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發展 勢在必行 綠色資本推動企業綠色轉型
2017-03-01
近期《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行修訂,公開徵求意見,限制類從93條降至62條,以擴大對外開放,放寛管制,推動發展,刺激外商投資的熱情及積極度。
每次當大陸經濟發展進入轉型升級的結構調整時,企業勢必要面對政策導向修訂的挑戰與機遇。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綠色發展、全大陸碳市場、新環保法規的陸續公佈,正在悄然地改變著產業結構,偏向「綠色化」轉型。
為何放寬了產業限制,但許多企業不解;為何過去寛鬆的投資環境,卻越來越嚴,條件限制反而越來越多,那是大陸已面臨環境瓶頸及國際責任的壓力,勢必要改變過去的發展模式,尤其環境污染問題,如霧霾、水污染、土壤及地下水重金屬污染,已造成重污染企業,將在減排減污壓力下,暫停或關閉生產線。
影響經濟發展的是環境污染問題
一般人的觀念,都認為重視環境投入,會影響公司營運,會不利公司營利,會阻礙公司的發展,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反而是不投入環保會影響經濟,環境污染問題正嚴重影響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有企業或許會認為經營已困難重重,獲利不佳,甚至虧損狀態,怎麼還有餘力去投入環保,成為延緩或不想投入的藉口,但殊不知這是企業原來在投資設廠前,都應考慮進去的長期成本;而當面臨環保意識抬頭,以及政府加強環境管控的挑戰,國際客戶的訂單壓力,外部成本內化,反而讓企業更加陷入困境,甚至還可能面臨被要求關、停的經營風險。
只是將環境及能源耗損產生的問題,拖到未來解決,甚至將污染問題遺留給後來者,或政府承接的做法都是短視行為。環保業界有種提法,若在當初就投入污染預防是一,而控制污染卻要投入十,那麼整治污染,卻至少要投入百,甚至更多,而且時間更長。環境污染嚴重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僅是承載度的限制,排放總量管制的壓力,而是會嚴重影響經濟的發展。
綠色金融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新利器
資本是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來源,更能倒逼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及加強環境保護,而綠色金融是大陸未來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利器,無論在碳交易、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等領域都已全面啟動,2016年更在綠色金融債的發行上,取得了從零到3000億人民幣的全球最大規模的突破。
大陸正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國研中心金融所長張承惠指出,發展綠色金融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強化約束機制的同時,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當下,大陸綠色金融已經進入迅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尤其在杭州G20提出「綠色金融」議題後,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基礎設施中的一種專案融資模式)項目的綠色化傾向更加積極。過去中國大陸的金融機構為環境污染治理項目提供融資服務,因財政資金已無法滿足需求,後來轉向企業提供融資貨款,到2008年以後進一步以排污權做為抵押貸款,成效顯著;在「十二五」期間,環保部推動銀政投綠色信貸計畫,解決中小企業在污染治理時資金不足的問題。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的轉變,金融機構也跟著將融資服務傾向綠色技術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而環保重點也從污染治理轉向污染預防,就如同環境健康管理。
「十三五」開局一路「綠金」閃閃
2016年做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金融「綠色化」風潮,正推動中國大陸經濟的綠色發展和企業的綠色轉型,就連銀行業務都在導向綠色領域,如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各發行500億、300億人民幣綠色金融債,做為綠色信貸的資金支持;金風科技將風場項目整合後,在上海証券交易所發行綠色公司債;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也是第一個發行綠色金融債的政策性銀行。在巴黎協定自動生效後,中國大陸加速全大陸碳市場的發展,將在2017年全面啟動。
大陸央行綠色金融委員會主任馬駿不斷在各場合強調大陸綠色金融發展的迫切性,積極培育綠色投資者,希望透過綠色資本的力量,引導企業綠色轉型,以推動大陸經濟的綠色發展,如加強對綠色投資和責任投資理念的宣導,在投資策略中逐漸引入ESG(Environment Society Governance,環境社會治理)理念,讓機構投資者強化環境信息披露,建立綠色投資者網絡,甚至強制要求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披露環境信息。
「十三五」期間,還有如銀行開展環境壓力測試、綠色貸款貼息、綠色擔保機制等綠色金融發展措施;而建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綠色股票指數,鼓勵綠色產業基金,在環境高污染領域建立強制性的綠色保險制度,甚至賦予金融機構以環境法律責任……這些將勢必影響企業的融資導向,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的融資,在未來將更加艱難,因此,企業朝向綠色轉型,勢在必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