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获得人才的措施和影响

2017-02-27京雨

领导文萃 2017年4期
关键词:移民人才

京雨

近年来, 大国崛起成为国内研究的一个关注方向。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今天,中国如何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和平发展之路,如何以理性的态度、开阔的视野看待他国崛起道路和经验教训,正考验着中国的开放胸怀。在大国崛起的发展中,美国无疑是最值得关注的国家。在过去200多年间,美国从殖民地的经济落后状态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唯一超级大国,原因很多,其中,积极有效地吸引并获得人才是美国得以崛起和发展的重要方面。对此,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李长久有着长期的研究。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他。

采取各种措施获得人才

《领导文萃》:您是研究美国问题的专家,近几年特别研究了美国的人才引进和获得,请问,是什么促使您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李长久:这要从美国的历史说起。2016年7月4日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240个生日。1776年7月4日美利坚合众国(美国)建立时,全国人口约350万,其中:自由白人约300万,黑人奴隶50万。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南方各州仍实行种植园主控制的黑人奴隶制,15个蓄奴州的黑人奴隶达400万人。1862年9月24日,林肯总统发布《解放宣言》,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诸州的奴隶全部获得自由。1865年4月26日结束历时4年南北战争的重要意义是,消除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

从1865年到1900年的35年间,美国实现工业化,1890年美国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国,1900年美国人均收入超过欧洲,世界科学技术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21世纪初以来,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和影响力下降,美国正处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在200多年间,美国从殖民地的经济落后状态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和唯一超级大国,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从全球获得人力资源特别是各类所需人才。

美国地大物博,但缺乏人力资源特别是各类人才,因此,美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争夺人力资源特别是各类人才。

《领导文萃》:那么,美国吸引和获得人才的途径是什么?

李长久: 美国各个阶段的人才政策有所不同,美国适时调整移民政策争夺人才。从1865年到1882年,美国实行完全自由的移民政策,大量欧洲人和中国人进入美国,为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英国发生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之际,大批英国失业工人移居美国。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又有大批法国人、德国人和俄罗斯人进入美国。据统计,1860年,160万欧洲人进入美国,1875年欧洲移民达到260万,其中包括工人和知识分子,他们成为美国引进技术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并成为美欧天然的信息渠道。宋健主编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中介绍:“欧美的信息交流十分频繁,欧洲任何新技术动向都能在美国得到反映。1745年,荷兰人发明蓄电池,第二年美国人富兰克林就进行天电传蓄的‘费城实验。1803年,英国人刚把蒸汽机装到火车上,运行尚未成功,美国人R·富尔顿就发明了蒸汽机轮船。1837年,英国人发明电报,第二年美国就推广使用。”1848年美国西部地区掀起淘金热后,大批中国人到达这里,參与淘金开矿、兴修水利、修建铁路。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建设太平洋铁路的法案,规定由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自西而东修建,由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自东向西修建。1863年初,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在美国加州萨克拉门托破土动工,为缓解劳动力紧缺问题,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负责铁路施工的合伙人克罗克提出招募华工。据美国官方和西方学者记载,修建太平洋铁路长达1800公里艰巨工程的主要是华工,“平均每修建一公里铁路,就有一位中国人丧生”。据老华侨回忆,“约有四五万名华工参加修建太平洋铁路、参与筑路而伤亡的华工达万人。”1869年3月10日,将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与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相向修建的铁路连接起来,提前7年完成19世纪“世界第一大工程。”克罗克对华工的贡献做出了公正评价,他说:“我愿提醒各位注意,我们建造的这条铁路能及时完成,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贫穷而受鄙视的中国劳动阶级,归功于他们表现卓异的忠诚和勤劳。”还有1.5万名华工参加修建美国北太平洋铁路。据美国加州劳工局局长伊诺斯1866年估计,仅在加州从事农业园艺劳动的华工就有3万人,占加州农业园艺劳动者总数的87.5%,“华工使荒地变成良田,使整个加利福尼亚州变成一座花园、一个水果园”。如果没有华工的辛勤劳动和开发,加州农业的发展要推迟几十年。

