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赏识教育
2017-02-28王侨燕
王侨燕
赏识教育就是善于发现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出现的闪光点,对孩子以赞许的目光、语言或行为进行鼓励,使他们在学习中保持心情愉悦,从而使孩子们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都处于良好的活动状态,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习或所要完成的事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哲人詹姆斯曾经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正是肯定一人(特别是孩子)的具体体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使之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健康茁壮地成长。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婷婷聋童学校校长周宏就是用“赏识”教育的方法,把自己双耳几乎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大学生。他说他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10道题她只做对了一道,按说作为家长是会发火的,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在对的地方打了一个红勾,在错的地方却什么也没打,并发自肺腑地对女儿说:“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做对了一道,爸爸像你现在那么大的时候,碰都不敢碰哦!”8岁的女儿听了这些话,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多自豪,于是,她越做越有兴趣,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在小升初中考试时,数学竟然得了99分,10岁那年还写出了6万字的科学童话并发表出版了。周宏经常爱说的一句话是:“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仍然应该饱含热泪地去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
大家都熟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吧!他有个“四块糖果”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陶行知先生在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放学后陶行知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在门口,他立即掏出一块糖果给他:“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当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时,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这也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当时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接着,陶行知先生又掏出了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的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勇敢,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此时,王友再也忍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水不住地从眼眶里流出来:“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他是我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呀……”陶行知先生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在王友手里:“为你能正确认识错误,我再给你一块糖果……”
上面所述的周宏的“賞识”教育和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无疑在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孩子们的教育,我们不应该吝啬赞美、吝啬肯定、吝啬鼓励,我们只有更多地使用这些,才会使孩子树立起向上的信心,鼓足勇气,大胆地跨出第一步,勇往直前。
在我们的身边,像这样的“赏识”教育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但例子虽多,可大部分都是蜻蜓点水,没有针对性,没有巧妙地深入下去,以至于不能让孩子觉醒,产生一种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力量,因此,它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如何在新教育理论指导下合理运用好“赏识”教育,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在此和大家一起分享:
1.不能随便滥用“赏识”。教师如果过度使用表扬,会让孩子觉得表扬是家常便饭,显得平淡无味。而如果教师通过细心观察、用心去欣赏孩子,然后发自内心地去肯定他、表扬他们,孩子就会体会到“赏识”的来之不易,就会努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赢得老师的肯定。这样的“赏识”才会让孩子从内心去感受,才具有震撼力,从而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2.赏识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注重方法是关键。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爱好特点,因此,赏识的方法也应不同,不要让赏识的动力变成孩子的压力(特别是针对一些自尊心强的孩子)。
3.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常对长得漂亮、乖巧、聪明的孩子更容易引起老师频繁的关注,而忽视了小部分相貌平平、沉默寡言的较内向的孩子。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注意力转移到这类孩子身上,细心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做到蹲下身来与他们聊天,交谈,细心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发现优点进行及时的肯定和称赞。在班级中教师可举办一些“我大胆,我能干”的活动,在教室显眼的墙壁上办一些特色专栏,每天把孩子们的进步、优点或闪光之处展示出来。渐渐的,相信我们的付出会让这些孩子有更大的进步,他们脸上会有更加灿烂的笑容,会变得更加的可爱无比。
4.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密切配合,了解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情况,让孩子得到充分的肯定。当然,教育不是单方面的,它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家庭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除了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就是在家里。
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要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有面对困难的信心,感觉到自己很能干,从而在老师这里得到安慰,得到勇气,有安全感和自豪感。因此,赏识,其本质就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老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赏识你的学生吧!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