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运+旅游”构建湖南旅游供给新体系

2017-03-01

湖南交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水运航道湖南

(1.湖南省水运管理局,湖南 长沙 410005;2.湖南省航务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5)

“水运+旅游”构建湖南旅游供给新体系

温可1,刘方舟2

(1.湖南省水运管理局,湖南 长沙 410005;2.湖南省航务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5)

水运旅游是逐渐兴起的观光方式,正日益受到相关部门重视和老百姓的喜爱。湖南境内水网发达,具有发展水运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分析水运旅游的特性、湖南水运旅游的前景,结合相关工程的情况,提出了湖南水运旅游发展的建议。

湖南; 水运; 旅游

1 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享受旅游。特别是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的改善,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旅游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包括基本形成“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若干意见》的出台,反映出国家对如何融合旅游与交通的全新思路,其出发点在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则在于以人为本、以游客为本,目的在于适应新需要、创造新供给。

2 水运旅游的特性

水运旅游是以河流为依托,以水上运输工具(游轮、游船等)为交通载体,以游轮(船)本身及流域范围内的一切景观为游览对象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1]。

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在旅游中所追求的是“快进”,是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地方的旅客提供快速到达景点的需求;水运旅游更注重的是“慢游”,强调的是人水和谐的游览体验。

根据旅客的不同需求,水运旅游主要可分为4种类型: 一是城市滨水景观游览,比如上海外滩夜景游览、厦门鼓浪屿水上游览等,主要为感受和体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筑风光;二是沿江风景游览,比如重庆至三峡游轮航线、莱茵河中游历史文化遗产旅游等时间较长的休闲观光,可饱览沿河景点风光,还可在船上欣赏各类表演及品尝当地美食;三是市内水域游览,如杭州西湖、常德柳叶湖游览等,以休闲度假为主,以及帆船、慢船、钓鱼等亲近自然的亲水游览;四是聚会包船、派对宴会、生日婚礼、烟花表演等水上主题游览[2]。

水路的特点决定了影响水运旅游的要素:

1) 航道。

航道是水运旅游最重要的要素,是水运旅游最优先考虑的问题。旅游航道线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游览体验。

2) 码头/停靠点。

旅游码头是将旅游航道与景点、景区、旅游公路相连的基础设施,是旅客在水陆两种交通方式间转换的重要节点。旅游码头一般设置在景点、景区内或者附近,与景区交通枢纽及主要线路相连,部分旅游码头还要考虑周边群众的日常水上出行。

3) 客船。

旅游客船是旅客体会水运旅游魅力的重要载体,既要保证旅客的安全,又要提高旅客的出行体验,在功能适用、造型美观、乘坐舒适、安全便捷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

4) 沿江景观和文化。

水运旅游的一大特色属性就是视角转变,使游客从平时由陆往水陆的观赏角度转变为由水往陆。因此,沿江景观应在临水侧进行相应设计,既不破坏岸上景观的整体效果,又要突显水上观景的独特风貌。如上海黄浦江夜游,外滩古典建筑与浦东现代建筑,在月色和灯光的映衬下,如同一首凝固的音乐。

文化是水运旅游提升的灵魂。只有具备了丰富文化内涵,能引起游客共鸣的旅游产品,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沁园春·长沙》就赋予了湘江橘子洲水运旅游独特的文化品位。

5) 管理。

水运旅游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规划到建设再到运营都需与多方协调管理。因此,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理顺管理体系,确保水运旅游安全有序、运营合理也是水运旅游的要素之一。

3 湖南水运旅游前景

湖南境内河流、湖泊众多,湘江纵贯南北,沅水横穿东西,洞庭湖一碧万顷,浏阳河连环九曲。广阔而多样的水域在调节气候、提供环境容量、提高景观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开发区域水上旅游、开展跨地区的旅游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航道和旅游两方面分析,湖南水运旅游主要有以下优势。

3.1 航道资源优势[3]

一是航道里程长,开发潜力大。湖南有通航河流373条,通航里程11968 km(含长江),占全国总里程的8.5%。随着国家实施的长江经济带战略,加上湖南从“十二五”开始的新一轮水运建设,湖南省航道条件将会更加优越,水运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是干支通达,航运成网。湖南省境内有湘、资、沅、澧四大干流和众多支流贯穿全省,汇入洞庭湖后,经城陵矶注入长江;长江干流自岳阳市的五马口入境,至黄盖湖农场的铁山咀出境,境内长161 km。其中,湘江和沅水是国家高等级航道,目前湘江株洲以下可通航2000 t级船舶,沅水常德以下可通航1000 t级船舶。干支相连,河湖互通的航道网络极大地扩展了湖南水运旅游的范围,使水运旅游能深入各地市,丰富了旅游资源。由此可见,湖南省航道具备开展大型客轮旅游的条件,配合中上游河段和支流河段的小型船舶观光以及皮艇漂流,可构成因地制宜、层次丰富、优势互补的水上旅游体系。

三是岸线丰富。岸线资源是一种占用一定范围陆上和水域空间的重要的国土资源。湖南省目前港口岸线主要为货运码头所用,主要集中在城市工业区,在城市沿河风光带和景区仍有大量优质岸线待开发利用。

3.2 水运旅游资源优势[3]

一是波澜壮阔,浩浩汤汤的长江、洞庭湖。长江与洞庭湖自古就是湖南水文化的代表之一,许多文人墨客都为其留下了千古名句,其水畔的岳阳楼、君山等名胜,也是中外游客来湘旅游的必选之一。

