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翻转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17-02-27张默
张默?
摘 要:从电视摄像课程进程的整个视野来看,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扮演着提升学生电视摄像操作技能、艺术品味与理论素养的重要角色,承载着推动电视摄像课程顺利进展的重任。要提升传媒类相关专业学生的电视摄像操作技能与理论素养,就必须告别传统,把电视摄像传统教学模式中颠倒了的关系翻转过来。在电视摄像课程翻转教学模式下,强化电视摄像实验课的主线地位,构建起电视摄像实验的高效课堂模式。
关键词: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教学模式;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1-0140-03
电视摄像课程是传媒类相关专业的一门运用电视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制作电视作品的专业技术性课程。它需要通过画面设计、动态构图、光线运用、声画合成和摄像设备以及编辑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操作技术及实践活动来提升學生电视摄像的基础理论水平、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拓展能力。而电视摄像实验教学则是提高电视摄像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也只有在电视摄像动手操作的实践与探索中才能获得熟练的技术、精通艺术、完善画面构图的创意能力。正因为如此,就有必要对传统的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剖析,探索出新的教学路数,构建起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的高效教学模式。
一、对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模式的评述
在大学电视摄像的课程大纲中,电视摄像课程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部分,其中理论课的课时总数、成绩评定比例和开课起止时间的比重远远大于实验课部分。然而,在电视摄像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尽管有借鉴电影摄像理论的成份,但从根本上来说并非先有电视摄像理论,后有电视摄像的实践。大凡理论,总是要反复经历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发展历程。其次,从人的认知规律来看,是一个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在由表及里、感知大量事例的过程中,才建立起牢固而清晰的表象,逐步地认识到客观事物规律的存在,最后才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社会人才需求来看,比如影视业、广告业以及各种门类的传媒行业,恰恰所需要的是熟练掌握了电视摄像技能、具有影视前期摄像和后期剪辑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可见,传统的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模式既颠倒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又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并且严重脱离了社会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从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历程来看,它实际上是一个沿用大学理工科相关课程教学模式的过程。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陈旧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大学理工科相关专业就一直延续至今。其教学观念不仅滞后,而且也不适合文科型的传媒类相关专业教学的实际。因此,要开启新路,重构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模式,首先就要把电视摄像课程中的理论课和实验课两大部分从课时总数、成绩评定比例和开课起止时间上翻转过来。这不仅仅是课时总数、成绩评定比例和开课起止时间的翻转,而是教学观念的翻转。它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以理论主导实验的僵硬教学方式,使学生能通过实验建立表像,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去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实际经验逐步积累的过程中,反过来又用电视摄像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的操作流程。
二、构建电视摄像课程的高效课堂模式
电视摄像操作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会直接影响到电视摄像作品主题的表达、形象的塑造、气氛的渲染以及受众的感受。而高水平的电视摄像理论素养对于画面造型效果、视觉美感和叙事表意功能等方面又都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为了培养出既具有电视摄像熟练的操作技能,又具有高水平的电视摄像理论素养的电视摄像人才,就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规律、人的认知规律以及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告别传统,把电视摄像传统教学模式中颠倒了的关系翻转过来。
