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分区水土保持布局研究

2017-02-28李世锋

浙江水利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林草分区水土保持

崔 丹,李世锋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3.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02)

浙江省分区水土保持布局研究

崔 丹1,2,李世锋3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2.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3.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 杭州 310002)

浙江省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全省水土保持区划为5个分区,根据各区水土流失特点,分别赋予各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明确各分区水土保持重点及水土流失主要防治途径,分区确定水土保持布局,对因地制宜地开展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水土保持;布局;防治方针

浙江省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形式多样、强度不等、程度不一,且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需以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分区确定水土保持布局。

1 分区情况

全国水土保持区划将我国划分为8个一级区、41个二级区、117个三级区。一级区为总体格局区,二级区为区域协调区,三级区为基本功能区。三级区主要用于确定水土流失防治途径及技术体系,作为重点项目布局与规划的基础,反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需求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差异性。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浙江省水土保持规划》(浙政发〔2015〕7号)在全国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完善了浙江省水土保持区划,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分区水土保持布局打下基础(见表1)。

表1 浙江省水土保持区划表 万km2

2 分区概述

2.1 浙北平原人居环境维护水质维护区(V - 1 - 3rs)

2.1.1 区域概况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区,地势低平,地貌以海积平原与洪积湖积平原为主,海拔一般在2 ~ 5 m,沿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零星分布一些山丘,海拔大多数在200 m以下。该区河网密布,属平原水网地区,主要河流有京杭大运河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 ℃,年均降水量1 178 mm。土壤类型主要为水稻土,还分布有滨海盐土、潮土等;植被类型以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林草覆盖率约13.0%,基本无天然植被,主要经济林果树种有柑桔、桃、梨、杨梅等。该区居民聚集,是我国经济发达、产业密集、发展强劲、城市化最高的地区之一。

2.1.2 水土流失特点

2014年水土流失面积6.32 km²,占区域总土地面积的0.13%。其中,轻度流失面积2.76 km²,中度流失面积1.49 km²,强烈及以上面积2.07 km²。

受降雨、海潮、风浪和船行波影响,河岸边坡和堤顶面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导致河岸崩塌,河道淤积,影响区域防汛排涝、农业灌溉和内河水运。本区人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引起人居环境恶化,河流湖泊水质变差;存在较多的河道型饮用水水源地、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对水土保持工作要求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较高。

2.2 浙西北低山丘陵生态维护水质维护区(V - 4 - 1ws)

2.2.1 区域概况

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主要河流有钱塘江和苕溪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6.0 ~17.0 ℃,年均降水量1 500 mm。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红壤、黄壤、粗骨土、石灰岩土、水稻土等;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植被为常绿针阔叶次生林、草灌丛及人工林,林草覆盖率为76.6%,主要经济林果树种有板栗、茶叶、杨梅、山核桃等。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暴雨、梅雨、高温干旱、春秋季低温、霜冻、冰雹等。该区以综合农业生产为主,社会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较大,人均收入较高。

2.2.2 水土流失特点

2014年水土流失面积1 603.33 km²,占区域总土地面积的7.06%。其中,轻度流失面积489.87 km²,中度流失面积788.35 km²,强烈及以上面积325.11 km²。

总体水土流失较轻,农田面积分布较大,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加上不合理的传统耕作方式,局部地区坡耕地存在水土流失现象,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用材林针叶化较重,潜在水土流失风险较大,城镇开发、工矿企业等生产建设项目人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下游河道淤积,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2.3 浙中低山丘陵人居环境维护保土区(V- 4 - 2rt)

2.3.1 区域概况

位于浙江省中部,地貌类型以盆地和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小盆地分布于丘陵山地之间;主要河流有衢江和金华江、曹娥江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 ℃,年均降水量1 443 mm。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水稻土、滨海盐土等;主要植被类型为常绿针阔叶次生林、松灌残次林、灌木小竹丛、草灌丛及人工林,林草覆盖率为76.3%,主要经济林果树种有板栗、茶叶、杨梅等。该区以综合农业生产为主,工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发达,电力能源相对集中,社会经济较为发达,人口密度较大,农村面源污染较严重。