二是干支相连,纵横密布的大小河流。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为湖南水运架起了一副“骨架”,而诸如浏阳河、汨罗江、沱江等支岔河流,则是流经湖南的“血脉”。丰富的水资源带来了如张家界、梅山龙宫、桃源仙境等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织就了一幅幅锦绣山河的美丽画卷,孕育了靖港古镇、凤凰古城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是星罗棋布,如落玉盘的湖泊水库。东江湖被誉为“小马尔代夫”、柳叶湖的水上娱乐发展迅速,以及众多水库能提供的钓鱼、休闲等活动,为湖南水运旅游带来了新的动力。

四是流域内的革命纪念地和人文环境。湖南是我国革命的摇篮,从辛亥革命到秋收起义到万里长征再到新中国成立,无不在这里留下了革命足迹。改革开放后,湖南经济得到大发展,形成了一批发展良好的大中城市,如长株潭城市群、岳阳、常德等。这些城市成为了湖南的政治、文化、经济密集区,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如长沙作为全国幸福城市,其“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气质已成为一张光彩的名片。

4 湖南水运旅游相关工程简介

目前,湖南已在多处开展了旅游航道的建设,如澧水张家界旅游航道建设工程、耒水苏仙段航道建设工程等。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湘西航运建设二期工程和浏阳河长沙城区段(陶公庙至湘江河口)旅游码头工程。

1) 湘西州航运建设二期工程。

本项目是湘西州“十三五”水路交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十三五”期间省州拟建的重要水上交通建设项目之一,并且已列入部、省“十三五”水运交通发展规划。工程主要对酉水干流、支流及库区进行航道整治,共123.5 km,配套建设旅游停靠点31处,便民停靠点86处。

酉水,名北河,又名更始水,系沅水最大支流,是湘西自治州“母亲河”,流经鄂、川、黔、湘四省所属8县,贯穿自治州境内龙山、保靖、永顺、古丈四县至沅陵注入沅水,干流总长480 km,流域18530 km2,干流平均坡降为1.05%,总落差为500 m,系山区性河流,沿途两岸多高山峭壁,河床狭窄,险滩鳞次栉比,溶中礁石林立,滩徒浪大。

本工程主要为沿江风景观光服务。工程建成后,可通过酉水将龙山、保靖、永顺、古丈四县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游客可从水上欣赏里耶古城、保靖首八峒、永顺芙蓉镇、古丈红石林等景点的秀美风光,配合沿线停靠点的建设,游客可或急或缓随意安排自己的行程,加上猛洞河漂流、隆头镇垂钓等水上休闲项目,湘西北地区将成为湖南省旅游一颗闪亮的明珠。

2) 浏阳河长沙城区段(陶公庙至湘江河口)旅游码头。

浏阳河发源于罗霄山脉大围山北麓,向西而流,流经浏阳市、长沙县进入长沙城区,由北辰三角洲注入湘江,全长234.8 km。河水百转千回,有如彩带迎风,绚丽多彩。沿河公路纵贯东西,山村水乡景色兼而有之,一曲民歌《浏阳河》,风靡中外。长沙市区段沿线更是分布了三馆一厅、月湖公园、世界之窗、影视会展中心、婚庆公园、隆平高科园、陶公庙等众多旅游资源。这些沿河分布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观以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具备了发展水上旅游的深厚潜力。

浏阳河水上旅游客运应立足于水体旅游资源,重点打造“浏阳河九道湾品牌”。本项目总体方案即为于新河三角洲修建三馆一厅旅游码头、玫瑰湾修建婚庆园码头、榔梨湾修建陶公庙码头,并规划湘江、浏阳河两条旅游航线。各码头拟采用趸船浮码头形式,主要为90客位到110客位的客船提供服务。

5 对湖南水运旅游的建议

5.1 构建多元旅游交通格局

国内外水运旅游的先进经验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由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了一个由水陆空组成的,飞机、火车、汽车、船舶、自行车多种交通工具同时运行的多元、立体交通系统。湖南水运旅游的开发,首先应把水运旅游最重要的基础——旅游航道给完善好,要注重航道基础设施与景点景区的融合,使航道既是沟通景点的通道,也是融入景区的景点。这就要求旅游航道不仅仅是在功能上满足船舶运营需求,在配套设施上也要力求美观与和谐。此外,还应在完善旅游航道的基础上,将机场、公路、铁路、航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造一个在城际间、景区间、各种配套设施间充分衔接、优势互补、选择自由的交通体系。

5.2 打造立体旅游产品

湖南总体地势为东、南、西三面高,北部低。河流流域有着从山地到平原的复杂地形地貌以及相应发展的文化类型。湖南水运旅游应充分运用这得天独厚的天然素材,利用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差异打造空间布局合理的产品结构。以湘江为例,就可借鉴莱茵河上中下游三位一体的格局,打造南岭山地森林度假、永州至衡阳文化观光、长株潭至岳阳城市会展和工业旅游的产品格局。利用长程水上旅游线路与短程水上休闲线路的搭配构建,形成既有区域特色又有整体形象,既有快速又有休闲,既有历史又有现代的沿江立体旅游产品。

5.3 制定紧密一体的规划体系

湖南水运旅游的开发涉及到全省的地州市和若干个行业,因此一定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编制相关规划,统筹滨水经济产业布局和旅游开发,避免重复建设,突出各自特色,建设以绿色生态为底、湖湘文化为魂、山水休闲为骨的开放性全域旅游目的地。

[1] 陈胜军.长江水运旅游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2] 龚媛媛.国外城市内河旅游的营销策略[J].企业导报,2011(5).

[3] 卢丽蓉.浅议长江水运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J].中国水运,2006(5).

1008-844X(2017)03-0189-03

U 6

A

2017-08-16

温 可(197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运建设管理。

猜你喜欢

水运航道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厦门港航道通过能力建模及应用
三线建设在湖南
新航道
英语高能高分 就上新航道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基于模拟仿真的航道双向通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