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人之骄子
2017-03-01严槿杨舒霞邓丽云
严槿+杨舒霞+邓丽云
吴利勳博士 海陆丰人之骄子。他所领导的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见证並参与了澳门建筑业的日新月異,亦为澳门建筑业留下了雄伟而珍贵的一笔。他对祖国、家乡、业界的无私貢献,对身边人的关照与爱,就如同绵绵的春雨一样,“随风潛入夜,润物细无声”。他有情有义,一颗柔软慈悲的济世之心,在其所在的领域凸显了可贵的人生魅力,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一样的收藏意义。
吴氏家族 传奇人生
——三千多年前,吴氏家族的始祖源於黄河流域的周原一带。
有史记载,吴利勳博士一脈的吴氏家族,其始祖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勾吴国之始君王、吴文化之始祖——吴泰伯(一作泰伯),是能让司马迁在《史记》中讚誉的为数不多的人物之一。
《史记》中记载,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太王。王位应传嫡长子,泰伯为嫡长子,故泰伯是当仁不让的继位人。但是泰伯看到父亲特别喜欢三弟季历之子(姓姬名昌,即後来的周文王),且他从小聪慧过人,才华出众,周太王有意传位於他。为了成全父亲的心愿,泰伯决定主动让位。父亲病重,泰伯说服二弟仲雍假借採药之名,远走荆蛮(後为吴国)。父亡,为让三弟的儿子顺利继位,作为长子的泰伯拒不回去发丧。为表让贤决心,他进而文身断髪,以示决绝之意,以此大不孝的行为来完成对父亲的孝道。泰伯让位举动感动了当地百姓,大家纷纷投靠跟随。泰伯自号“勾吴”,故後来周天子为嘉奖泰伯义举封他为吴王,吴国自此始。
司马迁借用孔子的话讚吴泰伯曰:“泰伯可谓至德至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让王的崇高德行,深受历代朝野文人学士所景仰,唐代诗人李绅晚年隐居泰伯庙,在泰伯庙留下许多诗文,其中《泰伯井》写道:“至德今何在,平墟井有泉;梁鸿重浚後,又历几千年。”司马迁更是将他列为“帝王世家”之首,而时至今日,泰伯“谦让、包容、诚信、开拓”的美好德行一直被後人所承传。
期後,吴泰伯的子孙繁衍生活在夷蛮之域(今江、浙、闽、粤沿海一带)。到了第七十七世枫授公於弘治十年(1498)年,吴氏家族从今天的广东省大埔县迁居至海丰葫峰镇开基创业;第七十九世裕文公於海丰县田墘镇石岗围村重创基业,重修为这一支脈为世,至吴利勳博士为十六世(见《吴氏族谱》)。因而海丰县田墘镇石岗围村为吴利勳博士这一支脈的祖基。算来,至他为止为吴泰伯的第九十五世後裔。
在近代历史上,吴利勳博士的祖上大有作为。其祖父吴年棠,生於清末年间的1876年,帝国主义列强野蛮践踏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彼时,年轻的吴年棠强烈反抗列强的入侵,他出钱出力,参与了由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为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革命失败後,他冒着生命危险将彭湃等革命烈士转移到安全地带,为农民革命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利勳博士的父亲吴丰淦,13岁投身中华民族解放运动,16岁参加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东江纵队,不怕牺牲,在战斗中屡屡立功,荣获“小鬼善战”的褒奖。大伯父吴丰正曾是东江纵队的基层领袖,在震惊中外的“省港大营救”等革命事业中屡获战功,二伯父吴丰宇於1948年在惠州被国民军包围後不幸被杀,在战爭中献上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後获颁烈士证,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汕尾一带,吴利勳博士的父亲吴丰淦,加上大伯吴丰正、二伯吴丰宇、三伯吴丰静、大姑妈吴格女士五人,被当地人们尊称为“吴家五战士”,他们骁勇善战、保家卫国的故事和献身精神,一直在当地流传。
