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心理学

2017-02-28刘晓虹吴菁

护士进修杂志 2017年15期
关键词:索菲丽莎心态

刘晓虹 吴菁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



·讲 座·

护理心理学

刘晓虹 吴菁

(第二军医大学护理学院,上海 200433)

心理护理; 护理心理学

Psychological nursing; Nursing psycholog

临床心理护理的理论与模式

2 心理护理的要素及其作用

2.2.4 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是优化心理护理氛围的关键 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指护士在职业角色扮演中,能始终如一地保持较稳定、健康的身心状态,能较主动、富于同情地关心患者病痛,能注重凡事多替患者着想,能经常自省是否举手投足都体现对患者身心状态的积极影响,擅长把心理护理的效应渗透到护理过程的每个环节。积极的职业心态可具体地体现为:护士的职业微笑,护士对患者病痛的真诚关切,甚至为了患者护士能够忍辱负重等。

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是要素中的要素,为要素之本、要素之源。无论多么先进的护理模式,都要通过临床护士的主观努力去实现。为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士的职业心态越积极,其内在潜力就越能得到充分调动,工作就越具有主动性和创造力,其工作的水准和质量就越高。积极的职业心态,可以变护士的“要我做”为“我要做”,其效果必定截然不同。尤其是心理护理,与其他护理方法相比,更是一项付诸艰辛却不一定能获得“立竿见影”成效的工作。根据当前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判标准,护士做与不做心理护理,做得好或不好,尚无相应的客观评价体系。故心理护理的实施及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护士的职业心态。如果某护士成天处于职业倦怠状态,她就会漠视患者、厌恶工作,对心理护理的具体实施缺乏主动性和耐性,其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如某急腹症患者在接受非手术治疗的10多天里需持续保持半卧位,前后两个护士的做法令患者的满意度相去甚远。其中一位护士以其积极的职业心态热情地帮助患者摆好舒适体位,循循善诱,患者禁不住感叹道:“住院10多天来,第一次睡得这么舒适!谢谢你!”短短几句肺腑之言,既饱含患者对该护士积极职业心态的褒奖,也隐含患者对个别非积极职业心态护士的批评。

视护士积极的职业心态为“最本质、最基础的心理护理”,还因其对形成良好护患氛围具有决定性影响。这种特定的人际氛围,亦可称为“患者身心康复氛围”,它是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康复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患者身心康复氛围”的营造和优化,又主要取决于护士积极、稳定的职业心态。只有具备积极职业心态的护士,才会自觉地要求自身言谈举止有益于患者身心状态,散发强烈吸引患者与之交往的人际魅力,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赖。积极的职业心态,还促使护士努力掌握心理学知识,深入研究患者心理问题,主动探索心理护理对策,持之以恒地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美国护士丽莎亲身经历的临床实践,是对以上要素的最好诠释。

[经典案例2]信赖护士是患者康复的前提

作为护士,我经常面对生与死的交替,每当看着患者的生命被死神慢慢吞噬,我便会产生回天乏术的悲凉之情;可面对那些远离了死神缠绕的患者,无论他们的情况有多糟,我总会信心百倍,充满希望。毕竟能活着是美妙的,哪怕有痛处存在。我总是与他们在一起,积极地寻求改善境况的对策。

这次我面对一个叫索菲的中年女患者,她接受髋部手术后行走困难,我微笑着给她鼓励,并要求她做几个动作配合检查。检查完毕,我轻松地告诉她:“没什么大问题,这只是由于手术后你的髋部肌肉力量不足造成的,完全有条件恢复,我保证你康复后会像常人一样走路、逛商店。”索菲抬起头低声说:“但愿如您所言。”然后我提供给索菲几种康复训练方法……她明白后,与我约定下周的来访时间便离开了。我还要去与保险公司协商,签定文书,了解保险公司将支付给索菲多少费用,然后我将据此拟定她在康复训练中心接受治疗的计划。

一周后索菲来了,迈出每一步时都看着自己的脚,以确定它们落在了什么地方,像我第一次见她时一样。索菲一看见我,就迫不及待地问:“保险公司同意支付费用吗?“是的,没问题。”我回答。我感到索菲非常急切地要得到帮助,而我们的确能帮她脱离困境,我突然有一种轻松感,但心底也存在一丝顾虑,如果康复计划达不到预期效果,她很容易就此消沉下去。我们很快进入训练,做些增强髋部力量的项目,同时穿插锻炼平衡性和耐力的练习。“不知道这样会不会起作用。”索菲问。“当然有作用了。”我信心十足地说,但心里我也在不停地祈祷,虽然理论上这些方法有效,但实际效果如何并没有百分百的把握。看得出索菲是个勤劳的家庭主妇,她非常渴望还能上街采购,照顾丈夫与孩子。

