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容可待成追忆,艺术长青永流芳

2017-02-28钟小琴

求学·素材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浦江陈忠实白鹿原

钟小琴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该名句出自名著《白鹿原》,这部著作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名字——陈忠实。2016年4月29日早晨7点45分,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4岁。

初识·名家第一眼

陈忠实,1942年8月生于陕西西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著作《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已发行逾160万册,先后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追忆·世间再无陈笔翁

他蹲在河堤岸上,拿着烟袋,挽着裤腿,穿着农民的衣着,像冬天麦苗一样。他有着农民特有的忠厚,但眉宇间也透着智慧。

一一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张小琴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用生命在写作,在他的一生里,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文学创作。

一一陕西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雷涛

他的作品写出了人类心灵的秘史,他用作品提炼出这块热土骨子里的精神,他以人格凝聚着这方乡亲骨子里的性格。

——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

作家·艺术长青永流芳

“垫棺作枕”的志向

《白鹿原》的创作,源于陈忠实“垫棺作枕”的志向。陈忠实曾说:“唯有一部被社会认可的大作,才可能让我这双从十四五岁就凝眸文学的眼睛闭得同意。”为了实现这个志向,陈忠实用整整两年时间在长安、蓝田查阅县志。他告别城里的妻子儿女,一个人回到乡下,在自家祖屋里“蹲”了整整四个春秋。为了得到更多更真实的资料,他走访了100多个村庄……于是,一部50万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人物金句:“如果有一天要告别世界,我要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

人物速写:《白鹿原》几乎耗尽了陈忠实的全部气力,却也让他抵达了自己人生的巅峰。也许,我们都应该如陈忠实般,花一辈子做一件事,用自己的人生长度去丈量生活的高度。

“三不”条律,专心“构筑”《白鹿原》

1991年,陕西省酝酿省文联和省作协领导班子的换届,省委有意让陈忠实去省文联做党组书记。当时陈忠实还在乡下写《白鹿原》,他对此事完全不管不问。后来,有人找陈忠实说了此事,陈忠实便写信给省委主管领导,表明自己要专心写作、不愿当领导的意愿。为了专心写《白鹿原》,陈忠实当时还为自己立下了“三不”条律:不再接受采访,不再关注以往作品的评论,不再参加那些应酬性集会和活动。

人物金句:“创作就像蒸馍一样,面要好,酵头要老,工夫要到,气要饱。蒸馍过程中,千万不要揭锅盖,一揭就跑气了。”

人物速写:《白鹿原》的出现,体现的是陈忠实一鼓作气的勇毅,显露的是陈忠实掠过浮华的淡定与从容。

个性创作。“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源自作家海明威之口,陈忠实对这句话非常推崇,他說:“我在初中二年级的作文课上写下第一篇小说时,实际上就开始了寻找,只是那时是无意识的盲目寻找,是从模仿赵树理的语言开始的。许多年后,在经过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的探索,进入到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时,我企图要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句子的欲望是前所未有的。”《白鹿原》的写作过程,是陈忠实真正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过程。

人物金句:“没有个性的作品就跟没有个性的人一样让人难受。”

人物速写:平庸,是艺术的天敌。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无疑就是在寻找自己的风格,寻找一种属于自己的文学表达艺术。

榜单·板凳甘坐十年冷

开篇·速写范本

对积累、保存民族文化并做出贡献的人而言,很多情况下,成就与光环是不成正比的一一镁光灯不停闪烁的地方,未必是文化高地;远离光芒的僻静之处,却屹立着文化高峰。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逝世引来如潮纪念,有人形容陈忠实的离世堪比“中国文坛的天空塌了一个角”,此言不夸张。只是此时此刻,笔者却不能不想起另一些“甘坐冷板凳的‘陈忠实”。他们的名气远没有陈忠实大,但是他们的离去同样令人扼腕,他们的成就同样足以载入史册……

刘浦江/史学研究的寂寞

刘浦江,这位1961年生于上海的学者,仅仅活了54年。在淋巴癌晚期,他用最后的生命冲刺,带领团队完成了《辽史》的修订。相比陈忠实用近十年时间完成《白鹿原》,刘浦江的“冷板凳”或将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他即便“弄成”了卷帙浩繁的皇皇《辽史》,也只能算在相关领域“弄出点声音”,无论是大众,还是媒体,对于它的价值认定,难免存在隔膜和生疏。但刘浦江在这一冷门的领域里,完成了整整一百一十六卷的《辽史》的修订。这部《辽史》跟《白鹿原》的价值一样,是一座“史学丰碑”。

速用·微点评:刘浦江是静静蛰伏在僻静处的“坐冷板凳者”,他足够寂寞,但也足够伟岸。

顾城/文学治学的冷清

用心读过《南明史》的人,都不免惊叹于它的厚重与丰富,其中爬梳的资料,许多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而这些资料,是作者顾诚一个字一个字从图书馆中“抄”出来的。顾诚从年轻时起,就经常一大早骑着自行车,到城里各大图书馆和档案馆去看书、查资料。为了节省时间,他中午就啃个自带的干馒头充饥,直到闭馆才回家。这条看书、查资料的路,不管是盛夏还是严冬,顾诚从未停止过。他耗费十余年功夫,呕心沥血创作出的《南明史》被誉为“南明史研究的里程碑”。

速用·微点评:“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顾诚和《南明史》,一个冷门的人,一本冷门的书,却为我们道出了什么是严谨治学,什么是兢兢业业。

//名词控//

农村文学

又称“乡土文学”。它的出现溯源于20世纪20年代鲁迅的《故乡》乡土文学作家主要指现代文坛上出现的比较接近农村的作家,他们的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看客说]

乡土文学作家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到了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到了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着与坚忍以及他们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随着路遥、陈忠实的远去,农村文学明显遭遇了极大的损失,那些能够潜心于农村生活、书写农村的作家,已经不多了。如今,除了莫言、贾平凹等人仍在坚守农村阵地,还有谁的眼光守望着农村?

当下的农村,是城镇化等改革的新阵地,面临着重大的历史变革,比之前任何一个时期,它都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与书写。陈老走了,书写农村、关注农民挣扎、描述农村原生态的作家,后继有人否?

缅怀陈忠实,同时,我们也期待着,能够有更多的“陈忠实”涌现出来,他们在书写城市、描绘“高大上”生活的同时,关注农村,多反映一下“下里巴人”的生活状态,做好农村文学的继承人!坚守。用文字为农村“发声”

坚守·用文字为农村“发声”

//代表作家//

莫言

莫言因其作品内容充满了“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而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高密东北乡先人的生存状态和民族精神在莫言的多部小说中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莫言在独特而深刻的乡村生活体验中,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写出了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贾平凹

贾平凹的大多数作品也是乡土题材的,但他的意识却不是农民性的。他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观照乡村——从乡土文明中挖掘乡村理想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形式。他对商州故土充满着眷恋与偏爱,他的作品倾注着对民族文化心理、人类文明前景的关注和思考。

路遥

路遥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以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他就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猜你喜欢

浦江陈忠实白鹿原
陈毅颂
春梅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3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4
选自《陈忠实画传》
扩展阅读
参考资料
白鹿原民俗村
浦江县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