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鲁锦艺术创新设计的应用研究
2017-02-28李学伟王秀芝
李学伟, 王秀芝
(德州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设计与产品
当代鲁锦艺术创新设计的应用研究
李学伟, 王秀芝
(德州学院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德州 253023)
鲁锦是齐鲁大地上一朵色彩绚丽的艺术奇葩,在中国民间造物艺术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梳理汇总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解读了鲁锦艺术的文化性格。研究认为,鲁锦的创新设计可通过突出鲁锦二次设计,实现外观再造设计、汲取民间文化精华,开发鲁锦服饰设计、整合设计资源,再造鲁锦跨界设计等再设计方式来展开。此举将对于拓展与延伸鲁锦艺术的设计生命,实现其在当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丰富当代产品设计形态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锦再设计;艺术特征;开发思路;二次设计;服饰设计;跨界设计
鲁锦是齐鲁民间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千百年来流传至今。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人与自然和谐依存的生态绿色理念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热议的主题,由此带来的文化思潮也造就了艺术设计与时尚界再设计,并逐渐成为一种创新风尚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新锐的造物态度在一次又一次的隐身与转身后,以迥然的造型与设计品格展现了设计的魅力,在赋予了产品设计鲜活创意形态的同时,也促使鲁锦艺术不断审视自己,深刻影响着鲁锦自身设计取向的思维变革。因此,站在当代背景之下重新审视鲁锦艺术的文化记忆,以此实现鲁锦符号的设计再生与当代产品设计的应用创新。
1 鲁锦艺术特征
鲁锦艺术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一脉相通,它是有关于民间信仰、情感心理、精神操守的文化集合,以一种简洁化的造型、装饰性的色彩、风格化的技艺表达,构造了独具特色的形式意味,并在那些富有张力的乡土面孔符号中诉说着对于淳朴生命的挣扎与希冀。主要特点是:
1)几何化的纹样造型:纹样具有现代视觉构成的风格感受,线条层次分明、聚散有度,形成了富有节奏感的立体之美[1],如图1所示。2)生态色彩的装饰韵味:以自然生态染料为主,讲究轻快与浓重兼取的色彩次序与单纯装饰的配置,设色概括大气、错落有致、艳丽鲜活、烘托出诗意化的装饰用色品质与意境,如图2所示。3)风格化的工艺技术之美:采用纯手工制作,形成了几十道标准而繁琐的工序,并通过不同子工序的即兴发挥,在手掷足踩中织造出风格鲜明的艺术世界,如图3(徐思民拍摄)所示。4)寓意悠长的情感世界:鲁锦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精神世界,以“借物言志”“托物达情”的方式诉说着对于生命信仰、生存与繁衍、避邪消灾、祈福纳吉等齐鲁民俗乡土质朴的情绪,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企盼与追求[2]。
图1 几何化的纹样造型Fig.1 Geometric pattern model
图2 鲁锦色彩配置Fig.2 Color configuration of Lu brocade
图3 鲁锦织造工序实景Fig.3 Weaving process of Lu brocade
2 鲁锦再设计
再设计(redesign)理念源于2004年4月由日本设计师原研哉策划的21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的展览活动。它的本质是通过倡导回归到问题的原点,审视人们周围的设计,对身边所使用熟识物品的陌生化,去重新思考日常生活与人类的未来,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在差别化的比较中探寻设计的本源[3]。
鲁锦再设计是通过对于当前设计实践的反思,在回归传统文化情感与探究时代设计文化态度中,发掘鲁锦艺术与当代设计的艺术融合取向,推进鲁锦服饰创意设计,形成一种向善、向美的服饰设计意境。同时以鲁锦艺术的再造手段不断探索适应与当代审美和消费心理的产品设计形态,实现与其他造物设计的和谐共生,满足个性化审美与消费需求[4]。
3 鲁锦艺术的再设计开发思路
融文化心理、设计情感、生态血脉的鲁锦艺术,如何传承其艺术形式,关键是在文化内容与形式找到它与当代艺术设计的内蕴联系,以其自身的活力构造出新生的设计形式。