索菲每周两次到这里训练,积极而虔诚,我也逐渐增加她每日在家中训练的项目与强度。

治疗第五周,我终于听到期盼已久的话:“上周末我和妹妹去逛商店了,虽然很累,但我感觉好极了,没有摔倒,也没有磕磕绊绊,现在我正期盼一座新商厦开业。”我和索菲都很开心,兴高采烈地谈了一会儿,我问她:“你还有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吗?”“噢,有的。”她说“我本来不想提,可我上楼梯的确很费力,我感觉自己上下楼梯时像个老太太。”于是,我们断定索菲的问题是她踝关节还不够有力。针对此,我给索菲安排了加强踝部力量的训练项目,争取使她像常人一样上下楼梯。同时,还加强她的耐力训练,这样,在同别人一起逛街时,她就不会落后了。索菲的勇气震撼着我,我坚信她很快能恢复起来,与此同时,她的自信心也会重新树立,虽然她在行走时还会看自己的脚,但次数比以前少多了。

几周过去了,一天索菲兴奋地来告诉我:“成功了,我能正常地爬楼梯了!”我激动地向她祝贺,看来这是她的最后一节训练课,我再次检查了她行走、上下楼梯等行动的状况,再列出些训练项目供她在家练习,以巩固效果。索菲笑着对我说:“希望常与你见面,但不要在这儿。”她愉快地向病区里每个人告别,轻快地走出大门。我想,她也许去逛街了吧?凭着自己的努力,索菲完全康复了,并且恢复了往日的快乐。我注意到,在她走出去时,一次也没有向脚上看。

我喜欢与不同年龄的人打交道,其中我最乐意帮助老年人。在当下年轻人主宰的社会里,老年人有时得不到充分机会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一直在为父母的晚年祈祷,我母亲已90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甚至每周亲手为全家烤一次面包。我从没听见母亲抱怨自己老了、做不动了,她常说:“如果不活动,我的骨头会生锈。”父母的生活态度,让我明白任何年龄的人都很重要,对生活的热爱不会因年龄而改变,对成功的渴望也不会随年龄增长而磨灭,他们的热情激励着我追求美的生活。

尽管从年龄上看,索菲不是老年人,但我第一次看到她时,她却像老人一样衰弱、不堪一击。索菲的样子使我想起我的父母和他们火热的生活态度,从而使我下定决心帮索菲渡过难关,重拾幸福,我们成功了。

专家评析:丽莎提供的范例,讲述了她如何关注一位名叫索菲的患者及疾患带给索菲生活的不便与自我肯定的丧失。当索菲第一次步人丽莎所在的康复病区时,丽莎没有将注意力仅停留于索菲走路的姿势,还注意到索菲边走边盯着地面的样子和尴尬的心情。尚未交谈,丽莎已准确地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不稳定的步态、随时会跌倒、因不能“像常人一样走路”而毫无自信。丽莎没有急于进展,她在耐心倾听索菲讲述其手术后的种种生活不便时搜取信息,与索菲共同商议病情,评估康复计划、康复措施,而不是仅将索菲作为一个接受者。索菲也从这个过程中获得激励,找回了自信,丽莎的计划除了包括对索菲髋部力量与耐力的复建,还包括帮助索菲恢复自信与轻松自如,实现她“可以再逛商店”的梦想。

索菲的康复计划结束时,丽莎问询索菲所感到的进步及仍存在的问题,这点尤其耐人寻味,值得赞赏,永远对患者的信息保持一种开放接收的状态,不满足于某一步的成功。索菲对丽莎的信赖,不是通过一两次会面就建立起来的,但这种信赖却能使丽莎迅速地掌握索菲生理、心理的点滴变化,从而随时处于护患关系的主动地位。

上述经典案例表明,护士丽莎以良好的职业心态关注着患者喜怒哀乐的每一点变化,忧患者之忧,乐患者之乐。在索菲情绪低落的时候,是丽莎的善解人意和娴熟技巧,赢得了索菲对她的无限信赖和密切合作;是丽莎给予的安慰、保证、鼓励和关爱支撑着索菲,及时化解了索菲的心结,使索菲重建康复的信心;是丽莎“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敏锐地察觉到索菲的未老先衰现象,有的放矢地帮助索菲顺利地恢复其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贤妻良母角色。

(待续)

刘晓虹(1953-),女,山东,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护理心理学

R471

A

10.16821/j.cnki.hsjx.2017.15.001

猜你喜欢

索菲丽莎心态
好心眼儿巨人
好心眼儿巨人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