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块木头的独立设计

2017-02-27段崇政

齐鲁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永中木工勺子

段崇政

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

木,古拙质朴,蕴含着东方的禅意和人生的意境。这或许也是独立设计师们热衷于在木质家具上倾注心血的原因。

木魂匠心,慢生活里的新风尚

在奢华的欧美风、简淡的地中海风摸爬滚打一圈后,国人回到了最初的家居爱好上来——木本生活。

木,古拙质朴,蕴含着东方的禅意和人生的意境。静置一隅,带着与生俱来的淳厚,不与人道的低调,沉稳端庄的智慧。木为树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向上伸展采撷灵气,向下扎根吸收营养。

因此,木韵,即命韵。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习惯了忙碌,机械化生产的物件占领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东西旧了就换,坏了就扔,不带一丝心疼。可是很多人依然会记得小时候的木板凳,那是打着瞌睡靠在父母身边听故事的光阴,是和邻家女孩温习功课的黄昏……原来,一件质朴的实木家具,即使在岁月里斑驳,不变的依然是木质的温润、生活的悠然和满室的温馨。

在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背景下,有着这样一群设计师,他们摒弃千篇一律的规模化生产,以设计师之名唤醒个性潮流,满足自我精神的追逐,“植木生活”就这样诞生了,它承载着朴实的品牌哲学:简单·永恒·品质·工艺。从产品设计到宣传,没有太多的语言;它的设计理念是“空”,做到“简”与“减”,直抵生活本质。

原创家具的魅力在于设计的独特,以及材料本身的纯粹,洗去铅华,尽显本真。“植木生活”汲取了北欧简约风格,在古典与现代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抛弃掉那些水土不服的设计和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在家具设计中融入日式元素,带着异域的气息,设计消费者心动的产品。

“植木生活”的产品大多数颇具文艺气息:线条优美细腻、整体轻巧简洁,清秀之中又不失张力,在空间中能打造出让浮躁都市人静心的“禅意”。

对于设计师来说,从“木”到“器”的过程,也是一次匠心之旅。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推崇匠人精神,一个有匠人精神的家具设计师会让自己的作品尽善尽美,即使这么做会影响到他的产量和收入,而这也是”植木生活”的设计师所坚持的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

“我们对木的热爱就是我们对生活的爱”,在设计师眼中,它们安安静静地被做成温暖质朴的家具用品,什么都不做就能钻进你的心里。也许越是喧闹,你越需要一种慢下来的力量,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在”植木生活”营造的静谧空间里,守住内心的恬淡、豁达与坚定,从此尘嚣不扰。

半木——另一种木器表达

与其他设计师更专注职业领域相比,“半木”家具创始人吕永中更重视在更广的范畴里对社会心理做剖析,甚至是在哲学范畴里深究,然后再把结论通过设计传达出来。

吕永中把使用半木家具的人称为“半木主义者”。

他这样形容半木主义者的性格:“不主张出世,他们信佛、学国学、去禅修中心,都是为了入世。但在入世的过程中有些纠结,希望保持从容的心态。小时候接触过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丢失了很多年,现在想找回来。有点闷骚,既想保持个性,又想给别人留有一定的空间。”接着补充道,“我就是这样的人。”

2010 年,他出了一本小书,虽是和笔记本品牌合作的产物,但吕永中自己给小书起了个名字—《闷骚小集》,里面有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不把人搞晕的设计不叫创意”,“上海人洋气/ 北方人大气/ 广东人财气” 都是他从设计语境对当下一些社会现象的见解,“《闷骚小集》是写着玩的,不代表绝对的正确和错误,但是值得玩味。”

呂永中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都诞生在半木创办之初,比如设计于 2005 年“篆书”椅,采用的是高纤维密度板,做成扭曲的弯钩形状,刷成纯白色,虽然它的设计灵感是从中国书法中的篆书衍生而来,但作为一张椅子,它的造型不能不说夸张。