3.1 突出鲁锦二次设计,实现外观再造设计
面料二次设计是对近年来生态时尚理念的延伸,它成为了服饰设计与制作的有效补充,代表了当今面料设计的发展潮流。所谓鲁锦面料二次设计,即结合与运用造型、色彩、材质等各种工艺技法对鲁锦面料的表面性能进行创意改造,使其在外观视觉发生形态变化,创造出新颖别致的设计美感效果,以此拓宽其应用范畴[5]。主要包括三种方法:一是加法设计,包括刺绣、折叠、缝缀、编织、打褶等;二是减法设计,包括镂空、电烫、烧洞等;三是其他手法,包括印染、数码印花、手绘、立体造型等,如图4所示。图5为运用鲁锦服饰二次设计应用,采用折叠技法使得鲁锦面料从平面走向立体,强化了对于设计主题的呈现,在服饰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鲁锦面料二次设计突破了设计再造的形式,使面料赋予了新视觉与新触觉,产生了愉悦的感受,既承载了生态自然美的价值,又符合了当代人们对于视觉审美的需求。
图4 鲁锦面料二次设计Fig.4 Secondary design of Lu brocade fabric
图5 鲁锦服饰二次设计应用Fig.5 Secondary design of Lu brocade clothing
3.2 汲取民间文化精华,开发鲁锦服饰设计
鲁锦呈现了民间文化本质特色,吸取其艺术养分,萃取其设计元素的精华与神韵,融入当代时尚服装造型中,以浓厚的民族艺术意味提升服装产品设计的品质。1)鲁锦服装廓形的形态化。一是将鲁锦大面积直接应用在服装的整体造型中,赋予服装造型兼具柔美舒展与立体干练的气质风貌;二是将鲁锦应用于服装局部造型。通过局部细节多变的比例分割,虚实的形神组合,呈现出多变的形态外观与设计的趣味感,如门襟、衣领、肩部、腰部等[6],见图6。图7为鲁锦服装整体造型设计,将鲁锦整身装点、服饰设计呈现出和谐与优雅的视觉美感,既实现了鲁锦纹样的构成特征,也使得现代服装立体造型结构特征得到了强化,形成了合理的设计效果。2)鲁锦色彩配置方式的重构。色彩是鲁锦艺术的灵魂,当前服饰设计色彩多趋于流行因素的选择考虑,呈现的是对于个性美色彩的强调。因此,重构鲁锦用色设计效果,在强调以高对比配色为主导型的鲁锦色彩品格时,着重凸显其色调性格气氛,利用色彩平展与叠加的结构塑形等基础方式达到色彩动静与平衡的美学张力,寻求与当代服装时尚设计在色彩视觉上的美感关联[7]。图8为鲁锦窗户楞纹样休闲装设计,统合色彩面积比例的分配方式,以红、蓝、黄等色彩对比与弱化处理的有效组合,整套服装色彩显现了交错装饰为基调的形制意蕴。3)鲁锦纹样意境的情感放大。鲁锦纹样凝聚了特定的精神含义,极富情趣感染力。当前有关于个性时尚、文化意境、审美愉悦的设计形式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已成为设计师表达服饰魅力创作的核心形式之一。因此,通过鲁锦纹样创新设计意境,应努力彰显其客观属性,提炼鲁锦符号涵义,采用放大寓意、抽象、类比、置换、联想等设计手法,以温婉地情感萌发表达鲁锦寓情标识,凸显对于吉庆祥和、求福避祸等生活情感与审美情趣的愿望,营造更为深层次的互动造物形式,完成意境到形态转化,实现与当代服饰意境设计的重合。图9为鲁锦席纹创意装应用,以纹样直接提取的构造方式装点在衣领、袖口等部位,设计服装不仅呈现出动感的状态之美,而且通过鲁锦赋予的美好寓情意境,将设计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彰显,联想意味浓厚。4)鲁锦制作工艺的革新。鲁锦是一种生态工艺载体的呈现,制作工艺极富地域特色,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由于自身工艺上的一些弱点制约了其发展空间。因此,再造鲁锦工艺,一是织造结构的深度加工,实现纤维性能的改进,优化加工染整技术等再处理方式,改良鲁锦产品织造幅窄、色牢度差、纹理粗糙、耐用度低等一系列问题,推动其产品品质向深化延伸,以此展现一种更为健康绿色的工艺性情[8];二是装饰技法的再造,采用缝补、拼接、缀物等多种工艺技巧重组,以立体装饰的设计形成肌理触觉之感,塑造服装外貌效果。图10为丝绸连身裙装,采用局部分割与拼接的装饰设计,通过鲁锦与丝绸面料的组合设计,不仅营造了丝绸连身裙装视觉聚焦,而且与当下流行设计回归自然生态的新主张相得益彰。
鲁锦是一种生活观念的生动诠释。当前重新解构鲁锦设计形态,着重其设计本源的体察,民间设计元素的凝练,民族情感信仰的升华形成设计潜能的汇聚,必将演绎出与当代服装在设计理念上的交响乐章,以全新的形式再现当代服装设计创新。
图6 鲁锦服装廓形的形态化Fig.6 Form of Lu brocade clothing profile
图7 鲁锦服装整体造型设计Fig.7 Overallmodeling designof Lu brocade
图8 鲁锦窗户楞纹样休闲装设计Fig.8 Casual clothing designof Lu brocade windowslenz pattern
图9 鲁锦席纹创意装应用Fig.9 Creative outfitapplication of Lu brocadematting pattern