构建电视摄像课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其理论课的全翻转教学模式和实验课的半翻转教学模式的支撑。理论课的全翻转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之间的全程颠倒,其知识传授的识得过程与基本的习得过程发生在课外,而知识内化的习得与悟得过程发生在课堂。在理论课全翻转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每一阶段学习目标的达成要求,把自制的若干个各自围绕着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微课发布到网络上(微信群、QQ群或易信)。每一个微课只是6分钟左右或不超过10分钟的完整性视频短课。这些微课组成一个阶段性的教学内容完整的学习体系。学生可以自主地随时随点随情的利用移动工具学习这些微课,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和教师、同学进行双向性的互动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交流,适时给予指导。而在课堂内,学生根据课外理论课学习内容和实验操作体会分组深入探讨,面对面的交流学习。在分组学习的基础上,各小组代表依次登上讲台,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发表见解。同时,台上台下还可以交流互动。教师只是用极少的时间,起一个指点迷津、点拨难点、强调重点、导向未来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通过课堂的讨论和相互间的答疑,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巩固了学习效果。虽然电视摄像理论课的课时减少了,但是由于翻转性的学习,难度降低了,容量增大了,效率提高了,从而为电视摄像理论课构建起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电视摄像实验课的半翻转教学模式下,教师把在实验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翻转到课外,而学生自主实验的全过程仍然要在实验课堂内完成。每一次实验课前,教师预先把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目标以及有关的理论术语、实验设备、实验场地、影视实例和参考作品制作成微课发布到网络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利用手机、ipad等移动工具,互扮演员,到实验场地或类似场地进行实拍,提前了解实验场景,把握实验环节。在每一个电视摄像实验阶段的尾期,教师都要精心选择出一些典型的实验作品,加上语音评语,制作成微课,发布到网络平台,作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在实验课堂上,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布设实验方案,按部就班进行实验。教师只是起一个了解状况、纠正问题、发现亮点、推广经验的作用。实验课时的增加、教师讲授的省略和课前充分的准备,为电视摄像实验课创造了全方位的启动态势,促成了电视摄像实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催生。
三、电视摄像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过程
电视摄像实验教学一般可分为硬件实验、基础实验、软件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意实验五个阶段。在电视摄像课程实验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都要以电视画面构图的要素为基点,以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为突破点,以技术指导与艺术引导相匹配为关键,精心设计,制作好每一个微课。通过微课学习、交流互动,促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逐步地学会从技术上去实现造型元素的变化,从艺术上去表现电视画面的无穷魅力,从理论规律的探索与把握中去拍摄出更为扣人心弦的电视画面景观。
在电视摄像硬件实验阶段,预先把电视机硬件、持机姿势、拍摄动作等有关知识制作成微课发给学生。通过具体的微课实例,使学生明确任何艺术性的创作,都必须建立在深厚的技术功底之上。在利用电视画面来表意叙事时,必须先掌握电视摄像的基本操作技术,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去把握艺术的表现力。在实验课堂上,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安装电池、开关机器、放置磁带和摄像机的维护与保养,强化他们对电视摄像机基本按键、内部菜单、持机姿势等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较好地拿捏住准确曝光、准确调焦、黑白平衡的调整尺度。初步了解固定画面的拍摄,推拉摇动移跟镜头的拍摄、升降运动镜头的拍摄、综合运动镜头的拍摄以及现场直播摄像中的最基本的拍摄方法,为后面各个阶段的实验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们熟练掌握电视摄像硬件技术本领的锤炼之中,去感受将现实形象通过电视画面重新造型组合并转变为屏幕形象的艺术视觉创作效果。
在电视摄像基础实验阶段,以电视画面的创作意图为出发点,电视画面的表意功能与叙事功能为重要手段,围绕着电视画面时空(景别和拍摄角度)及内容的寓意来制作微课,展开教学。在景别与画面造型的微课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景别的电视画面构图,使学生去感受画面所表现的叙述、层次、重点和顺序。从中体會到全景出气氛,特写出情绪,中景衬托人物近距交流,近景凸显人物内心世界。在实际的实验拍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景别的变化、画面寓意的表达。在拍摄角度与画面造型微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平视拍摄角度、俯视拍摄角度、仰视拍摄角度等不同角度的电视画面构图,以及对拍摄方向、拍摄距离和拍摄高度三个坐标因素的调整,让学生去感受画面表现的线条关系、光影结构、对象间的位置关系和交流关系所产生的差别。更深入地去理解拍摄角度变化对画面结构及人物形象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恰当地调整景致和选择摄像角度,培养学生从不同高度、不同方向表现电视画面的叙事功能和视觉语言。使他们从实际的拍摄操作中体会到,只要准确地确定了合适的摄像方位,整个场景画面就会立即别开生面,拍摄出精美绝伦的画面造型。
在电视摄像软件实验阶段,以影视后期制作软件为工具,数个场景下拍摄的有一定情节联系的电视拍摄视频为素材,围绕着电视画面的碎片排序、剪辑节奏、镜头组接、影视特效以及光线、色调、音画的处理和片头、片尾的制作来展开教学。把转场、特效、字幕、音频及片头片尾作为微课的重心,使学生逐步掌握影视后期制作所需的完整制作流程。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学生剪辑思维的培养,增强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的修养以及剪辑技巧的掌握,使他们能够初步创作出结构严谨、节奏流畅、主题鲜明而简短的影视作品。通过对影视摄像碎片各种不同方式组合成的片段实验,使学生去感受每种剪辑方式所营造出来的不同氛围,讲述不同故事。学会从时空的转变、不同的视距与角度的造型组合、镜头的数量和次序的安排,以及电视字幕声画的结合,合理处理剪辑节奏,使景别的变化做到循序渐进、舒缓平滑。并能根据影视实验作品需要,表达出一种情绪,创造出一种意境,形成一种色调。使色调与明暗相互衔接,使画面与主题在内容上、情境上协调起来。使他们能在考虑画面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选择相宜的特技形式,利用电视特效渲染、烘托气氛,增强画面的视觉美感,达到震撼心弦的视觉表现,以调动受众的欣赏情趣。