吴利勳博士等後辈,被列为革命烈士後代。
转战港澳 奋斗人生
——他所领导的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见证並参与了澳门建筑业的日新月異,亦为澳门建筑业留下了雄伟而珍贵的一笔。
吴利勳博士,1951年出生在广东汕尾,因祖父被划为地主成份,经常被批斗,1962年在彭湃母亲的担保下,举家迁往香港。
在香港,聪明好学的吴利勳博士在完成建筑机械专业的学业後,协助父亲打理建筑机械施工公司,1973年,应澳门知名建设商赵善觉之邀赴澳门开展事业,遂以父亲之名创建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
葡澳时期,华人建筑商不可能直接中标任何工程,只能拿到第二至第三的分包工程。在这种情况下,吴利勳博士慢慢地积累实力,首先,他不惜重金,大胆革新,成功引进澳门第一部天秤式起重机,第一次将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预应件装嵌等新技术应用於施工,第一位在澳门地盘应用滑模工艺沉箱式施工法,还在澳门掀起了一天建一层楼的传奇佳话……利用专业所长,吴利勳博士抓住澳门经济转型之机,技术不断更新,让澳门开启了机械建筑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承传吴泰伯美好德行的吴利勳博士,因为“诚信”在业界被传为美谈。当年,澳门政府拟在路环岛修建养老院,由於不熟悉葡文,吴利勳博士以300多万元工程标价签下该合同,实际施工之时才发现,要想按照合同要求完成,实际工程造价远超出合同价100多万元。虽说如此,他还是严格按照合同执行,整个项目亏损100多万元,但是其诚信的做法,使其在业界获得一致好评,有口皆碑。
“这麽多年来,我可以自豪地讲,由我们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修建的多幢大厦、立交桥、码头等,至今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技术领先、诚信为本,使得吴利勳博士赢得了业界的高度青睐,由其承建的项目一个比一个重要,包括澳门要塞通道的松山隧道口立交桥、澳门回归第一桥——西湾大桥引桥填海工程、氹仔大潭山开山工程、寓艺术於建筑的大型项目氹仔浮雕、丰淦山庄等,不胜枚举。特别是,位於澳氹大桥旁的白色建筑物——大型浮雕,尖顶朝上,势欲腾空而起,气势不凡,现为氹仔的旅遊名胜,也是澳门标誌建筑。
今日的吴淦记建筑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澳门四大建筑商之一。与此同时,吴利勳博士在业界亦广受欢迎,他担任世界不动产联盟中国澳门分会首任主席、澳门建筑机械工程商会第二任会长、澳门地产发展商会第二任会长,将大量精力投入业界服务中,推动业界更好地发展。
润物无声 奉献人生
——他对祖国、家乡、业界的无私贡献,对身边人的关照与爱,就如同绵绵的春雨一样,“随风潛入夜,润物细无声”。
初到香港学习时,尚且年幼的吴利勳博士因不懂粤语,无法与别人交流,被称为“左仔”,受人歧视,但这些都不碍於他做服务工作。
凭着一股助人的热情,吴利勳博士15岁当上香港小学童子军团长,20岁被香港民政事务局任命为“蓝田街坊会青年服务团”团长,委任在当地执守“扑灭暴力、清洁香港、大厦管理”三大职责。1973年,因工作突出,倍受当地居民的尊敬,还因此荣获了“市民楷模”称号。