图10 丝绸连身裙装设计Fig.10 Silk dressdesign
3.3 整合设计资源,再造鲁锦跨界设计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领域在逐步扩大和深入,需要设计解决的功能问题日渐复杂,这就需要搭建一种互动的、利于沟通的设计创新平台[9]。随之跨界设计应运而生,日益成为国内外设计领域的新风尚,为时尚圈带来超预期的人气与价值,开创了全新的艺术设计式样。
跨界设计是基于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精神和情趣、消费需求的特定产物,它游弋于各种艺术形式间,带来了设计效果的对撞感、迭加效应,把创意设计之风吹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当下谋求鲁锦设计开发,通过跨界设计再造,拓展其应用到工业设计、生活用品、室内设计服饰品等不同领域的产品设计中,寻找共性与之形成联合设计创新,在完成鲁锦产品的传统功能外,也为当代产品开发提供了设计惊艳之举,带来了各自发展的商机。1)鲁锦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开发。当代生活用品在依存实用性的基础上越来越追寻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艺术视觉的愉悦感呈现为一个明显的标志。创新日常产品设计开发,以透过鲁锦纹样的形态、色彩、质感的造物表达,催生具有雅致、时尚的意境设计效果。图11为鲁锦日常用品设计,通过鲁锦的不同分割与组合布局,在肌理与材质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现了物象的装饰新价值,映衬出产品设计的鲜活质感。2)鲁锦室内设计开发。运用鲁锦设计独特的视角,将其穿插在室内其间,以对于田园之味与温暖记忆的情感暗示再造符号特征,衍生出一种齐鲁特有的乡土人文气质[10]。图12(苏维设计)为鲁锦合斗纹应用再造,糅合了鲁锦吉庆观念渗透到书房的空间之中,在浓郁表象之外超越了基本的实用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功能与审美等现实问题,达到了传神的再设计意境。3)鲁锦草编设计开发。鲁锦与草编设计存在着天然的原有生态共性,将两者加以融合积淀与体察这种人性化的设计气质,汲取他们相互间的创意与灵感,结构与工艺特色,展现出艺术语汇的交替之美,构造了鲁锦意味的直观产品设计。图13为鲁锦草编制品中的设计应用,透过草编结实而立体的轮廓,用鲁锦意境化的节奏与简洁米黄色映衬出强烈与厚重的质感特征对比,赋予了草编设计非常雅致有趣的视觉层次感与肌理触觉的现代美感。4)鲁锦平面设计开发。透过鲁锦传统图色形态,承袭鲁锦特色工艺,转换鲁锦古韵之情,进行重构再设计。
图11 鲁锦日常用品设计Fig.11 Daily necessities design of Lu brocade
图12 鲁锦合斗纹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Fig.12 Application of Lu brocade Hedou patternin interior design
图13 鲁锦在草编设计中的应用Fig.13 Application of Lu brocade in the straw design
以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深化对于鲁锦艺术的归属感与认同感,用传统与现代、时尚与生态解决当代平面设计流于简单化和肤浅化等实际局限性问题,创造出更具内涵的形式,实现设计意义的升华。
鲁锦跨界设计是对当代设计文化的一种全新诠释,也为自我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鲁锦在与不同设计形式相互融合的再设计过程中,不仅可以突破自身设计的固步自封状态,而且将成为推动其他艺术门类设计形态创新的驱动手段。同时对于消费大众而言,鲁锦跨界产品设计既满足了他们内心对于往事情怀的追忆,还送上了别样的视觉新感受[11]。
4 结 语
鲁锦以饱含情丝的造物观念诉说着千百年来对于齐鲁这片土壤的生存热情。它们在以形表意、以意造型的文化塑造中形成的对于生活超然态度的感悟与温暖情感的记忆,至今依然深深扎根于当代山东百姓日常生活中。实现鲁锦艺术创新,采用鲁锦二次设计再造、鲁锦服饰的设计开发、鲁锦跨界设计等方式深度挖掘其所承载的文艺魅力。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突破其设计形式的改变,以一种更为个性、直观设计效果展现出经典与时尚交融的形象美感,实现鲁锦艺术的持续发展,满足当代消费者对于精神与文化的需求。
[1]任雪玲,葛玉珍.鲁锦的艺术特色及基础纹样解析[J].丝绸,2009(6):45-48. REN Xueling, GE Yuzhen. Lu brocade’s art features and analysis of basic patterns[J]. Journal of Silk,2009(6):45-48.