从1865年到1900年,美国铁路里程从3.5万英里延伸到23.5万英里,超过了欧洲铁路总长度。到1914年,横贯全国的25万英里铁路线沟通了幅员辽阔的美国。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写道:“随着内战的结束,美国可以利用其多方面的有利条件——肥沃的农田、丰富的原材料以及开发这些资源的现代工艺技术的发展(铁路、蒸汽机、采矿设备等)。”书中提供的数据显示:从美国内战结束的1865年到美西战争爆发的1898年,美国小麦产量增加256%、谷物产量增加222%、精糖产量增加460%、煤炭产量增加800%、钢轨产量增加523%,原油产量从300万桶增至5500万桶,钢锭和铸件产量从不足2万吨猛增至900万吨。

从1882年开始,美国移民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相继出台了限制和排斥外来体力劳动者的法律,如1882年实施的“排华法案”,限制华人进入美国。1921年美国出台的《移民配额法》规定,优先吸收精于农业耕作技术的人才移居美国,标志美国移民政策转向主要吸引各类专业人才。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协会发表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中提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未来的前景”。美国开始重点引进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外来移民与国籍法修正案》提出,每年专门留出2.9万个移民名额给全球各国高级人才。1990年美国国会通过《家庭团聚与就业机会移民法》,推出EB-1签证、投资移民签证,吸引在科学、艺术、教育、商业、体育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人才。美国《华尔街日报》2016年1月15日发表作者埃里克·维纳一篇题为《移民天才的秘密——颠倒的世界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文章指出:“当今移民话题缺失的就是这一回避不了的事实;大批卓越人才在外国开花结果,尤其是在美国,新移民充满创新热情是它的一个鲜明特征。今天,外国出生的居民在美国人口中仅占13%,但是他们获得专利占美国的近三分之一,他们中的诺贝尔奖得主占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四分之一。”据统计,从1901年到1959年,在美国有25位移民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而在1960年到2013年,在美国有72位移民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

《领导文萃》:正如您所介绍,美国建国以来的移民政策对人才的获得起着重要作用,那么,很多科学家能被吸引到美国是不是都和移民政策有关?

李长久:其实,美国很多人才是争夺过来的,美国抓住各种机会争夺人才。法国《费加罗报》2014年5月26日发表作者皮卡尔·莫兰一篇题为《“回形针行动”:美国与魔鬼签署的协议》的文章介绍:最近出版的一本书揭秘了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接纳数百名纳粹学者的细节,即V1和V2“火箭之父”韦思赫尔·冯·布劳恩以及另外1600名知识分子是如何帮助美国赢得冷战的。

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期间,欧洲大批著名科学家相继逃往美国。苏联是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主导力量,但是,德国法西斯失败后,德国多数科学家被美国获得。法国《费加罗报》介绍:安妮·雅各布森在美国出版的《回形针行动》一书中详细梳理了被美国所收留的1600名知识分子中21人的完整轨迹;“他们中有8人曾在希特勒、希姆莱或格林等纳粹头目身边做事,15人是纳粹分子,10人是党卫队员。”文章披露:“V1和V2”火箭的发明者冯·布劳恩可以高枕无忧了,他清楚地知道,在眼下正在构建的世界新秩序中他的发明对于二战的胜利方来说是多么重要。在此期间,与他一样许许多多的纳粹科学家、医生、神经科专家、化学家、生物学家以及细菌学家……这些人曾经是将半个世纪推进了战争泥潭的政权的信徒,这些人本来都应被送上军事法庭甚至可能被送交给行刑队。但是,正如安妮·雅各布森在《回形针行动》一书中所讲述的那样:“等待冯·布劳恩以及其他人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命运,他们被秘密运送到了美国——为了能赢得与苏联的冷战,美国已经决心采取这种可能会损害到自己名声的行动。”

苏联解体主要是内因造成的,但是,美国千方百计“搞垮苏联”的政策和措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苏联解体后,大批科学家移居美国。美国战略之页网站2015年3月19日介绍,自1989年以来,俄罗斯人口已经减少了3%,从1.47亿人减少到1.429亿人,其中包括大批俄罗斯高科技人才的流失。法国《世界报》2015年2月25日发表题为《俄罗斯科学面临危机》的文章介绍,俄罗斯约有2.5万至10万名科研人员宁愿流往美国、英国、以色列。文章援引俄罗斯生物学家玛利亚·拉加尔科娃的话说:“1989年在莫斯科大学,我的团队有150名同行,现在90%都已经移居外国了。”

《领导文萃》:众所周知,美国名牌大学造就人才,对此,您如何看?