投身工作之後,吴利勳博士在建筑业发展风生水起,而他认为,个人的作为应与业界共兴起。八十年代,澳门建筑机械商会建会,他被大家一致推选为会长,上任第一件事就为大家解决了“建筑机械必须缴纳‘汽车入口税的问题”,让澳门建筑机械商成功摆脱了澳葡政府相关部门的剥削,使困扰华人建筑机械商几十年的问题得以解决。
随後,他率先捐款20万,促使澳门建筑机械商会会址得以建成。高瞻远瞩的他,不但团结同仁,更不断鼓励大家革新技术,与时俱进,例如组织大家系统地学习建筑工程理论,加强与专业院校合作等。
功成名就之後,吴利勳博士时刻关心着家乡的发展。1993年,得知了汕尾市计划重建凤山旅遊区,在凤山修建妈祖石像。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妈祖信仰中关於博爱、扶弱济贫、勇敢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尽孝的观念一直得到发扬光大,在海内外华人中影响深远。因此,吴利勳博士马上实地考察,並致电父亲告诉了想捐建妈祖石像的想法,得到了父亲的满口答应。之後,这座目前世界最高的、高近17米的妈祖石像由吴家父子名义捐建而成。因此,汕尾市在这设立了妈祖文化节,而海内外的遊子每年都会聚集於此,思古怀乡。
吴利勳博士言:“妈祖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使之成为振奋民心,陶冶民情,凝聚民力的重要载体,成为走向世界和世界了解汕尾市的桥樑和纽带,成为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的强大动力。”
在家乡,在澳门,吴利勳博士心甘情愿地为乡亲做一点事,自九十年代初开始,他就担任澳门汕尾市海陆丰同乡会会长至今。1996年,内地发生严重水災,他在香港参加募捐活动,除自身捐款外,還表演娴熟的少林拳,当场所筹得的20万元港币,一样捐给了災民……他为家乡作的种种,被刻记在凤山之巅,更刻记在乡亲们的心里。
收而不藏 达观人生
——他认为,收藏家有三种,一为拿着收藏品陪葬;二为秘而不宣,自我欣赏,死後留下一堆国宝,其後人守宝不知宝,随意处理;三为对藏品进行研究,並将藏品捐出来,那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收藏家。
收藏,一直被雅士文人所热爱,被人们视为儒商的吴利勳博士亦不例外。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在收藏方面拥有多年丰富历史,且收而不藏,乐於捐献,与众同乐乐,从而避免了众多文物的流失。
吴利勳博士的收藏兴趣,源自其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他负责一处澳门旧居的重建工程,在拆的过程中,他发现墙上有着一块块精美的窗框石框,其刀法凝练圆润、线条流畅洒脱,是岭南石雕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在澳门堪称罕有,见状,他赶紧让工人将这些石框细心地拆除,轻抬轻放,用心保留了起来。从此,开启了收藏生涯。
澳门自1557年开埠至今,已有四百五十餘年历史,远超香港一百五十年的历史,无论是太平洋战爭还是海内外政治风云,这里始终偏安一隅,包括回归之时,葡萄牙亦将各式建筑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使得澳门沉淀中西合璧的历史,拥有更多可见证历史、具有收藏价值的珍品。
对於收藏标準,吴利勳博士似乎没有标準,只要能反映和见证文化历史变迁的一切都值得收藏。时至今日,他的大批收藏品已完全将办公室变成了展览厅,先无论难得一见的各式鼻煙壶珍品,还是孙中山来澳自用的水笔、多个年代的买卖契约、文房四室、字画珍玩、瓷器玉器、古籍文献等等,真可用包罗万象、蔚为大观来形容。其中一部分,代表着澳门在高速发展建设中老城区的历史记忆,十分珍贵。
“实天下公物,不欲吾子孙私守”,收而不藏,是吴利勳博士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如他这般,在海内外收藏行业中,有几人能做到?
