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大一棵树

2017-02-28聂令涛

河南电力 2017年7期
关键词:兄妹全家儿女

文_聂令涛

好大一棵树

文_聂令涛

今年农历四月初四是母亲90岁生日,按中国传统文化可谓鲐背之称。在母亲寿登耄耋之际,倍加敬重母亲,更加感恩母亲。

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母亲,正赶上了那贫困、动荡的年代。她没读过一天书,也没有躲过被缠脚的封建悲剧。兵荒马乱的童年,繁重艰辛的劳作,家务纷繁的磨缠,使母亲40多岁便牙齿脱落,在“知天命”的年龄就青丝尽去,满头白发。沧桑历史的烙印过早地爬满她的额头。缠裹的小脚,瘦弱的身躯,坚强的性格,善良的品格……母亲的形象让我永远敬佩不已、感恩心间。

母亲的善良能干让人终生感动。还在国家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1961年秋,远在新疆工作的婶婶要临产,身边急需人照看。母亲二话没说,背着一床铺盖卷,抱着还不会走的妹妹,带着一摞烙好的“火烧”,拿着一个写着“新疆伊犁某某信箱”的信封,登上了西行的列车。一路上,由火车换汽车,或搭乘工程车,连续11个昼夜的辗转,才到达小城伊犁。一路上饿了啃几口“火烧”;困了,就抱着小妹妹眯一会;渴了也不敢多喝水,生怕去厕所太麻烦。我问母亲:“一字不识,咋就凭一个信封,敢走那么远的路?”母亲的回答很简单:“哪有比生孩子重要!”丢下丈夫和孩子,去为4000公里之外的妯娌伺候月子的善举,被街坊乡邻传为佳话。上世纪70年代,爷爷不幸患脑溢血留下后遗症,母亲悉心照看,不嫌脏、不怕烦,从没让久病的爷爷受半点委屈,伺候爷爷有尊严地走完最后的路程。

母亲的坚强令我们敬佩。1997年母亲做了乳腺切除术,难于愈合的伤口使母亲在病榻上躺了几十天。2006年10月已是79岁的母亲又做了“升结肠占位”切除手术。从手术室推出来的母亲浑身上下插了七个管子,可她从没有呻吟过一声。病榻上的母亲强忍巨大的痛苦,为的是尽可能地不让我们这些儿女担忧。还记得我结婚的当天,偏偏又遇上外婆离世,母亲不动声色地把两件红白大事处理的得体妥当,母亲的坚强至今都使我感叹不已。我17岁参军那年,母亲只是在看到我换下来的一堆衣服时默默流泪,第二天依然抱着最小的妹妹,在新兵的队列外一路小跑,送我到火车站,含泪望军列东去。在我从戎的十多年间,不论遇到多少困难,母亲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总怕耽误我的工作。

母亲没有读过书,不善言谈,总是以行动来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从我记事起,母亲的身影一直是忙碌的。白天田间劳作和操持全家的一日三餐,夜晚油灯下耗去的时间更多更长。纺车前母亲的身影优雅,织机上母亲的动作娴熟,缝补衣裳、料理家中大小事务更是母亲的“强项”。不论谁来家借什么,母亲总是有求必应,不管哪家遇到难处,母亲都尽可能为其排忧解难。街坊四邻谁有个小病小痛,母亲还能用“针刺疗法”救急!大字不识几个的她,不仅熟记全家所有人的生日,连亲戚、街坊邻里家的婚丧红白日子也熟记在心,处理妥当。

这几年母亲年事已高,听力衰减严重,行走不便,但她不急不躁,随遇而安。母亲时常坐在街门口“看人”,或坐在年轻人的牌桌旁“听声”,更多的是在院子里晒太阳。母亲的假牙已镶嵌多年,咀嚼东西很困难,可母亲不论住我们兄妹谁家,从来不挑剔儿媳、女婿,不挑剔饭菜,也从没有呵斥过任何人,倒是时常不忘“晒晒幸福”。老人家常常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叙说”:说她是街坊四邻中年岁最高的;儿女孝顺,生活安稳;九十高龄的她每月都享有政府发的“工资”(高龄补贴)。几十年来,每当我给母亲零花钱时,她都一再推托,说自己不需要,但只要我们兄妹谁有个头疼脑热,大事小情,她都关怀备至,询问再三。每当叙述我们兄妹几个小时候的糗事时,母亲脸上总是洋溢着开心和骄傲。时常为她的儿女们“点赞”。

母亲曾经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挡风雪和严寒。如今母亲是一艘船,载着我们全家的幸福期待。我们永远爱您,亲爱的妈妈!

愿天下的母亲幸福安康!

(作者单位:焦作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兄妹全家儿女
全家一起变变变
天山儿女
猴兄妹分桃子
慢热兄妹
每周一次的欢乐全家游
江湖儿女
家有儿女欢乐多
全家来称重
二十一载的异族兄妹
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