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史话
2017-02-28宁学丽
文_宁学丽
姬姓史话
文_宁学丽
第一次了解姬姓渊源,是在嫁入夫家第一年祭拜祖坟的时候,族里的长者给每家赠送一本由族人姬传东先生撰写的《姬姓史话》。我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么一部非常独特的姓氏文化专著,因为它翔实地记载了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的姓氏——“天下第一姓”姬姓的源流、盛事、文化、名人等状况,读后令人振奋,浮想联翩。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姓氏文化研究、寻根问祖之举日渐升温。认识姓氏能够进一步增强炎黄后人知国、知乡、知家,爱国、爱乡、爱家情感,对于中华民族的延续和国脉维系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姬姓是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黄帝因长居姬水,改姓为姬,有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姬姓先祖执政的周朝,是我国继夏商之后建立的第三个朝代,是中国迄今为止历时最长的朝代。由姬姓衍生出来的姓氏更是数不胜数,姬姓是名副其实的“万姓之祖”。
据《史记·五帝本纪》《国语·晋语四》等记载,黄帝有四妃,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三人继承父姓,分别姓了姬、公孙和有熊。其余十四人均被分封于各地,得姓十二个,姬姓两个。《姓考》云:黄帝二十五子,十三子皆姬姓。《史记·五帝本纪》又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故黄帝为有熊,帝舜为有虞,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所以,黄帝又为有熊氏,帝舜为有虞氏,帝禹为夏后氏。至黄帝的五世孙弃,直接承袭姬姓,后来传至周文王,直言姓姬,名昌。
周朝对姓氏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姓氏的主要裂变期。姬发推翻商纣王,建立了西周王朝,改“帝”为“王”,他便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第一王”。周天子为了保证姬家的江山一统,明确规定,其王位“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传男不传女”,这一“宗法传制”,各朝代代相传,延续近3000年,直至清王朝的覆灭。历史发展到夏商之时,漫长的母系社会彻底被父系社会所替代,“一夫多妻”制普遍实行。周王知道江山来之不易,遂出台了史无前例的“宗法传承制”,实行分封。分封就是“封建”,西周王朝的“封建诸侯”,结束了中国千古以来“部落”的存在,告别了人人公有的“大家”。从此,“部落”被“封建国家”所替代,这也是“封建社会”一词的来历。
西周时期,姬姓诸侯遍布全国各地,子孙繁荣,为古代的望族。西周的大分封,造成了姬姓的大裂变、大分化、大改姓。据史料记载,在西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此时从姬姓中派生的姓氏多达1745个,其中以国、乡、地命名得氏的有564个,以官、爵、技为氏命名的有150个,还有的以官名、祖辈名或字命氏的,等等,这些成为了我国姓氏的主要来源。
黄帝文化对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杰出贡献。黄帝虽身处高位,却与民同甘共苦,患难与共,他注重以德养性,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配之合”。黄帝选贤任能,用人所长,命仓颉造文字,以代结绳记事;命雍父作杵臼,以供舂米;命大挠做干支,以利农事;命伶伦作乐器,制定音律。黄帝教大家建筑房屋,驯养家禽等,他还发明了井、灶、陶器、坟墓、兵法、弓箭等。从此,天下大治,人民安乐,社会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的兴盛期,直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黄帝氏族发祥于西北高原,活动地域很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耕作,黄帝部落的经济处于鼎盛期,相邻的炎帝氏族国力衰竭,在原野上炎、黄二帝展开惨烈战斗,最终,黄帝部族大获全胜,炎帝和黄帝部族形成联盟。从此,炎黄的后裔向四处扩大疆域,东到大海,西至昆仑,南到湘山,北出幽陵,为中华民族奠定了疆域版图的初基。黄帝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尊奉他为我国的“人文初祖”,这也是后人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
姬姓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时至今日,周文王演《周易》,仍然值得深入研究和继承、弘扬、发展,这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统一,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3000多年前,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关进了监狱——今河南省汤阴县。在狱中,周文王将伏羲氏的先人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完成了几乎涵盖人类社会全部内容、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周易》与《圣经》《古兰经》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奇书”,从此,华夏先民对宇宙和人类的探索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姓氏文化像一条条看不见的链条,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人类的发展而绵延不息。
如今,周文化在周朝及其后的时间里,已远播周边国家和地区,并与希腊文化、印度文化等各种文化交相辉映,水乳交融,形成并支撑起了世界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大厦。
(作者单位:汝阳县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