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滴滴”来了
2017-03-01兰兰
兰兰
第一个样板
11月18日,虎门,第21届服交会正在这里举行。
一众企业展位中,人们很容易就看到女装品牌楚阁。原因无他,在其展位上除了一套套颇具设计感的女装陈列外,旁边还竖立着一个巨大的白色立柱,上面写着“以智能供应链打造虎门未来的ZARA小镇”。
11月19日,这一想法的落地项目“辛巴达楚阁智能剪裁中心”正式剪彩宣布成立。
这一天,楚阁服饰董事长郭起雄很忙,因为他要接待很多来宾,既有来自投资界的凯鹏华盈、朗玛峰创投、德贝投资,还有来自产业集群青岛即墨的企业代表、设备供应商德国拓卡奔马,以及当地众多服装企业的代表。
“这是我们的第一个样板。”邹好运说。他是辛巴达旗下子公司广州辛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EO,专门负责传统服装企业的升级改造项目。
据介绍,辛巴达是国内第一家服装柔性供应链平台,成立四年来,一直专注于服装供应链的改造与创新,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连接面料商、加工厂、服装品牌、设备商等服装行业相关角色,建立高效协同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网络。
而在服装重镇虎门,楚阁是当地知名的服装企业,董事长郭起雄开有三家工厂,二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使其拥有丰富的生产加工经验。“我们一直是国外品牌的金牌供应商,每个月有十萬件的免检订单。”
今年9月,双方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辛巴楚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据郭起雄介绍,经过智能化改造后,其生产能根据市场需求快速做出反应,无论大单、小单,货期可缩短至10天,并且3天就可以大批量翻单。
不同于前述的面料B2B平台,辛巴楚阁项目更侧重的是通过智能化改造对标企业来联动其产业集群周边众多的中小型服装加工厂,能覆盖数万名产业工人。
“这些人是虎门服装产业的优势基础。”郭起雄说。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全国首个“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落户虎门,就此拉开了虎门乃至整个广东服装产业发展的大幕,从此大规模服装创业及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演进,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步入了一个高增长期。
“最高峰时,虎门拥有常驻人口和外来人口一百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做纺织服装的。近四五年来,随着内陆产业的兴起,不少人开始回流,可仍然有庞大的数十万产业工人已经在虎门安家落户。”
在经济变革的当下,受国际市场低迷、成本高企、产能转移等多重影响,这些长期依赖外贸出口的中小服装加工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因为体量小,不具备议价能力,这些工厂的利润通常很低,经营风险也很大。“如果一单跑了,可能一年就白做了。”郭起雄说。
对于他们,该如何发挥其优势?郭起雄想,是否可以打造一个供应链平台,就像ZARA之于阿尔泰霍小镇。
其实,最早ZARA就是在这个不知名的西班牙偏僻渔港小镇起家的,是当地一家给人做代工的小作坊夫妻店,直到后来成功复制了高级睡衣并受到周围人欢迎后,才慢慢开了窍,逐渐发展为国际知名时尚品牌。
ZARA并没有像其他品牌一般,把全部产能转移到低劳动力成本国家,其全球产品的50%都是在阿尔泰霍及其周边地区生产完成的。也是因为工厂靠近公司总部这一地理优势,才一定程度地保证了ZARA能快速根据顾客的需求生产出时尚产品。
为此,ZARA不惜斥资在当地建了一条近200公里长的地下轨道,周边下属十几家工厂所生产的衬衫、针织衫、裙装等产品都是直接通过自动地下轨道输送到配送中心。
而虎门聚集了大批服装加工厂及生产熟练工,要实现ZARA式的供应链平台显然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并且在过去的十几年,郭起雄以自有工厂为基点向周边辐射,已形成千余人的产能。
这也是辛巴达所看重之处。“我们将改造后的工厂称之为智能剪裁中心,诸如裁剪、后整等关键技术环节都继续保留在工厂,并引入智能化设备提高裁剪效率,只将车缝环节进行社会化生产,分发给工厂周边的生产小组,这样就充分发挥了楚阁原有生产优势,借助这千余人的熟练工快速组织进行生产。 ”
邹好运说,“以前流水化大批量生产时,工厂接单如果达不到上千件,一开机就是亏本。但现在经过我们的柔性化改造变成小组化生产后,不仅100件的小单能接,哪怕是1万件两周就要交货的急活也可以做。因为通过数据化系统可以把它变成50个数据包,每个数据包按200件分发给周边各生产小组,一周内就能完成,而在传统工厂,若没有三个月是生产不出来1万件的。”
辛巴楚阁希望以此能带来与周边工厂、工人的共赢。对于辛巴楚阁来说,工厂效率将大幅提升,人员将进一步减少。经过智能化改造后的工厂将变成一个生产中枢,在实现智能机器裁剪及车缝环节外包后,工厂只需几十人就能运作,更多人将以生产小组的形式聚集在工厂周边。
