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流通协调发展与扩大消费问题探讨
2017-02-28侯层
侯层
内容摘要:在后危机时代,扩大消费需求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此时流通产业的地位与作用则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流通产业在引领生产、促进消费以及产业关联层面有着先导性功能。本文结合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协调性,对消费二元结构的动态影响以及统筹城乡流通协调机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消费发展、推动城乡流通协调机制建设的路径与建议。
关键词:消费 城乡流通 协调机制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下,在我国流通产业已列为引领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其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城乡协调发展不仅是实现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然要求,而且对于流通市场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之差是当前消费领域最关键、最显著的不同,此种差距是由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所决定的(王敏,2011)。针对消费来讲,财富占有的城乡差别造成了消费的理念、模式、行为等各不相同。农民消费主要用于解决温饱问题、住房问题以及婚丧嫁娶等方面,同时,随着教育收费的不断增加与城市就业的困难,农村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也越来越低;而城市居民的消费目标业已转向再教育、出游度假及购买豪宅、汽车等高消费方面。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严重滞后于城镇居民,农村流通体系的弱化已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与转变农村消费环境的主要障碍之一。长期以来,在农村流通机制与城市流通机制二者的关系上,注重城市、轻视农村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特别是当前城乡二元结构尚未从本质上破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仍旧存在诸多障碍,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城乡流通机制的失调,给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而城乡流通机制的协调与否,又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可否健康发展。因此,构建完善的城乡流通体制机制,是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需要和大势所趋,建立城乡统筹的流通体系,促进城乡流通机制的协调发展,业已是当前我国关注的一个焦点。
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对消费二元结构的影响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包括城乡流通二元结构),指带有社会生产性质的城市经济和带有小型农业生产性质的农村经济二者互为存在的经济架构。目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体现在:城市经济反映在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模式,农村经济则体现在典型的小农经济模式;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方面基础设施较为发达,而农村则显得滞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水平远超过农村;针对城市来讲,农村人口比例过大。此种现状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所凸显的矛盾,而且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与滞后于其它先进国家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认为,发展中的国家现代化进程,要在很大方面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变为现代经济结构。结合这个思路,本文分析了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协调性及其对消费二元结构的影响。
(一)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协调性
城乡流通系统是城市与乡村之间商贸发展的关键桥梁,城乡流通途径的有效对接,可加快城市工业品持续下乡与农村农产品陆续进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助于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给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充分的动力(孙永军,201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且活力释放,促使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农村市场不断拓宽,与之相匹配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也获得很大的完善,同城市流通体系的对接程度也逐步提升。可是,目前我国城乡流通体系依然不完善,流通途径相对狭隘,尤其是长期以来构成了注重城市、忽略农村的现象,同时在农村经济工作中,也存在注重生产、忽略流通的问题,这些造成了我国城乡之间的流通途径对接受阻,城乡流通水平差异逐步增大,构成了突出的城乡流通二元结构。
(二)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协调性对消费二元结构的影响
综上,总的来讲我国城乡流通二元结构协调性方面向好的方向逐步改善,可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依旧很明显。对于消费结构具有如下影响:在城乡流通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城乡消费二元结构具有突出的动态特征,近二十多年来,大概体现为平、升、降、升之四阶段的起伏特征。但从总体上看,城乡流通二元结构的逐步协调,对缓解城乡消费二元结构的作用愈来愈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加速农村商品市场建设,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有效推进城乡流通途径之间顺畅沟通;继续深化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展开新一轮城乡对接措施,加快城乡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发展;确立出台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农村流通业发展层面也要给予大力扶持(徐殿哲,2016),不斷活跃农村流通市场,全面挖掘农村经济发展潜力。
构建城乡流通协调机制以扩大消费的路径与建议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可以看到,城乡一体化的推动是社会文明同生产力发展至一定时期的产物。在时间方面,其或许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再加上其涉及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可以说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目前处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初期,一定要联系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进展程度,以及“三农”的客观实情,在土地方面、劳动力方面、基础设施方面、农产品供需方面、产业合作方面等诸多方面寻求城乡互融共促的结合点,构建起推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的良性互促机制。具体应从如下两大方面工作着手:
(一)实现城乡流通协调发展,必须构建有效的良性城乡流通协调机制
1.深化统筹城乡流通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城乡流通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应当始终将“三农”问题放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围绕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构建适应市场化需求的城乡流通制度环境。应当围绕协调发展原则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运用城乡统筹手段转变二元经济与现今乡村流通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的城乡流通协调发展机制,保障城乡流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双向协调。同时,还要科学把握协调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治理结构以及能力水平,培植与维护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均等的市场主体地位。此外,还要把为农村流通组织创新提供制度基础,当做目前我国政府城乡一体化流通体制改革的第一职能。如此,不仅能够改善农村流通的制度环境,而且能够为城乡之间互动创造先决条件。
2.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构建公平的城乡公共财政与均衡的服务配套机制。城乡流通的协调最终是要达到缩小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均衡发展的目标。在经济由低水平分工向高水平分工演进的环节中,城乡财政和服务配套机制等方面出现差别属于一种必然。而城乡协调发展就是要求深化、协调城乡公共服务与收入再分配体系改革,借助提供均等化的城乡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业比较收益及农民收入,进而摆脱城乡流通中薄弱的农村经济基础与配套服务方面的约束。
3.构建农村生产流通模式同城市农产品消费层次不断提升的对接机制。提升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组织化能力,下大力气建立农产品生产物流体系,推动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同现代农产品流通主体的有效衔接,建立向城市提供优质安全农产品的供给机制。
4.加快流通现代化建设进程,借助流通技术助推农村流通效率的提升,以促进城乡流通协调。城乡流通协调,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乡村传统的、滞后的流通结构业态,发展现代化流通模式,创建流通功能联盟,围绕电子商务等现代技术加强流通功能,缩短流通时间,创建具有高效服务功能的城乡流通机制,围绕流通技术的提升来促进城乡流通协调。
5.建立城乡产业融合同现代农业结构优化整合的协调机制。加强工业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与引领作用,为农业产业现代化创造有效的技术支撑与物质装备。全面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创意农业,提高农业生产价值链。
综上,构建有效的良性城乡流通协调机制如图1所示。
(二)以促进流通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城乡各项消费
以“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的思路与“政府取悦民心、企业获取效益、群众受到实惠”的方针为总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进而更好地培养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1.不断完善居民收入初次分配结构为扩大消费夯实基础。提升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促进居民收入增加进而带动市场销售增长,吸引各方投资,以促进投资增长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反过来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将增加城乡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当成调整初次分配结构的关键,实现收入来源的多样、增收的稳定、分配的公平,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同经济发展进程相协调。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特别应当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真正落实,保障农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持续增强农民的有效购买力。
2.不断抓好社会保障工作为扩大消费提供保障。增大对社会事业特别是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尽最大能力排除和降低城乡居民在上学方面、看病方面、住房方面、就业方面的经济压力,努力提升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当前,尽管我国综合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原因,以及人口众多、经济尚在发展中的现实原因,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当前居民较为关心的子女上学问题、住房问题、看病问题和就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和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尽管我国出台了“新农合”医疗制度,在一定程度了缓解了农民“小病扛、大病熬”的问题,但仍没有完全化解农民医疗保健难题,农村居民仍然习惯于“存钱看病”,导致农村消费不振。此外,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一样困扰着城市居民消费的提升。所以应该从政府层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解决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扩大消费提供社会保障。
3.不断搞活城乡流通,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居民消费不仅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端环节,而且是拓展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可由各地商务局牵头,财政局等参与,强化城乡消费设施与服务体系的构建,完善城乡商业网络。
农村方面:重点强化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的构建,将开拓农村市场当成扩大内需的重点工作,搞好“家电下乡”工作,加速“万村千乡”以及“双百市场”工程的建设,全面丰富和完善农村市场,进一步推进农民扩大消费。完善农村便民商业网点,完成一批民生项目。以商业功能完善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推进一批商贸项目,新建改建一批农贸市场,不断拓宽市场检测监控系统覆盖面。搞好国家农产品流通体系试点工作,加速推动促进农村消费的重点项目建设。