在电视摄像综合实验阶段,以培养学生的电视摄像技术、电视画面的构图、艺术视觉创作以及影视后期制作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围绕着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情节构思和画面美感来展开实验教学。这个阶段的微课仅以典型实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用电视摄像理论去分析,提出自己的影视构想。在静态构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应尽可能以生活本来的节奏和韵律去展现。在动态构图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在电视构图形式的探索中必须突出一个“动”字,在“动”中求得前后镜头构图的完整、和谐、统一。从而使得电视画面构图的视觉空间更具立体感,视域范围更具变化感,剧情冲突更具视觉感,画面创意更具艺术感。在实际的拍摄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构图规律,又要注重拍摄细节。使得每一个电视画面在情节内容和造型形式上,都孕育在一个蒙太奇句子中。在这个实验阶段,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对这个阶段的实验有一个综合的考量。把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画面,以及电视摄像的每一个要点、摄像技能的每一个要领和后期剪辑的每一个要素都统一到整体的影视艺术创作之中,从而塑造出视点更自由、信息量更丰富、表现力更强、视觉更连贯流畅、构图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的画面。
在电视摄像创意实验阶段,围绕着微视频创作展开教学。在给出达成目标的基础上,仅仅给学生提供几个微视频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供学生参考。学生依据自创的微影视剧本,自主体验、自行策划、自由发挥,以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围绕着实际场面调度和虚拟场面调度来展开实验教学。通过这种贴近现实的训练和创作,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展露才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探索问题和创新开拓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在微影视创作实验过程中,都要给学生强调一个“全”字。即,情虽短而完整。但在故事的卖点、情节的展开、矛盾的冲突、大结局的收场的起程转合及内容桥段的创意性设计和处理上,又要强调一个“微”字,即,意虽尽而精悍。从而使学生恰到好处地把握住创作微影视作品的分寸。在实际场面调度的实验指导中,要使学生明确场面调度是主体调度与摄影机调度的有机结合,两种调度相辅相成,都要以剧情的发展为依据。在虚拟场面调度的实验指导中,强调通过对场景空间的设计、物体在场景内的运动和虚拟摄像机的运动来交代情节、表现思想和引导受众的视线。由于场面调度使虚拟摄像机具备了真实摄像机所不能具备的积极性,画面因此显示出视觉上的多样性,可以创造出更富有表现力的视觉形象,形成更丰富、更强烈的视觉效果。因而更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使得他们既能深刻、鲜明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表现风格,又可以从艺术创意上去追求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巧妙地运用虚拟摄像机的运动将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的景观联系在一起,从宏观到微观对画面对象进行观摩,以达到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或梦幻般的视觉体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结 语
从电视摄像课程翻转教学进程的整个视野来看,半翻转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模式实际上扮演着别开生面、精致追求和靓丽转身的角色,承载着推动电视摄像课程顺利进展的重任。在第一部电影诞生的时候,电影理论并没有问世。在购置家庭摄像机的时候,不用教科书就直接派上了用场。半翻转式实验的第一次实验课就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别开生面的开场了。它划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开篇的沉闷气氛,让学生一开始就脚踏实地的站立在实验的场地上,迈开了他们电视摄像事业的人生第一步。在半翻转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创意上更能发挥潜力,在摄像技术上更能精益求精,在艺术水平上更能野放奔腾,从而达到了电视摄像实验教学的极致追求。当电视摄像课程教学进展到一定的阶段,理论课会迅速超前,并提前结束。实验课要和理论课相辅相成,及时实现靓丽的转身,过渡到理论课指导实验课的进程中来。从而完成操作技能、艺术品味与理论素养之间的并行与升华。从翻转式电视摄像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质来看,就是从教学理念、主体习得、课时比例、成绩评定和开课时间上突出电视摄像实验课的主线地位,从而构建起电视摄像实验的高效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嘉怡.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 王临生.电视摄像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 2016(2):98-100.
[3] 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157-159.
[责任编辑: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