫资金入股,这些老爷子老婆子们又能拿地钱又能拿分红,你说他们乐意不乐意?而且,我们村现在就有好几十号人在厂子里打工,以后八区四厂全建起来了,再建了物流公司、建了包装厂,用的人更多!”

沙河王庄村的王计坤老爷子,今年已经71岁高龄,在村里的安排下,他将自己的两亩地流转给了德青源盖厂房。见到记者时,他掰着指头给算了一笔账,原来他和老伴每个月仅仅依靠每人160元的低保和90元的养老金过日子,时不时还得让打零工的闺女补贴家用。现在,他每年能得到每亩地近1000元(800斤小麦折价)的租金和老两口每人1000元的分红,一下子多了近4000元,日子马上觉得宽裕了不少。王大爷激动地说:“我今年已经领了两次钱了,年底置办了不少年货,全要感谢党和政府给俺们的好政策。”

王占武老爷子神秘地拉着记者说:“我跟你说个事,俺们村现在叫王庄村,以后可就要改名了,叫金鸡小镇,你看见村口修的那个大广场没?有只大公鸡那个!那就是金鸡广场。俺们村还要修路、盖民居、搞采摘,都是政府出钱给村里办的好事,等德青源发展起来了,俺们村还要搞旅游呢。到时候你可记得再来给俺们宣传宣传!对了,今年俺们村还被评为河北名村了呢!”

老爷子们笑得一个比一个甜,好像有什么东西唤醒了他们的生机一样,大家的脸庞都绽放起来了,心思都活络起来了,连腿脚都好像利索起来了。

三、一份沉甸甸的心灵契约

实现就业是一个家庭摆脱贫困最有效、最长效的途径,威县德青源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创造就业机会作为自己办厂的一个基本遵循,贫困群众既是德青源的主要扶贫对象,又是德青源的重要用工来源。截至目前,威县德青源共有正式员工70余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余名,各类临时工、临时岗位合计近300名,厂区全部建成后预计将直接带动贫困人口1000人就业。

威县德青源行政部经理刘卫华向我们介绍说:“为了能够多招几个工人,我们还刻意去掉了一些自动化设备。”他指着墙上的监控画面对我们说:“你看,这个蛋库分拣环节,在北京总部只用两个人维护着机器就行,但在这儿,我们要用10个人人工分拣。在北京总部,一幢鸡舍只用1个饲养员就行,在这儿我们用两个人。我们就是要想方设法,让更多人都能有口饭吃。”德青源在招工时,特别申明,优先录用建档立卡贫困户。对于一些老弱病残、丧失劳动力的贫困户,德青源专门开设保安、保洁、门卫等低技术要求的爱心岗位,安排贫困户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实现创收。

后郭古村的张继芹,是一个特别孝顺的帅小伙,原来在县城修电动车谋生,2011年因为股骨头坏死落下了残疾,不光丢了工作还欠下了好几万元的饥荒,连两个孩子的日常开支都需要60多歲的老人接济,属于因病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残联的介绍下,他来到厂里打工,负责鸡舍的防疫工作。因为他腿脚不方便,上不了高处,厂里安排他只负责底下两层的鸡舍,不用登高爬低,还特意给他准备了宿舍,管吃管住,这样就可以减少一些奔波之苦,周末休息时间再回家。张继芹激动地对记者说:“因为我的病,连累老人受罪,该享福了享不了。我在厂里上班,每个月有绩效奖金、加班补助,逢年过节还有节假日补助,村里人都特别羡慕我。在德青源,我就想好好工作,好好挣钱,多管管老人,别让他们再给我操心。”

沙河辛村的郭成巧,大家都叫她小巧,听厂里工友说,原来是一个特别爱笑爱闹的姑娘,2015年丈夫的一场车祸,把她的家庭拖进了无底深渊,丈夫截瘫在床,每天需要做针灸和服用药物、营养品,还有一对8岁的双胞胎刚刚上学。一家人坐吃山空一年多,积蓄都花光了。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这个小小弱弱的肩膀上,村里找到了德青源,本来已经结束当期招工的厂子又录用了她。小巧哭着对我们说:“我最难忘记的是今年12月15号,我到厂里上班满一个月了,发工资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终于能挣到钱了,我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1800块的实习工资,我取出来数了好几遍,给孩子买了两身衣服,剩下的一分也没舍不得花,拿回去交给了婆婆,让她攒着给我老公看病。下个月我就转正了,还能多挣六七百块钱,厂里还给上五险一金。日子熬熬就熬出头了,到了厂里,我又有家了。”

返回的途中,车里一片寂静。汪晓辉突然说:“张记者,你有没有看过一本书叫《心灵契约》,小巧姑娘在厂里上班,也许这些钱对于她的家庭并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观,但对她却是一个心理的支撑、精神的依靠,每个月有了这笔钱,就有了一个家长远规划的基础。厂里跟她签的是合同,她跟厂里签的,其实是一份心灵契约啊!”

是啊,在中国广袤的农村,还生活着不少困于现状的普通人,他们中的一些人,依靠着党的好政策、依靠着一些有着扶贫情怀的企业改善了生活、找到了盼头,还有一些人,还需要我们持续深入地去惦念、去慰藉。人民日报曾经登载过一则小故事:暴风雨后,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卷上岸来的小鱼。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有人劝他:“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回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勿以善小而不为,大哉德青源!

猜你喜欢

威县金鸡厂里
威县饼卷肉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威县人大常委会 集中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访调研”活动
倪进明
金鸡迎春
2017 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
金鸡长鸣
浅谈河北威县新农村建设示范
生意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