城市方面:科学发展城市社区商业,加速构建“一刻钟便民消费圈”,营造商业中心与特色商业服务区,扩大社区便利店的建立。同时,也可由各地商务局牵头,工商局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引导培育消费热点。具体包括拓宽延伸流通途径,重点引领家居、汽车等长期耐用产品的消费;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打造构建“网上菜市场”;拓展绿色环保类型商品的消费;加大品牌消费力度,重点打造培育当地老字号品牌;推广适合大众的服务性消费,增大对品牌连锁模式生活以及服务行业龙头企业的培植力度,提升与强化服务行业的标准与规范;促进居民生活服务平台的拓展,提高家政行业、美容美发行业、足浴行业、健身行业、休闲娱乐行业等诸多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
4.不断完善城市居民消费环境,释放城市居民消费潜力。城市居民的巨大消费要求与潜在购买力,是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应当排除约束消费的政策障碍,改进消费环境,降低消费门槛,提高消费意愿,变潜在购买力为现实消费。主要应注重如下幾个方面:第一,拓宽信息服务消费面。可由各地主管部门牵头,相关单位参与,引导通讯运营企业展开宽带市场价格的有序竞争,并督促其不断减少个人智能终端产品及互联网产品信息的服务费,适度增加智能终端产品的宽带流量。加快推广移动互联网在社会民生领域的利用,大力释放城市信息消费潜力,加速推广无线城市的构建,达到区域公共场所免费无线网络的全面开通。强化信息安全监督,努力消除信息消费陷阱,保证信息消费安全。支持商贸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推广运用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和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等商业管理信息系统,进而促使各地商贸流通业流转效率与竞争力的提高。第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可由当地商务局牵头,财政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参与。切实落实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电子商务相关政策,主动发展一批新兴商业业态。大力倡导连锁经营,支持重点商贸流通单位提升连锁经营的规模化程度。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引领网络消费,倡导大型商品专卖店及购物中心创办网上商城,培育各级电子商务试点单位。第三,倡导发展信用消费。可由各地金融办牵头,各地人民银行、商务局、财政局、工商局等配合,全面推广商业销售网点与消费网点实行信用卡支付。开拓银行卡运用领域,扩大银行卡支付范围,推行基于手机途径、互联网途径、固定电话途径、数字电视机顶盒途径、自助终端途径等银行卡支付服务。倡导银行与商家整合资源,发展消费信贷与信用消费,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大便利。此外,还可以支持符合条件的流通产业使用单用途预付卡。第四,扶持餐饮行业发展。可由各地商务局牵头,财政局、地税局、城管与执法局、统计局等参与,引导餐饮单位转变经营观念,积极推广“大众晚餐”模式,全面创建面向大众的餐饮,大力倡导有奖促销活动等方式,有效达到刺激大众消费的效果;提倡企业利用网络组织开展的团购活动、微博打折活动、微信促销活动、刷二维码等新型营销模式,增大对消费群体的吸引力,进而有效拓展新的增长点。
5.不断改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探究创新城乡资源互动对流,推动城乡经济、文化有机融合的新路径。在充分发挥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正确引入社会资金参与构建新农村的同时,不断促进农民增收模式与消费模式的改善。主要应注重如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大力推動农超对接。可由各地商务局牵头,工商局、农业局、财政局等参与,扩大农产品销售途径,建立产销对接的采购关系,实现农产品零距离流通终与消费,有效缩小农产品物流成本。第二,推动文化体育消费。可由各地文广局、体育局、人力社保局牵头,财政局、商务局等参与,运用政府采购服务模式,扶持民间艺术团体及电影放映公司,定期免费组织送演出与电影下乡,努力提升农村居民文化体育方面的消费在城乡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第三,大力发展乡村夜市模式经济。可由商务局带头,城市执法局、文广局、旅游局、工商局等参与,结合当地农村的优势,在若干个乡村社区重点培植创建具有经营特色的夜市消费场所。有效发挥乡村现有设施吗,在乡村公园、广场等地,举办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夜晚文化演出和社区电影放映以及其它节日庆祝活动,以乡村夜晚文化拉动夜晚经济的发展。
综上,进一步扩大城乡各项消费的措施体系如图2所示。
结论
总之,消费可谓人类生存发展永恒的主题。构建拓展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不仅是我国目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一件当务之急的大事,而且也是我国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助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城乡流通协调发展属于我国社会总体协调发展的关键性构成部分之一,城乡流通协调发展一定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城乡生产要素科学流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途径;努力开创全覆盖与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局面,真正改善农村民生;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最终达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只有构建拓宽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方能从动力源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方能让我国凭借内需为主、以消费作主导,通过自觉、主动的发展模式获得实质性发展,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郝爱民.统筹城乡流通体系的协调机制与路径选择——一个制度分析框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2.王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
3.孙永军.农村消费的影响机制及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
4.徐殿哲.基于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的消费品流通体系总体框架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6(3)
5.姜鑫.构建我国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6.徐娟.当前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1(6)
7.韩春明.建立扩大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长效机制研究[D].渤海大学,2013
8.刘爱玲.扩大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9.王彦庆.中国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
10.李雪铭.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基本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武汉科技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