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江立体治理新模式

2017-02-28

湖南水利水电 2017年1期
关键词:桃江县县政府立体

(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北京市100036)

桃花江立体治理新模式

王誉翔

(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北京市100036)

湖南省桃江县加大财政投入,整合部门资金,全方位、多部门立体治理桃花江,并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立体治理小流域的新模式。

小流域立体治理模式

1 概述

桃花江又名獭溪河,属资水一级支流,位于湖南省桃江县境内。该江全长57.2 km,流域面积407 km2,全流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69亿m3,多年平均流量11.68 m3/s。出口从桃江县城汇入资江。桃花江是历史名江,上了《中国名胜辞典》。史载:“桃花江之为名胜,自古已然”。古时两岸多种桃花,早春花瓣漫红,桃汛水涨,俗称桃花水,史称桃花江。屈原曾放逐至此,在桃花江出口建有屈子庙、问天阁、跃龙塔等等,一直是古今的旅游胜地。20世纪30年代,著名作曲家黎锦晖先生写了一首《桃花江是美人窝》,唱遍了东南亚各国,桃花江更加闻名遐迩。然而,这样一条美丽的名江,在当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人们过多的对自然索取,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几次大洪水中,新修河道全线冲毁,大型缺口达20多处,冲毁两岸农田4万多亩,在2010年年底前,还有5处缺口无法恢复。该江源头开采小锑矿、小钒矿、小石灰矿等11处,源中两岸建小纸厂24处,源尾出口垃圾成堆,污水直排。县卫生防疫部门现场采样化验,砷、氟和菌落总数超标,水质有异臭异味呈黑色。这条江成了十足的污水排放区、垃圾堆料场,鱼虾全无,一片荒凉。

2 治理措施

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桃江县委、县政府把治理桃花江特别是解决污水排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并列入重大议事日程,改变过去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结合国家启动的一些项目,整合部门资金,动员上下左右和各部门的一切力量,出台一系列的治理办法,成立机构,严格程序,规定时间,逐级落实。采取政府与部门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全面治理与长久监测结合、责任追究与制度完善结合,进行全方位立体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

(1)部门各负其责,政府协调到位。

2011年年底,桃江县政府成立了桃花江治理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县长任组长,水务、环保、国土、卫生、农业、林业、建设、地矿等部门和有关乡镇一把手任副组长,并明确由县水务局牵头,每个成员单位派一名负责同志到现场办公,县财政当年拿出200万元作为办公前期经费。县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治理办法和决定,如《关于关停桃花江流域污染小矿和小纸厂的决定》、《桃花江流域两岸垃圾堆放和污水处理办法》、《关于兴建桃花江污水处理厂的决定》和《关于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的通告》等等。相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由政府统一组织会审、把关、协调,做到部门与部门之间不重复、不漏项、不出现推诿现象,同时将这些文件和制度公布于众,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为了加强各成员单位的领导责任,县纪委和监察部门专门为这一工程建立了干部“问责制”,每个月实行一次现场调查,掌握情况,作为每年年终考核干部的一项主要内容。

(2)实行合分模式,资金落实到位。

治理桃花江是一项庞大的工程,牵涉面较广,桃江县政府采取合分模式,将治理资金落实到位。首先,财政投入。县财政每年年初列入300多万元预算作为桃花江污水治理项目经费,各治理单位每年年底将治理项目和所需经费上报县政府常务会议审核,报批同意后,将资金分解到项目。目前县财政已投入1 500多万元,处理大小项目17处。其次,整合部门资金。在流域区实施的节水灌溉、安全饮水、国土平整、沼气建设、退耕还林、农村改厨改厕、城市下水道改造等项目,由桃花江治理领导小组整合资金,统一规划,然后按各项目内容到点、到位,现已整合部门资金达1 600多万元。这样避免了重复建设,避免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各行其是,互不通气的局面。其三,实行“以奖代投”。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对未恢复的5处河堤进行堵缺、加高、培厚,共上土石方8万多m3,县政府拿出70多万元,按9元/m3实行“以奖代投”,其余不足部分由乡镇村组自筹,自筹资金50多万元。其四,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县政府发出通告从2014年年初开始开征城市污水处理费,连续两年已征收1 300多万元,加上国家投入部分,兴建了一个日处理能力2万t的污水处理厂;其五,景点招商引资。对两岸出口的屈子庙、跃龙塔招商670万元进行了修复。

(3)整治不留死角,各项措施到位。

为了达到联合立体治理的效果,县政府组织各治理部门制定治理效果图,然后将各部门效果图汇整,形成一个整体治理规划,组织省、市、县有关专家进行评审。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按工程类别、工程大小逐一排队,尽量做到整治不留死角。首先,工程措施到位。近年除对已被洪水冲毁的河堤进行修复以外,同时对两岸河堤用混凝土块石衬砌12.5 km;拆除两岸违章建筑43处、共43 000 m2;在流域区病险水库除险11座,山塘达标875口,增加有效库容390万m3;将原河道内的4条挖砂船只全部停业,清理河道内砂场、垃圾堆以及阻洪建筑物20万m3;通过节水灌溉、国土平整、污水处理厂等建设项目,将原368处排污口汇整成122处;对源头的11处小锑矿、小钒矿和小石灰矿全部封闭,对源中两岸污水排放不达标的小纸厂拆除20处。其次,生物措施到位。近年来,在流域区范围内兴建沼气池5 870个,建省柴灶45 800多处,每年节约薪柴近10万t;同时退耕还林416.67 hm2(6 250亩),植树造林2 116.67 hm2(32 500亩);农村改厨改厕65 000处;在沿江两岸新建垃圾处理场(斗)540处;景点维修5处,增加植被绿化21 500 m2。