[2]孔新苗.齐鲁民间造型艺术[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52-164. KONG Xinmiao. Qilu Folk Plastic Art[M]. Ji’nan: Shandong Pictorial Press,2005:152-164.
[3]陈君.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当代“再设计”[J].文艺研究,2012(5):137-139. CHEN Jun. Culture heritage and contemporary redesign of traditional handicraft[J]. Literature & Art Studies,2012(5):137-139.
[4]毛立辉.跨界设计: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J].中国服饰,2012(11):21. MAO Lihui. Redesign: a new attitude to life[J]. China Fashion,2012(11):21.
[5]许栋樑,任珊.服装面料的二次创意设计[J].纺织学报,2016(1):127-131. XU Dongliang, REN Shan. The secondary creative design of clothing fabric[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6(1):127-131.
[6]钱欣,赵萌.鲁锦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学报,2010(5):98-99. QIAN Xin, ZHAO Men. Application of Lu brocade patterns in fashion design[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0(5):98-99.
[7]任雪玲,洪凭,屠恒贤.鲁锦溯源及其艺术特色[J].纺织学报,2008(3):51-55. REN Xueling, HONG Ping, TU Hengxian. History and art characteristics of Lu brocade[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08(3):51-55.
[8]陈玉,韩波.鲁锦产品的开发与手工技艺生产性保护[J].山东社会科学,2012(5):91-94. CHEN Yu, HAN Bo. The products development and handcraft productive protection of Lu brocade[J].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2012(5):91-94.
[9]曹雯涵.跨界设计:设计对新时代的回应[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2):69. CAO Wenhan. Redesign: design response to the new era[J]. Popular Literature and Arts (The Academic Version),2014(12):69.
[10]付彧.手工艺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5,36(24):115-118. FU Yu. Influence of handicrafts on modern design[J]. Packaging Engineering,2015,36(24):115-118.
[11]石晨旭.从跨界设计概念的提出看中国设计自主性的崛起[J].美术观察,2013(2):17-18. SHI Chenxu. Look from autonomy rise of Chinese design base on concept of redesign[J]. Art Observation,2013(2):17-18.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innovative design of contemporary Lu brocade art
LI Xuewei,WANG Xiuzhi
(Colleg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 Engineering,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253023, China)
Lu brocade is an art miracle with gorgeous color in the Qilu earth.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folk creation art in China. This paper further interprets culture character of Lu brocade art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many times and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The research thinks that creative design of Lu brocade can be carried out through highlighting secondary design of Lu brocade, implementing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appearance, drawing the essence of folk culture, developing Lu brocade clothing design, integrating design resources and reengineering cross design of Lu brocade. This will have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xtending design life of Lu brocade art,realizing its application value in modern clothing design, and enriching design form of modern products.
Lu brocade redesign; artistic features; development thought; secondary design; clothing design; cross design
10.3969/j.issn.1001-7003.2017.02.010
2016-06-21;
2016-12-11
山东省高校科研发展计划项目(J15WF11);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项目(ZD20161008)
李学伟(1975-),男,讲师,主要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研究。
TS941.15
B
1001-7003(2017)02-0050-06 引用页码: 0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