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书大作战”并非仪式感的“小确幸”
2017-03-01裴艳
裴艳
丢书活动本身的意义,不在于富有小确幸仪式感的“丢”,而在于“捡拾”。它是一次捡拾心灵的提醒,轻轻地询问着关注者:你有多久没有拿起一本书?请君捡拾书本,将读书的愿望变成具体行动!丢书活动,“丢”出了全民阅读的思考,激荡着社会阅读的浪花。
回归到“丢书”后的阅读,我们的深度阅读情况怎么样呢?我们不能只在读书日关注阅读。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忙碌,我国大多数公民已经多久没有拿起一本书开展非碎片化的深度阅读了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4本(含电子书)。当整个社会对于阅读的习惯还未形成,深度阅读的数据估计更加难看。
全民閱读的落实,需要政府和社会做好基本公共文化的配套服务。不知大家有没有关注到,中小学学校周边的麻将馆经常人满为患。家长一边将孩子送到学校接受文化教育,一边自己却“八辈子不碰书”,将“麻将”这个“癞子”逞到底。“麻香”和书香的对抗,误导着孩子的价值观。有些地方,大街小巷遍布“麻将馆”。“麻香”是一种市场经济的自发行为,但是,书香气息的散发,带着社会公益和道德矫正的倾向,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
更多的基层,虽然有着“图书馆”“农家书屋”等阅览室,但是真正正常开放的又有多少呢?其阅览室的覆盖率更不容乐观。政府做好基本公共文化的配套服务,更需要关注阅览室是否正常运行和开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可以加入“全民阅读”社会的构建,提供个性化的文化服务。这样,我们才能把地铁里的“小确幸”,变为全民阅读的“大确幸”。
【素材运用】地铁丢书,一头连着主办方的美好愿望,一头连着捡拾图书的幸运者,若是拾起的那本书,激发了他们对读书的热情并能够持续这种热情,如此,地铁丢书活动才是有了预期的圆满结果。书香社会的营造,不能仅靠外界的刺激,根本上需要每一个国人自觉主动地行动起来,与书结缘,书伴一生。
【适用话题】阅读与分享;书香社会;言教与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