对于工人而言,他们由原来的打工者身份变为组织者甚至是小老板,只要五六个人就能组成一个生产小组在系统里接单,更加自主灵活的合作生产方式及计件薪酬核算,都促使其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变。
而对于周边的中小型加工厂来说,通过辛巴楚阁平台,他们将减少以往层层环节直接拿到订单,利润也会比以前有所增加。同时,平台的信用背书,也使得他们减少了跑单的风险。
服装“滴滴”
“这是过去四年来辛巴达不断摸索实践后的经验总结。”邹好运说。在此基础上,辛巴达形成了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即智能硬件+管理软件+生产流程再造。譬如其中的车缝环节外包,实行社会化小组生产,都是经过前期充分的调研及投入产出比核算得来的。
“在现有服装产业,车缝环节的产业工人最多,数量非常庞大,我们认为在今后五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环节仍需要人工来制作完成,无法靠机器升级来完全取代。特别是随着当下个性化消费需求的增多,每件衣服的尺寸、处理工艺都不一样,很难通过大面积的智能化设备来提高效率。因为即便是要实行机器化生产,那也将是一笔非常高昂的投入,远超现有人工制作成本。”
现在,辛巴达正在制作完善一个软件,其概念类似滴滴打车,周边所有与之连接的工厂或生产小组都可以通过这个软件在平台上接单或抢单。
“比如我最近活少,就可以多接,产能够了,就少接。大家彼此之间能竞价,急活也能加价。而各生产小组接单生產完,将运送回智能剪裁中心,在经过质检评估后方能入库,并形成相应的生产记录。一旦发现不合格,也会有相应的惩罚处理。”
邹好运说,前期辛巴达做过测算,采取小组化生产后,工人工资至少将比以往提高5%—10%,周边工厂利润将多15%左右。
对此,他显然很有底气。“如今大家都在说服装产能过剩,但实际上产业过剩的是规模化流水线上的产能,相反柔性产能极为稀缺。”他认为,现在全国只有约10%的产能组织可以称为柔性产能,但尚缺20%的产能需求缺口,而随着未来五年消费的高度个性化,这一缺口将扩大到40%。
“就像辛巴楚阁项目,实际上只要它一经上线就不会赔钱,因为已经有很多订单在系统里排期,而虎门当地又聚集了全国将近80%的互联网品牌在这里生产,我非常有自信只要产品好、交期短、翻单快,即便客户挑来选去最终还是会找到我们。”
据了解,现在意向与辛巴达合作的客户不少,诸如即墨、嘉兴、织里、高密等产业集群都有签约,“但我暂时还没有操作,就是想等虎门这个项目先运作三到五个月,出来相关运营数据后再比对其他产业集群进行调整或执行。”
梦想与情怀
对于辛巴达和楚阁合作的首个项目,邹好运显得很慎重。因为在他看来,辛巴达的智能化柔性供应链改造其实非常适合当前服装产业集群的产能调整与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集群早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且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集聚,可以从中选出优势企业为基点辐射周边工厂做系统化连接,使其数据化、可控、可视,全面提高产业的柔性制造力。”
但这并不件容易的事,其中牵扯到人力、物力、财力等方方面面。所幸,辛巴达的这一模式在资本市场获得了认可,先后有多家风投支持,在2015年底还有1亿元新融资进账。
“像此次智能剪裁中心的开业就有凯鹏华盈、朗玛峰创投、德贝投资等多位资方代表前来,其实对他们来说,产业互联一直是他们所关注的内容,他们也很感兴趣未来的新型服装工厂将会是什么样子。”
而更实际的是,由于辛巴达和资本市场的衔接紧密,并与相关银行和投资机构签有合作协议,生产企业可以凭借订单申请相应的融资担保,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现行服装订单结算过程中企业需前期垫资的资金压力。
邹好运告诉记者,现在辛巴达全年的业务量达1个亿,其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互联网品牌,“像钱夫人、雪梨家等知名网红品牌都是从一开始特别小单量时就与辛巴达合作,一直发展到现在。”
其实,这也是近年来郭起雄不断尝试运营的业务方向。此前多年,楚阁都是外贸一条腿走路,在意识到新形势变革后,他主动调整策略,一方面稳固原有外贸订单,另一方面有意尝试多条腿走路,创自主品牌,做电商品牌,与网红HoneyCC合作。
“我们就是想通过这样的实验,检验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是否能与当下正兴的这几种不同业态相匹配,做到及时满足并响应他们的需求。现在,我们更有信心了。”郭起雄说,尽管如今服装越来越难做了,但对于这个他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行业,他始终抱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现在,他又送女儿去了欧洲学设计。
在他看来,对于国家来说,未来仍将是实业兴国。“连美国都开始制造业回归,如果我们自己放弃,让产业慢慢空心化,那再想赶超可能就成了空中楼阁。”
他特别期待政府、产业资本、金融机构能够对服装产业有更多倾斜,用他的话说,“若再加上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那这盘棋就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