2.3.2 水土流失特点

2014年水土流失面积2 478.06 km²,占区域总土地面积的10.09%。其中,轻度流失面积1 028.57 km²,中度流失面积1 036.13 km²,强烈及以上面积413.36 km²。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疏幼林地和经济林地,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建设项目区域。由于过度采伐,原始林面积不断减少,人工造林树种单一,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不能有效发挥森林生态防护效益,潜在水土流失风险较大。

2.4 浙东低山岛屿水质维护人居环境维护区(V - 5 - 1sr)

2.4.1 区域概况

位于浙江省东部,为陆上山脉伸入东海的延续部分,其中分布了一些狭小的滨海平原,岛屿众多,多港汊、海湾,河口和海岸资源十分丰富。该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海洋型气候区,台风影响频繁,年平均气温16.2 ℃左右,年均降水量1 200 mm。有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鳌江等河流,注入东海,但舟山群岛等水源短缺易旱。土壤有红壤、黄壤、黄红壤、粗骨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等;植被大致可分为草本植被、灌草丛植被和森林植被3种,主要经济林果树种有柑桔、杨梅、茶等。林草覆盖率31.00%。该区是浙江省的农业经济综合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港口航道、海洋渔业、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2.4.2 水土流失特点

2014年水土流失面积2 155.55 km²,占区域总土地面积的8.94%。其中,轻度流失面积610.54 km²,中度流失面积963.55 km²,强烈及以上面积581.46 km²。

生产建设项目多,受台风影响,暴雨强度大,多大风天气,对沿海基干林带破坏严重。土壤贫瘠,多裸露基岩,山地陡坡开垦及海岛等建设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较严重。

2.5 浙西南山地保土生态维护区(V - 5 - 2tw)

2.5.1 区域概况

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区内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平均海拔约为560 m,是浙江省山地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地区。分布有仙霞岭、洞宫山、雁荡山、括苍山等,其中黄茅尖为浙江省群峰之首。水系主要有瓯江、飞云江、乌溪江等河流,水资源丰富;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9 ~ 18.6℃,年均降水量1 600 mm。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黄红壤、滨海盐土、水稻土、粗骨土、潮土等。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浙闽山丘甜槠、木荷林植被区,森林资源丰富,林草覆盖率68.00%,主要经济林果树种有柑橘、杨梅、茶等。

2.5.2 水土流失特点

2014年水土流失面积3 036.44 km²,占区域总土地面积的10.39%。其中,轻度流失面积711.52 km²,中度流失面积1 531.70 km²,强烈及以上面积793.22 km²。

毁林(草)造地时有发生,森林资源遭到破坏,植被保水保土和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林地剥蚀严重,土层变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坡耕地和稀疏林地水土流失较严重。

3 分区布局

3.1 水土流失防治方针

各分区应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为根本出发点,采取措施控制林下水土流失,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山丘区坡耕地改造及坡面水系工程配套;保护和建设森林植被,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推动水源地和城市周边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维护水源地水质安全。做好城市和经济开发区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管理。做好生产建设活动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以及存放地的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加强城市水土保持,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力求水土保持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以治理为主向治理和自然修复相结合转变,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全面预防,促进水土资源“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强封育保护和局部治理,保护地表植被,扩大林草覆盖,将潜在水土流失危害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强监督、严格执法,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坚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区分类合理配置治理措施。坚持生态优先,强化林草植被建设,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相结合,加大坡耕地等的治理力度,以小流域为单元实施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形成综合防护体系,维护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3.2 分区防治布局

根据以上方针及各区水土流失特点,分别赋予各区主导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明确水土保持重点及水土流失主要防治途径(见表2)。

表2 浙江省分区水土保持主导功能、工作重点及水土流失防治途径表

续表2

4 结 语

浙江省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全省水土保持区划为5个分区,根据各区水土流失特点,分别赋予各区水土保持主导基础功能和社会经济功能,明确各分区水土保持重点及水土流失主要防治途径,分区确定水土保持布局,反映区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需求的区内相对一致性和区间差异性,对因地制宜地开展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 郎忘忧)

S157

:B

:1008 - 701X(2017) 01 - 0030 - 04

10.13641/j.cnki.33 - 1162/tv.2017.01.010

2016-10-30

崔 丹(1978 - ),女,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土保持研究、规划设计等工作。

猜你喜欢

林草分区水土保持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手诊分区法之原理探析与诊断应用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