相对于吸引眼球,吕永中现在更加重视如何做一件合格的产品。实木家具的变形和开裂是困扰每个设计师的问题,但是有些独立设计师品牌对这个问题并不太重视。吕永中认为,从中国古人的立场看,木头是天然的,变形反而更好。但在当下社会,人们有新的价值观,要求精确,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吕永中和他的设计团队研究气候条件,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木材的含水率,通过大量实践去确定木材变形的原因,甚至把半木家具拿到北京的家里去试用。得出的结论是,木材变形虽与气候有关,但更多是和结构、受力、木板的厚薄、宽度有关。半木通过让木材多次干燥、通过合理的构造和受力,尽量规避木材变形。在半木的 2013 年新品徽州百宝箱的门板上,安置了看不见的暗销榫,外面还有明销,并留合适的缝隙来方便木材涨缩。

从设计到成品的每个环节,半木都设有自己的解决部门,专人研究木头,专人研究布艺,甚至还有人专门研究五金件,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种材料的特性。在对工艺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吕永中引入了更多的新材料,例如用来制作清风榻椅的垂坠感极好的布料,还有专门研制的作为转轴的铜件。但是引入的过程极为慎重,常常需要跑很多国家才能找到符合半木调性的材料;实在找不来的,就自己解决。“事情虽多,但让我们觉得很踏实。”吕永中坦言。

更多时间,吕永中在研究“半木主义者”的心理。正因为半木主义者多是一群最终为了入世的人,所以半木的产品并非只有超尘脱俗的离世感,也带着野心和张力。“每个人都有两面性,我也一样,我不想符号化地、单薄地、浅层地去呈现,那个没有生命。人有七情六欲,我们会深度挖掘。”

做一块有温度的木头

假如给你一块木头,你会用它来干嘛。砸核桃?当柴烧?还是垫桌脚?

苏州渔木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叶清用他的创意告诉我们,木头除了被燃烧后有温度,被创意设计之后更有温度。

勺子,一个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玩意儿,在人们的意识里,只要用得顺手,人们根本不会去在意一个勺子的材质或造型。可在渔木工坊,在高叶清眼里,一把小勺子也能有数不尽的创意,也能挖出温度。

体验空间,是渔木工坊为广大手作爱好者提供的一个亲手体验的服务平台,体验过程中还会配有专业老师的指导。高叶清介绍说,想要做一把有创意有温度的勺子,从第一步选择木材开始,就要仔细考究。

“一把别致的木制勺子,它的材质必定也是优质的,有特色的。”古人也曾云:朽木不可雕也,只有选用优质的木料,才能有好的作品呈现出来。在选材这点上,高叶清一直都是很讲究的,他总是亲自去各大木材厂,精心挑选值得雕刻的,有特质的木料。

有了好的木材后,挑选一套顺手的工具也很重要,渔木工坊给每一位体验者都配了一套工具,让大家能更尽情的投入到手工木作的过程中去,感受木头的温度。渔木工坊不仅给体验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体验空间,更提供了一个创意空间,勺子的造型都是要自己构思,自己挖粗坯的。高叶清说他们这么做是因为想要鼓励大家自由发挥想象力,去创造一把独一无二的勺子。

高叶清说,当初他会选择木材作为创意的载体,是因为,其一,材料容易获得;其二,木料容易加工;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木材不同于金属,它是有温度的。用有温度的木料,亲手制作一把注有自己情感的,独一无二的小勺子,无论是自己留作纪念,还是送给亲人,都能获得持续的温暖。

渔木工坊的“渔”字,取自于《老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工坊的理念也正是如此,卖给你一个勺子,不如教你如何制作一个勺子。

高叶清正在努力,希望可以通过渔木工坊,打造一个平台,让更多的手工制作爱好者能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使得手作的精神被大家接受。“作为一个设计师,你肯定首先要热爱,不热爱生活的话,设计的东西都是不接地气的。”

猜你喜欢

永中木工勺子
封面影图
基于特征参数化的木工CAD/CAM系统
夏秋用桑蚕品种“永中×丰白”通过河南省蚕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做木勺子
吃面
夹在杯子上的勺子等
纪宇:木工让我寻找到自己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数控木工轮廓铣床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