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古往今来说“李”姓

2017-02-28李建国

河南电力 2017年7期
关键词:李姓陇西李氏

文_李建国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古往今来说“李”姓

文_李建国

编者按:姓氏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命信息学遗产。河南是我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百家姓》的姓氏中,有一百多个姓氏源于河南。本期《行走》就跟你聊聊这些姓氏背后的故事。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星汉灿烂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的衍生与发展,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五彩斑斓的文化史。作为家族血缘的符号和世代延续的标志,“统其祖考之所自出,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文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更因“崇之祖也,系于根也,固于本也,融于思想血脉也”,使得姓氏文化源远流长,绵延千古,薪火相传而生生不息,是炎黄子孙的情感归依和精神眷恋。其中,“李”姓一宗因人数最多、分布最广、郡望显赫,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千年以来,李姓族人克勤克俭、默默耕耘,开创了家族的辉煌,并把宗族文明融入中华文明,在精神坚守和时光迁徙中发展壮大。河南是我国李姓的第一大省,李姓也是四川、云南、青海、重庆等地方的第一大姓。李姓一脉人口众多,目前国内约9500余万人,加上旅居海外的李姓,总数超过1.2亿人。有人说,当今世界每70个人中,就至少有一个是李姓家族的人,这话并不夸张。

“炎黄子孙,华夏一统;天下李姓,郡望陇西。”其实,准确地说,根系河南,祖于陇西,兴于秦汉,盛于大唐,昌于华夏,遍于全球,是李姓文化的基本脉络。李姓从形成时起,族人就世居今河南鹿邑一带,春秋时期的李耳,是正史立传的第一个李姓人物。从源流来看,李姓主要源自嬴姓及他姓改姓,其始祖皋陶为五帝之一的颛顼高阳氏直系后裔,颛顼为黄帝次子昌意之子。商朝末年,皋陶的后裔理征因直谏纣王而被杀,其妻携幼子利贞出逃,路上母子二人以木子为食方得以活命,后到豫东,在鹿邑一带安家落户。为感激“木子”保命之功,同时为躲避纣王追缉,又因皋陶曾任尧、舜时期掌管刑法的官“大理”,理、李同音通用,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李利贞成为李姓的得姓始祖。李利贞的后代分出两支,一支在今甘肃临洮的陇西,一支在今河北邯郸西南的赵郡,后陇西房又分为三十九房。因陇西李姓家族显赫、人丁兴盛且名流辈出,因此无论如何迁徙繁衍,李姓后人以陇西一族为荣,通常把陇西作为郡望,“言李者称陇西”,以示身份的荣耀、血脉的正统和精神之根的依托。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利贞的后代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即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其间,李姓一族不断迁徙,开辟出新的聚居点,家族分支逐渐向全国各地延伸。隋朝时期,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掉了隋朝,建立了大唐帝国,开辟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李姓也随之成为国姓。唐太宗修《氏族制》,把李氏宗室置于诸氏族姓氏之首,随后唐朝多名君主将有功之臣赐姓为李。唐帝国的兴盛、开放与包容,吸引着以丝绸之路沿线为重点的许多国家通商往来,不少外国人到中国定居,并以国姓为自己的姓氏,从此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逐渐演变成“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少数民族,赐当地人为汉姓,其中“李”姓为重要的姓氏之一。如今,苗、壮、瑶、回、白、畲等少数民族中,均有为数不少的李姓。随着时代的发展,李姓一脉越来越多,直至成为当今世上的第一大姓。

“处于家也,可表可坊;仕于朝也,为忠为良。”翻开李氏的祖训,谆谆之语,警警告诫,发人深省又催人进取。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李姓人以祖训为教化,以祖德为荣耀,背负历史使命和家国情怀,以光宗耀祖、增辉门楣为人生方向,以尚仁德、济苍生为目标志向,或读书报国,或习武戍边,或开疆拓土、纵横捭阖,或治理江山、雄视寰宇,奋发有为,隐忍坚毅,厚积薄发,在各自的舞台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用责任与担当,续写着一个宗族的传奇与荣光。静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翻开中国历史,李姓一族贤良济济、人才辈出,道家始祖李耳,诗仙李白,政治家李斯,水利家李冰,词家李清照,建筑家李春,医药学家李时珍,名将李信、李牧、李广……在经济社会、科学文化、思想政治、治国理政各个领域,李姓无处不在,特别是思想大家、文学大家、兵韬大家、政治名家众多,出将入相者大有人在,为帝为王者不乏其人。李姓在中国历史上先后建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仅称帝称王的李姓人就有60多个。近现代以来,李姓一族更是人才叠涌、星光熠熠,仅新中国开国将军,李姓就有70多位。

“未看山前土,先观屋下人。”子孙果不肖也,眼前富贵不足恃;子孙果贤也,眼前贫贱不足忧。诚然,人未有生而皆能贤者也,当其幼时不可失教。古往今来,李姓族人始终高度重视对子孙后代的培养,所谓读书为重、次即农桑,要求礼义廉耻、四维毕张,教育子孙敬祖宗,敦孝悌,睦宗族,端伦常,友昆仲,和夫妇,尚勤俭,恤孤寡,安生理,省自身。在家族文化熏陶与教化下,李姓子孙慎终追远,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不断为李氏家族兴盛的延续,注入着源源不绝、至善至刚的新能量。

“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子孙之身,祖宗之所遗也。尤木有根,无根则枯;如水有源,无源则涸。”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许多古文化早已连同创造它们的种族一起销声匿迹,而中国的姓氏文化则历经四五千年始终延续和发展着,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曾起过独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李姓文化亦是如此。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树高千丈唯根系之,水流万里清源为之。今天的李姓人,承载着先人的遗训,把宗族的血液融入民族的血脉,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始终不忘祖先的教化,依然秉承着耕读持家的传统、兼济天下的情怀和自强不息的本色,把家族之根、民族之根烙在内心深处,默默坚守着勤劳、向善的懿德和齐家、报国的操守,在更多的舞台上扮演着多彩的角色,创造着人生的价值,续写着家族的辉煌。

(作者单位:济源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李姓陇西李氏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甘肃陇西液氢生产及碳减排示范基地项目开工
九千七等
陇西县节水灌溉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文言文练习
李氏播迁遍天下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李姓影响有多大
李氏朝鲜对明事大关系确立的历史考察
浅谈陇西秧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