(4)逐步规范完善,监管体制到位。

桃花江河道的污水排放一直是桃江县委、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块“心病”,单方面进行过多次治理,但收效不大。近几年通过立体治理,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防止出现反弹,真正做到长治久安,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制度完善。从县、乡、村、组到农户,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规章,并公布于民,实行循环监督和举报有奖制度。对流域区内的现有企业,废气、废水排放不达标的,限期整改;对新建企业,严格审批程序,凡环保措施不到位的,一律不报、不审、不批。其次明确专职监督人员。县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实行分块监督的原则,并增加相应的编制,人员工资由财政统筹。垃圾堆放和处理、市场监管,由县城监察大队负责,人员编制20人,人员划归县建设局管理;河道内船只的管理由水政监测大队负责,人员编制15人,人员归县水务局管理;排污口的检测、水质的定期化验、流域内稻田菜土的农药化肥施放标准,由环保监测大队负责,人员编制12人,人员由县环境保护局管理。其三实行责任“推求”制。责任“推求”制就是根据水质化验结果和空气达标指数,对不合格的推求到点、到人。由于流域内面积较大,点多面广,县政府采取在排污口出口和河道上、中、下不定期提水取样化验,根据化验结果的单项指标“反推”到污染源,再进行确认、处罚、整改。

3 整治效果

通过立体治理桃花江,真正做到了“纯洁一河清水,还我一片蓝天”,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

过去桃花江无人管理,各行其是,一盘“散沙”。现在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处处有规章,事事有人管。桃江县政府已成立机构,专门负责桃花江流域范围内的建设和管理,并组建了一支以水务、环保、城建为主的联合执法队伍。对流域区内厂矿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实行厂(矿)长负责制;对城镇、街道居民的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排放实行居委会负责制;在流域内的4个乡镇、165个行政村,大部分都建立了农民用水户协会,专门负责农民用水、排水和农药化肥施放标准的管理,同时对流域内的21座小型水库和2 980口山塘实行了拍卖承包,并由用水户协会直接监督承包者的经营。在库塘内养水产品时,严禁超标投放饲料和化学用品;加大了经营承包者的责任,杜绝了经营承包者的乱蓄、乱排、乱投现象。

(2)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通过立体治理桃花江,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在流域内,除退耕还林、植树造林近0.27万hm2(4万亩)外,还封山育林11.6万hm2(174万亩),其中连片竹林基地100多万亩。由于省柴灶和沼气池建设的大力推广,农民乱砍滥伐的现象也得到了有效制止。县城除建立污水处理厂外,还加大了排污管网的建设,保证污水排放畅通;对农村除采取汇总排污口、消除污染点、减少农药化肥施放量等措施外,农民自己找到了污水处理的土办法,即在每处排污口前都建立了砂卵石过滤池(斗),经环卫部门检测,对污水处理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桃江县城有12万固定人口,有近8万流动人口,除限制乱扔垃圾等人为行为外,县政府还采取了局长包路段责任制,将县城各路段的卫生包给各局清扫,县电视台不定期实行曝光;从2012年年初开始,每个季度组织县城干部职工搞“万人治脏”活动,对在墙上乱画、垃圾乱扔、集贸市场等卫生死角进行有效的治理。

(3)提高了综合利用效益。

防洪大堤修复后,将原荒芜的400多亩稻田进行了恢复改造;同时在流域区内建设了3个节水灌溉示范片,示范面积达580 hm2(8 700亩);流域内的水库、山塘除险后,增加有效库容390万m3,同时改造末级渠道75 km。单讲粮食这一项每年增产360万kg,农民增加收入500多万元。桃江的楠竹面积在全国排名第三,过去流域区内的楠竹是农民的烧柴,是“竹架板”粗加工的主要原料,从2010年开始封山后,合理间伐的楠竹加工成竹席、竹玩具等,产品销往东南亚各国,成为时尚商品,既解决了剩余劳力的出路,同时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每年产值在1.5亿元以上。屈子庙等景点修复后,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流域内的100多万亩竹林连片后,形成了一个“竹海”,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视察该景区时,曾亲笔题词“楠竹之乡”,每年的旅游收入在2 000万元以上。

(4)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在流域区生活的人员共有32万多人,饮用水源主要依靠桃花江。据卫生部门统计,过去由于水质不达标,每年发生的肠道疾病等在3万人次以上,通过立体治理桃花江后,每年发生的肠道疾病在0.2万人次以下。在流域范围内的4个乡镇,结合国家安全饮水项目,投入580多万元,解决了1.3万人的人畜饮水困难。同时在流域区内建立了无公害蔬菜基地5个,每年向益阳市城区和桃江县城供应优质蔬菜上万吨。桃江县财政投入2 500多万元,在桃花江出口右侧新建了一个3.2万m2的休闲广场,供人们锻炼、休闲和娱乐之用。现在,桃花江两岸桃树林立,绿草成荫,河水清澈见底,鱼虾穿梭,又恢复到了魏晋诗人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的那种美好景象,桃江县城又成了“桃花仙境”的美丽都市。

2016-12-07)

王誉翔(1989-),男,硕士,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工作,手机:18500272336。

猜你喜欢

桃江县县政府立体
巧解一道多项式最值问题
红色记忆:国家博物馆藏“衡水县政府印”
念个立体咒
走进桃江县
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简析
拉马努金三角恒等式的一个简证
立体登陆
一律作废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