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现代诗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2017-02-28李巧兰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致橡树现代诗歌教学设计

李巧兰

【摘 要】现代诗歌以其内容之深广、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使学生在认知上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现代诗歌教学方式单调、乏味,在索然无味的讲解中,师生都渐渐远离诗歌,陷入了教与学的泥潭。现代诗歌的语文要素和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开辟了中职语文现代诗歌教学全新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突破传统诗歌教学的瓶颈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现代诗歌;致橡树;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2-0094-03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教”传统。而现代诗歌最具有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更加需要现代诗歌的滋养。现代诗歌以其内容之深广、手法之多样、表现力之丰富和意境之高远,使基础相对较差的中职学生在认知上有了一定的难度。传统的现代诗歌教学方式使得师生都渐渐远离诗歌,陷入了教与学的泥潭。信息技术就像是一缕清风,使得平静如死水般的现代诗歌教学掀起了美丽的涟漪。下面以中职语文现代诗歌《致橡树》一课为例,浅谈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现代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创设朗读情境,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对诗歌朗读缺乏兴趣,而且由于教学资源局限等问题,诗歌朗读仅仅停留在范读、跟读此类单一的形式,难以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熏陶。因此,多层次的朗读情境的创设至关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可以通过音、视、图等多种媒体形式立体地创设朗读情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朗读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朗读环节。

(1)听读环节。《致橡树》配乐诗朗诵,唯美的画面、感人的音乐、名家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中,帮助他们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

(2)自由朗读环节。让学生在放声自由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语气、语调和重音,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和感情。同时,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以便发现朗读问题。

(3)朗读测试环节。主要采用人机互动的方式,运用Flash对诗歌读音和节奏进行测试,让学生在互动中扫清读音和节奏的障碍。

(4)析读环节。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分层析读达到读出诗意的目的。教学环节上设计分段品读、完成思考题、表达思想、练习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和意境。

(5)诵读环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选择喜欢的语段和喜欢的配乐,朗诵诗歌,录制并上传到朗读讨论区,在自主探索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情感美。在反复诵读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朗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建诗歌意境,帮助学生领略诗歌情感

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利用图像、音乐、文字、动画的处理,以立体的、全方位的视听效果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在《致橡树》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播放了爱情主题的歌曲《梅花三弄》,吸引学生从音乐的层面感受爱情的美好,进而导入新课。然后播放配乐诗朗诵《致橡树》,音乐、色彩、画面、情感兼美的Flash创设了浓浓的诗歌气氛,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世界,走近作者的爱情。教学设计中,笔者运用了三种方法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领略诗歌的情感。一是通過字句去建构画面,学生在诵读中想象诗歌的画面,在脑中建构出画面,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二是关注意象去体味情感,在设计中,把事物的具体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发现事物本身的特点,然后再联系作者的情感,建构它们之间的联系,体会意象在表达诗歌感情中的作用。三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了学生自主选择画面、语段、背景音乐进行有感情的诗歌朗读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发挥自主性,进行搭配并带有感情地朗读,从而营造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抓住诗歌的美点、疑难点等创设问题是理解诗歌的关键。现代诗歌《致橡树》的教学重点是对诗人爱情观的理解,难点是意象象征义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理解诗歌的内涵。在诗歌的第一层,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二是作者通过这些意象否定了哪些世俗的爱情观?学生通过回答问题,理解作者否定的爱情观是什么。在诗歌的第二层,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一是诗人用哪两个意象表达自己的爱情?二是他们分别象征着什么?三是作者向往的爱情是什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很轻松地得到答案,了解作者所追求的爱情是什么。通过以上两个层次问题的设置,学生能够很快地了解诗歌的内涵以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理解意象象征意上,设计了意象连线环节,通过图片观察具体事物的特点,联系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它的象征意义。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意象的象征意,达到教学目的。

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设置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学生感兴趣才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参与进去;二是让学生有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三是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分层进行设置,由易到难、由点到面,让学生能够逐步深入了解所学内容。

创设活动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成为主动参与、选择和探索的主体。在课前预习部分,笔者设计活动任务,让学生通过学校的语文网络教学平台或网络获取所需资料,培养学生自主从网络获取资源的习惯。

在《致橡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浏览教学网络,了解作家作品、诗歌创作背景等相关资料,这样学生既可以提高搜集、整理、筛选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为课堂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在人机互动方面,笔者设计了朗读测验和互动游戏,学生在互动中对于自己的表现很快就能得到反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在朗读测验环节,笔者分别设立了读音以及节奏的互动游戏。在理解诗歌意象的过程中,设计了诗歌意象连连看游戏,让学生在充分的人机互动中鉴赏诗歌。师生互动方面,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学生面对思考题能够积极思考与交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交流,笔者设计了朗读交流区和主题讨论区。在朗读交流区,学生在教学平台上注册自己的账号,按要求上传自己的朗读作品。同时,可以看到其他同学上传的作品,对于其他同学的作品可以给予评价并和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平台上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价和打分,同时推荐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观摩。在主题讨论区,学生可以推荐自己喜爱的爱情主题的诗歌,同时附上自己的推荐理由,以便其他同学观摩学习。学生还可在此表达自己的爱情观,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适时地进行引导。学生可以分别在这两个讨论区中分享交流彼此的成果,取长补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广泛吸收多方面学习资源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致橡树》一课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笔者设计了诗歌论坛和诗歌推荐。在诗歌论坛中,学生可以互相推荐优秀诗歌并发表观点,在推荐过程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诗歌推荐模块,推荐了同主题、同类型诗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鉴赏,从而体会现代爱情诗歌的美好情感。

完成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学成果评价

在教学网络平台上的实时评价和记录,可以帮助教师评价某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完成课前布置作业、展示成果的方式,评价学生作品及其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学生完成析读部分的思考题,检验学生学习过程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通过上传朗读作品以及学生根据朗读评价标准进行的评价反馈,检验学生对于朗读掌握的情况。通过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评价学生小组合作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及时检验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在教学设计是否运用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中的实施是否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经过教学设计的课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

信息技术使得中职语文的现代诗歌教学不再索然无味,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

参考文献

王毅丹. 中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D]. 中国知网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04).

唐俊龙. 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D]. 中国知网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01).

孔志新. 运用情境教学提高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Z]. 广州市语言文字网.

林亚娟. 信息化建设在中职校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语文,2007 (03).

猜你喜欢

致橡树现代诗歌教学设计
舒婷《致橡树》(节选)
英语现代诗歌对物的观照及其诗意生成
“不”与“无”的奥秘——评王学东诗集《现代诗歌机器》
体验的真挚与表达的超越——王学东《现代诗歌机器》观察
致橡树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高中语文中《致橡树》文本细读兼论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