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简单平实的语文课堂
2017-02-28杨月玲
杨月玲
语文课堂应该紧紧围绕“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八个字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同时进行情感陶冶和精神家园的建设。遗憾的是,现今语文教学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的过度使用,替代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繁多的教学环节,浮光掠影,虽面面俱到,但不能留给学生深刻的印;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布置一个个陷阱,设置一处处障碍,让学生去碰、去钻,面对必须落实的生字新词教学却似蜻蜓点水,读书写字也是徒有形式,不求实效。
在一线上课十多年的我,看着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从“一言堂”的分析讲解,到“语言文字训练”大行其道,再到“自主、合作、探究”如火如荼。“语文课,我越来越不会上了!”是我们一线老师最真实的想法了。
对于我们的乡镇小学,我认为要从学生出发,追求简单平实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习语文,用好语文。
一、语文课堂要“实”
一次外出学习,听黄老师执教的《识字4》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课堂,而不是作秀的课堂。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牢牢抓住了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一张简单的黑色卡纸,画上工整的田字格,老师一筆一画地引导学生进行“生”的书写。教师示范后,再请学生书写,最后在田字格书写。整个指导的过程十分具体。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话,我根据自己写字教学的经验,认为每次提笔写字时,教师要强调学生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在写字时,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如“生”是独体字,写好三横是关键,三横的长短有变化。长竖是压线笔。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范字进行比较,那就是眼到。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只要每次的写字教学落到实处,学生一定会对汉字的结构、形体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只有简单才不花哨,只有落实才会有效!
二、语文教学要“读”
如今的一些课很具观赏性,情感浓烈,课堂饱满而灵动,预设的美句一段段倒出来,预设的资料一个个呈上来,执教的老师意气风发。一堂课下来,看似完美,可又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听某公开课,开课初就让学生欣赏十五分钟左右的影片剪辑,课文内容学不到十五分钟。这样的课堂很难谈得上是在老老实实地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曾说:“语文教育应该拒绝“精彩”,语文课堂应该是静静的,学生们静心读书、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踊跃发言,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精彩。语文课堂的良好状态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贾老师的课,没有炫目的课件、刻意地表演,没有煽情的语言、大量的拓展。他的眼里都是孩子,一切预设生成、细节处理都是为了孩子。
例如,在教学《搭石》一课,要学生挖掘助人美,那就要咬文嚼字了。课文描写到这样一处美景:“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体会句子时,我紧紧围绕“伏”及“理所当然”这两个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感悟课文。围绕“理所当然”的训练巧妙地整合了文章中所有的人情美,既深化了课文,又进行了人文教育。
三、课堂练习要“精”
语文课要追求扎实有效的课堂,这话谁都会说,但我们的语文课上到底有多少属于无效或者低效的教学,我们的语文课上有多少训练是蜻蜓点水?我们往往心中无数。经常外出听课发现,老师的随堂练习是“拿来”主意。随便一本练习就放到投影上让学生完成。试问这样怎能达到课堂的高效呢?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我校一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总结练习:
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然没有改变:家家户户依然_________,迎接我们的主人依然__________,满街的窗子前依然__________这境界依然______________,那就是______________。
这样的课堂练习既能检查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掌握,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说读写”就很好地落实到课堂上。
四、课堂评价要“真”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上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发展,允许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但不知从何时起,原本富有真情和激励性的评价变得虚伪了许多:教师不管学生的说法是多么肤浅,和自己的观点多么相左,多么远离文本的教育目标,都只有加以肯定、表扬的义务,而没有加以批评、纠正的权利。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们,可能变得越来越浮躁,是非辨别的标准也会有所混淆。因此,课堂评价不应只是一片赞扬声,也应有否定和纠正。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优缺点,应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学生在教师客观、适宜的评价下,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就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近,阅读了这样一个课例:《滥竽充数》教学接近尾声,老师再次要求对南郭先生进行评价。有一位学生语出惊人:“南郭先生其实也很聪明,他吹竽的动作装得像模像样,很长时间没有被发觉,不是很聪明吗?”其他学生也附和着:“南郭先生很会利用机会,混进齐宣王合奏的乐队中。”“南郭先生很知趣才及时离开了,避免了齐湣王听吹独奏时出洋相。”
教师是这样处理的:对于学生对“聪明”的理解,教师可以暂缓评价,然后组织学生探究、评议:“这篇文章是在赞扬南郭先生吗?你认为把‘聪明换成什么词更恰当?”学生自然会想到“狡猾”“弄虚作假”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和评价就水到渠成了。
我们在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文本的人文内涵,应该守住文本价值取向的底线。
课堂应该是简单真实的,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要落实好“听说读写”,要适应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让学生真情流露,教师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真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质朴和实效吧!这样我们老师,我们的孩子才会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长宁中心小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