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
2017-03-01涂厚龙宁明鸿
涂厚龙,宁明鸿
(吉安市公路局永丰分局,江西 永丰 331500)
1 国道施工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理论性研究与分析
1.1 国道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研究概要
结合不同的项目以及不同的施工环境,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施工单位会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以及施工技术的不同,采取软基处理技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和观测,同时,还需要有效地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施工条件,对软基处理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改进(结合具体案例,改进措施不同),仅仅从技术层面无法对软基处理技术的方法进行分析,因此,笔者主要在本文中,对软基处理原理层面进行处理方法的分析,具体如下。
(1)表层处理法
在国道软基处理的过程中,表层处理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该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加快固结速度,以及平衡软土向两侧隆起的趋势,从而有效缓解或控制沉降现象,从这一层面上对路基面进行稳定和管理。事实上,这一方法实际就是通过表层的处理,促使表层软土的排水途径,从而提升软基的沉降固结速度。
(2)换填处理法
换填处理法是国道公路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挖除原有路基的软土,之后采用密度高、稳水性好的材料进行填筑,并且在填筑后使用大吨位的压路机进行压实,从而提高路基的坚实度及稳定性。
(3)排水固结处理法
该方法主要是通过在软土层中,增设沙袋以及塑料的排水板等一系列的材料,从而实现对增加软基的竖向排水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软土的沉降以及加快固结速度,从而有效保障软基的稳定性及承载能力。
1.2 国道软基处理及观测技术解析
(1)由于施工时间长,表层处理方法在具体的项目施工中,往往会影响施工进度,促使工程滞后,交期紧张,而且,由于具体执行中,处理的深度相对比较浅,因此,不能够很好地从整体性能上对软土的基底进行实质性的改变,从这一角度而言,在工程投入使用后,短时间内有效,经历了一段时间则会发现,沉降逐渐增大。但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成本低,施工方便,比较容易操作和执行。
(2)在国道公路软基施工过程中,换填处理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施工方法,有效地剔除性质不符合承载力需求的材料,同时换成优质材料。然而,在施工过程中,这种方法的成本高,管理难度相对也比较明显。
(3)在国道软基路基施工过程中,排水固结法相对而言难度大,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其处理方法明显要比表层处理法更为优质。但是,高技术水平同样也意味着成本比较高,对于施工单位的技术要求也不言而喻。
2 技术改进与分析
2.1 对比分析
(1)在具体的施工中,由于具体工作人员观测不到位,导致路基的边坡出现了失稳现象,观测点的布置,在科学的范围内应当是每100 m则需要设置一个可以观测的断面,而且,对观测的具体频率也是有要求的,一般每两天进行一次,在将所有的数据都记录完成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科学角度而言,对比结果每天必须要大于10 mm。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发现沉降速度的曲线出现了异常,那么则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去预防。
(2)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试验和验证,从而对软基处理系数进行测试,根据具体的测试结果,对软
基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价,数据更有说服力,当然,一旦测试合格,则需按照安全系数的1.3倍进行现场处理。
(3)使用前还要结合相关规定,对现场的软基进行勘探,结合勘测结果,研究具体的软土指标。如果显示软土指标较差,那么则不能满足承载力,需要立即换填。
2.2 改进措施以及具体验证
(1)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改进后技术,在观测环节可以快速获取软基变化的具体曲线,可以提前发现沉降趋势,提前预防。
(2)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改进后的技术更加能够确保软基处理的实际效果,沉降小于原技术,下降了50%。
3 结束语
在我国的公路运输中,国道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国道对于公路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但是,在部分软土地区,国道地基是需要进行系统化处理的,这样才可以有效地满足地基对于具体的需求,本文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总结如下:(1)对现有理论进行分析,并分析各类技术的优缺点。(2)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和案例总结改进方式并对改进措施进行分析。(3)对于改进后的方法进行科学的验证。
[1] 柴啸龙,王晓. 平原区高速公路路堤填土高度及横断面布置研究[J]. 公路工程,2012,(4) :135.
[2] 温燕媚. 浅谈道路工程中软基处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4,(26) ;95.
[3] 曾于祥,庞慧峰. 开发区低路基处理的研究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14,(16)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