“这些是属於澳门的文物,见证了澳门的历史,应为澳门人永享共有。”下定决心,他将各式藏品分门别类,实施“文物回归工程”:
1997年,吴利勳博士将收藏的道光皇帝颁给澳门赵允清的圣旨等一批重要文物捐献予澳门。其中,道光皇帝的圣旨遗物,已是澳门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其中,其收藏的郑家大屋字画捐予郑观应纪念馆;
他收藏的抗战时期地图等资料被捐予中国人民抗日战爭纪念馆;
所收藏的清手抄军机奏折及民国地图等26件,以及孔子後代孔继勋《殿试策》、《香山铁成张氏族谱》被捐予广东省博物馆;
所收藏的古籍等典籍文献一百多套被捐予澳门大学国际图书馆……在吴利勳博士的“精心护送”下,许多文物回到了各自舒适安全的“家”中,不再流离失所,不再被买卖,只供世人欣赏。
时常,吴利勳博士还举办各种展览活动,展出剩下的各种藏品,让更多人有机会目睹澳门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保护中华民族文化,是一件千秋伟业。中国这麽大,光靠我一个人势单力薄,微乎其微。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传统文化,如果中国每一个地方都有人如我这般,那麽中国的历史文化一定能得保存完好,使我们的子孙後代拥有最丰富、灿烂的文化珍宝。”虽说身在商海,吴利勳博士卻有一颗柔软慈悲的济世之心,在其所在的领域凸显了可贵的人生魅力,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一样的收藏意义。
武艺传承 武术人生
——习武之人,大多有情有义,吴利勳博士更是如此。
在习武风气甚浓的汕尾海陆丰地区,吴利勳博士之父吴丰淦9岁开始习武,凭借练武後的健康體魄和矫健身手,他投身英命後,英勇善战,数立战功。更重要的是,令他数次在枪林弹雨中绝境逢生。
追宗溯源,吴丰淦先生乃南少林派青塘拳第六代传人。由於多年习武,他虽已高龄九十岁,但看起来童颜鹤髪、气宇轩昂,打起拳来身体娇健敏捷、动作浑雄园活,时而风摆杨柳,时而猛虎下山,气势蓬勃,挥洒自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常赢得众人的阵阵掌声。
之後,他将青塘拳传予後人,包括儿子吴利翰、吴利勳兄弟,孙辈吴华威、吴华宝等,並教诲子孙要讲拳德,以武会友,不能欺负人。
得到父亲真传的同时,吴利勳博士习武五十多年,练就了精湛的武艺。2014年,“丰淦盃”汕尾市第四届传统武术锦标赛隆重举行,参赛队伍多达34支,选手430名,阵容强大。此次比赛中,吴利勳博士不畏强手,以一套青塘拳获得90.6的最高分,摘得桂冠。
多年来,他经常支持传统武术赛事,“丰淦盃”正是他以父之名所赞助的赛事。“海陆丰地区自古武风武德浓厚,习武尚武者衆多,各类武术拳种的传承,累积沉淀並灿烂发光,形成了独特的海陆丰民间文化品牌。希望以乡亲的责任,为家乡传统武术的发展尽力。”
载誉而来 荣誉人生
——时间的流逝,磨不去他所做的贡献。
几十年奋斗,令吴利勳博士成为社会的知名人士,享负盛名。
2006年,法国五旬节国际大学授予吴利勳“哲学荣誉博士”学位;2011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中国周”授予了他“中国文物保护”金奖,並聘其为“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2012年,他又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公益主题活动上荣获“中国十大收藏家”称号,成为连续两年获得两项荣誉的唯一海外人士。
2013年,在香港举行美国皇家白礼顿大学2011至2012年度颁授学位仪式暨2013年总统社会贡献勳章颁奖仪式。吴利勳博士荣获该校副教授专衔,还荣获了“美国总统之最高蓝章奖勳章”及“亚洲傑出商业领袖”称号。据了解,“美国总统之最高蓝章奖勳章”是美国颁授的高级荣誉,仅授予有傑出贡献和成就的个人、家庭和组织。而吴利勳博士此次获誉,又为全球华人中尚属首次,可见其珍贵。
荣誉扑面而来,一件件、一桩桩,肯定了吴利勳博士奉献的过往,亦鼓励着他在未来有更多作为,为社会做更多的事……
风云几十年,吴利勳博士赢得人生精彩,他的身份很多,企业家、收藏家、武术家、社会活动家等等,但唯一不变的是其坚持“正心修身、克己复礼”之精神,以及承传谦让、诚信、开拓的吴泰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