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能迁移规律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探讨
2017-02-28王远
王远
摘 要:技能迁移规律是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合理掌握和运用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迁移规律,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方法,也是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技能迁移规律;体育教学;应用
一、前言
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新问题的解决总会产生各种影响,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知识与知识、技能与技能之间往往有许多共同或相似因素,在共同因素占优势,不同因素显而易见时,常常产生正迁移。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它往往发生在彼此相似的知识和技能之间。当新旧技能相关联的部分在结构上相似却本质不同时,原有技能往往就会先入为主,新技能常常被理解为原有技能,或者学习者意识到新旧技能间有些不同,但不能具体指明本质区别之所在。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新技能向类似的旧技能还原,从而出现负迁移。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新技能的形成会发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现象。如跳远教材中,学生学会了蹲踞式跳远后,再学习挺身式跳远,助跑、踏跳与落地动作可以完全照搬,学生一点即通(正迁移),而空中挺身动作则要明显受到“蹲踞式”的干扰(负迁移)。又如技巧教材中,学生学会了后滚翻后,再学习直腿后滚翻,中部的滚动与推手动作可以直接迁移(正迁移),而两头动作则易发生干扰(负迁移)。这种现象在运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技能迁移”。
二、什么是技能迁移规律
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由生疏到熟练逐渐发展的过程。它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大脑皮层建立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根据条件反射泛化原理,相似刺激物可以引起类同的反应。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两种技能刺激物和反应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它们对人的心理有共同的要求,就可以产生相互的迁移;如果两种技能刺激物和反应方面有不同的成分,对人的心理又有不同的要求,它们之间就有相互干扰的可能。两种技能在刺激物和反应方面有共同因素和不同因素,这些因素是两种技能可能发生迁移和干扰(正负迁移)的基本条件。因此,认清技能迁移的实质和规律对我们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各项动作技能的正迁移,避免各种不利于学习的负迁移,对学生顺利地进行新动作技能的学习,加快动作技能的准确掌握和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
三、技能迁移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應用
1.合理地组织安排教材,把同类和类似的教材安排在一起,逐步实现教材最优化,容易让学生发现教材的公共因素,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学生的认识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与教师的教学过程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编写教学进度和安排技术教学顺序时,对技能迁移要有一个总体和系统的设想。合理的教学顺序应在学年、学期教学计划和每堂课的安排中体现。在学年、学期计划安排时,应使各项教材前后衔接、逐步提高,并使各项教材之间互相促进。在每次课的安排时,要精选教学内容,把那些刺激相似、反应相似的技术动作尽量安排在相邻的位置教学,使其获得较大的迁移效果,而把那些刺激相似、反应不同的有关技术尽量错开安排,以避免或减少它们之间的互相干扰。如在篮球教学中,先教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紧接着学习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就有利于两种技能的相互迁移。而行进间双手胸前投篮的教学应与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错开安排,以利于学生在初学阶段较快地掌握技能,这对他们后一阶段的学习将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处理好有负迁移因素的教材之间的关系问题,对这类教材,在每节课或者相邻课之间的教材搭配时,不要同时出现。因为学生在学习和理解一种新的动作技能时,必然要同已知的熟悉的知识、技能进行比较,对新旧知识、技术、技能加以辨别,而这种辨别只有在已学到的知识得到强化,并理解了它们的内在联系之后,才是清晰、有效的,否则这种辨别易含糊不清,产生混淆和干扰。例如,在一堂课中把急行跳远和支撑跳跃这两个内容搭配在一起,或放在相邻课中,就会由于它们在结构上相似和在“助跑——踏跳”上矛盾,而导致学生难以对一个技术达到“概括”的程度,也难以深刻理解两个技术的关系,就容易产生干扰。
2.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指导
迁移现象是否发生,首先取决于新旧技能之间有无共同因素,共同的成分越多,一种学习就越能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迁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比相似的学习情境,挖掘它们的相同成分,以创设积极的迁移氛围,继而引导学生产生学习的正迁移。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指导,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能对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运动技能的掌握,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作用。比如,在教学开始阶段,可采用降低速度、缩短距离,减小动作用力与动作幅度,降低难度和采用分解诱导等多种方法,对动作的难点与关键环节进行强化刺激。同时要注意所采用的练习要与正式技能的刺激反应相似,符合内在联系,并做到逐步提高。如篮球教学中的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动作,初学时动作难度较大,在教学中我采用徒手三步上篮模仿练习,自抛自接三步上篮,慢运球三步上篮的分解法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再逐步过渡到完整技术练习,这样不但缩短了掌握完整技术的时间,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并且,由于迁移往往呈现双重性与复杂性,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各项运动技术动作之间存在着相似或相关的技术环节,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例如,篮球教材中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球与行进间双手低手投篮之间的技能;田径教材中的投掷手榴弹与投掷标枪之间的技能,它们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通过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抽象概括,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处,可以为学生原有技能的迁移创造有利条件,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学会新的技能。endprint
3.注重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概括能力
迁移的“概括化理论”认为:学习迁移的基础在于概括,而概括则是揭示本质联系的结果。概括性越高,知识系统性越强,解决新问题时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越高,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越强。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整理、归纳,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以取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促进学习的正迁移。
这就要求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去分析、理解和体会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将其理论和动作熟练地说出和做出。学生对已学技能的内涵和动作原理理解得越深,就越能运用自如,也就越能引起迁移。“一个优美娴熟的动作往往就是一个高质量的概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加深对技术原理的理解,使学生清楚地认识不同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本质差别,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促进动作概念的掌握,并引导他们分析新旧技能之间的异同,这样就能使学生在技能的学习中较好地排除干扰,加速技能的掌握。如在排球的垫球教学中,通过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的有关力学理论,来调整好球出手时的角度和控制好用力的大小,同时培养学生运用技术原理指导自己的技术实践。这样不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球的飞行弧度与落点,而且使知识技能前后连贯纵横沟通。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只有学生的心理积极作用于环境,其认知发展才能顺利进行。只有当学生对环境的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时,其认知结构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学生在学習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学习的迁移。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更有利于已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正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随时调整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如学习信心、紧张程度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比如在课前认真做好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又以自己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蔼可亲的态度、热情友好的语言、新颖有趣的组织手段和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课上情绪活跃,富有联想,思维敏捷,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和使他们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技能,这样就能有利于促进技能的良性迁移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小结
技能迁移规律是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规律,它表现为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或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关系。合理掌握和运用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迁移规律,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和重要方法,也是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因此,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项目、不同运动技能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合理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对已有知识和技能的概括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强化各项动作技能的正迁移,尽可能地避免各种不利于学习的负迁移,对学生顺利地进行新动作技能的学习,加快动作技能的准确掌握有着重要作用。这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冯忠良.学习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李建国.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9.
3.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0.
4.莫雷.论学习迁移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6.
5.张卫,郭淑斌.问题解决的类比迁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97.6.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大荆镇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