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探究
2017-02-28陈玉洁
陈玉洁
[摘要]文章立足于中国目前正处于新常态经济的背景。利率市场化是新常态的重要体现,在这一宏观环境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商业银行面临盈利减少、风险管理和定价能力、业务转型等挑战,结合宏观形势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利率市场化;挑战;建议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079
1 新常态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旧常态”中的商业银行热衷于扩大资产规模,追求扩张速度的提高,往往淡化了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新常态经济下资金流转速度下降,商业银行以往的隐形风险显现出来,如煤炭钢铁房地产等行业产能过剩,风险逐渐暴露,破产企业增多,其风险辐射到多家商业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率2013年为1.22%、2014年为1.54%、2015年为2.39%;交通银行不良资产率2013年为0.26%、2014年为1.25%、2015年为1.51%,浦发银行不良资产率近三年数值2013年为0.74%、2014年为 1.06%、2015年为1.36%,各银行不良资产率都呈现明显的逐年递增态势。不良资产率问题的化解依赖于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在净利息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对各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市场化在这种新常态经济下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1.1 存贷款利差缩减
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普遍在60%~70%,甚至部分高达80%以上,同比明显高于汇丰银行美国银行等国际银行利息收入占比为45%~50%。通过各商业银行的2014年、2015年年报统计看,各商业银行的净利差2015年同比2014年下降。经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对我国四大行检测发现,利率市场化会使得四大行的利息净收入减少一半左右。目前我国银行业以低风险的对公业务为主,未来预计存贷款利差会有100个基点的下降空间(李宏瑾,2015)。我国商业银行将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1.2 利率风险加大
首先,如果资产对利率敏感程度和负债对利率敏感程度不同,则会出现收益波动。如果利率敏感性资产数量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若利率下降,利率敏感性资产先于利率敏感性负债重新调整价格,则贷款所获的利息收入减少而成本暂时没有变化就会使得商业银行的盈利下降;同理,如果利率上升,商业银行獲得更多的利润。即使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相同,也会因为存贷款所依据的基准利率不同而导致存贷款的成本与收入出现空缺。
其次,商业银行可能会调整安全性的经营模式,转而将资金借给风险高、收益高的项目,使得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因此加大了逆向选择风险。
最后,因商业银行长时间受利率管制的影响,缺乏定价理念。在实践中,商业银行依照既定的利率形式,不会衡量成本与收益,所以贷款利率缺乏合理性和弹性。商业银行不重视贷款对象的细分,执行统一的标准,容易降低优质客户的积极性。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不成熟,经常发生一级和二级分行与各支行之间资金的无偿或者低成本的划拨。
1.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业务模式造成冲击
1.3.1 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转型存在风险
中间业务收入稳定、成本低、风险小、附加值高,但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问题。首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结构不合理,业务主要集中在银行卡业务、支付结算和投资银行业务,业务集中使得潜在风险加大;其次,商业银行对一些中小企业以各种名目强制收取中间业务的服务费用,不利于市场的有序发展。
新常态的经济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崛起,并且从线上业务扩展到线下业务,形成越来越完善的与银行业相隔离的清算中心,以放开利率管制为动力的第三方支付蚕食了传统银行业中间业务,即以银联为代表的银行卡业务以及结算清算现金管理业务,互联网金融依托的货币市场基金2015年超过1万亿元。商业银行正受到消费资金慢慢边缘化的危机。
目前可以看出商业银行金融产品正试图涉及投资银行业务、金融衍生工具等领域。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而进行的金融创新产品是一把“双刃剑”,创新的产品虚拟性高,采用高杠杆,也扩大了市场的波动性。
1.3.2 以大企业为主的营业模式亟待改变
首先,新常态经济强调产能高效率的重要性,其中拥有高效率的新型技术企业多是中小企业;其次,大中型企业在利率市场化下大企业议价能力弱,大大缩减留给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最后,大中型企业融资渠道丰富,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针对于银行的融资渠道依赖度降低,他们将更多地寻求低成本的债务融资。但是一般中小企业存在很多问题,资产规模小,缺乏透明度,对其监管起来需要投入比较多的人力和物力,银行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2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的经营对策
2.1 加快业务转型
2.1.1 遵循行业发展趋势
新常态强调环保民生和发展质量,商业银行应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加大对新常态下符合政策要求的行业的融资力度。对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和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行业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支持能改善国计民生的行业,如“三农”、教育、旅游、保障性安居工程、先进制造业、耐用消费品等。
2.1.2 提高中间业务比重
商业银行应开发中间业务弥补传统业务受到的冲击。运用自己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以此收取手续费,风险低,对利率的变化敏感度小,不易受到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首先,各商业银行应夯实抵御经济波动的业务,如支付结算、资产托管、银行卡等业务。其次,因为重组兼并、承销等投资银行业务没有资本损失风险,银行应拓展这部分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最后,重视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开展中间业务,中小银行可以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大型银行可以适当地对客户进行交易性中间业务产品的提供。
2.1.3 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比重
银行应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度及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应区分针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不同的战略方案,将不同的业务细分为不同的类别,可以为中小型企业设立一个中小型企业贷款部门,针对不同类别的客户实行不同的政策,实行差别利率,着力于对中小型企业贷款的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拓宽中小企业的市场。
改进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审机制和流程。为了降低征信成本,可以通过对群众信用的整合来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中小企业风险比大企业要高,所以要有效甄别优质的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开发相适应的融资平台,对待不同行业,不同信用特点的中小企业有分类化的管理,也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激发中小企业的潜力,促进商业银行的发展。
2.2 加强利率风险防控
第一,我国已经建立了利率定价机制,引进了贷款基准利率集中报价、发布机制。对于非自律机制和集中报价系统的银行而言,也需要加强利率定价自律,做好优惠利率报价工作,建立不同的利率定价机制。第二,利率市场化带来利率变动更加频繁,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利率预测能力,增强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准确预测利率变动水平、方向、利率结构变化及周期转折点等。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使得重新定价的利率敏感性负债和重新定价的利率敏感性资产相互匹配,减少利率变动对盈利的影响;第三,结合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灵活运用远期、期货期权、套期保值等工具对冲规避利率波动风险,对利率风险进行组合或分解,由被动风险管理转向主动的风险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课题组.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及其风险防控的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出版社,2014(9).
[2] 巴曙松,严敏,王月香.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
[3] 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银行业探究,2015(2):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