李长久:是这样,但我要强调的是,名牌大学多并以优厚奖学金吸引全球精英。《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的2015年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按全球及区域性研究声誉、论文引用数量、博士学位授予数量等标准对全球750所高校排座次,其中美國以181所高校位居榜首,占24%。《2015年泰晤士报高等学校世界排名》显示,美国占据全球100强大学中的43席,在排名前10的大学中占8席。美国著名大学对成绩突出的全球尖子学生给予优厚奖学金,吸引全球精英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

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但是,流入美国高校的国际学生继续急剧增加。2007-2008学年在美国大学的国际学生达到62.4万人。《2015美国开放门户报告》显示,美国高校的国际学生人数增长率创35年来的新高,在2014-2015学年增长了10%,达到974926人,占世界450万全球流动高等院校学生的21.7%。中国和印度留学生占国际学生增长总数的67%,占美国高校国际学生的近45%。2014-2015学年,中国赴美攻读本科学位的学生人数首次超过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人数。《2015美国开放门户报告》显示,前者为124552人,后者为120331人,合计为244883人,占美国高校国际学生的25%,还有来自中国的非学位学生和选择性实习培训学生分别增长了8.7%和29.1%。据统计,在美国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中国际学生占比从1982年的44%升至65%,在美国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博士学位的就业者中,国际学生占比从1993年的23%升至2010年的42%。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2016年3月22日发表题为《面对现实:中国学生给美国大学带来的只有好处》的文章中指出,美国约有4000所高校的生存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吸收国际学生的能力,这不仅是收学费的问题,还可以在多方面为当地社会提供国际融合。文章提醒:“不要忘了,在美国的大部分中国学生都有很高的素质,不仅给美国大学而且给美国社会带来诸多益处。”

关键在于留住和用好人才

《领导文萃》:您前面重点介绍了美国如何引进人才、争夺人才、吸引人才的种种做法,但对于人才来说,重要的是留住和用好,在这方面,美国是如何做的?

李长久:在人类历史很长时期,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是科技人员个人或与企业合作实现的。加强宏观协调,使科技创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始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1944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信国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局长万尼瓦尔·布什,要求他研究如何把国家科学研究与发展战时的经验用在未来的和平日子里,以增进国民的健康、创立新的企业、增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在由杰出科学家和学者组成的四个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布什主持起草的《科学——无尽的前沿》报告于1945年7月19日发表,被称为“划时代的报告”。这个报告试图回答的关键问题是,政府与科学应当具有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这种关系。“报告”提出,科学作用极其重要,国家要支持科学事业,国家要制定科学政策。报告试图解决在政府支持和资助科学与科学的自由探索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试图解决在国家与科学之间和政府与科学共同体之间建立一种前所未有的协约。总之,这个报告解决了如何用好人才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的重大问题。

《领导文萃》:美国用好人才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李长久:美国很善于通过实验室留住和用好大批移民科学家。美国联邦研究开发实验室就有720多个,20世纪上半期,美国获得2000多名外国科学技术人员中多数著名科学家集中在美国联邦研究开发实验室从事研究与开发工作。《社会科学报》2015年3月5日发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新题为《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人才和体制》的文章介绍,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每年管理约300亿美元的研究经费,其中10%用于其内部的研究所,80%用于支持全国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主要是医学院、教授的工资由所申请的研究经费支出),用于内部研究所的30亿美元大约聘用6000名科技人员,而用于外部的240亿美元经费则支持了30万人从事科研。从研究经费上看,内部人员的平均费用是外部人员的8倍,而从研究成果上看,NIH内部研究所产生研究成果的投入产出比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个例子说明“非竞争式的经费支出和非市场化的成果评价决定了国立科研院所的经费使用和工作效率不高”,美国国立研究机构也需要改革。美国国家研究机构仍拥有的重要优势在于,具有活力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移民科学家越来越多。

2016年1月,奥巴马政府宣布一项新的科学战略目标——抗癌“登月计划”。奥巴马说,癌症研究正处在重大突破的关头,加速推进在预防、疗法和治愈方面的进展对国家至关重要。据统计,在美国7大顶级癌症研究中心里,42%的研究人员出生在国外,其中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移民科学家占比高达62%,位于纽约的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的移民科学家占比也高达56%。

亚洲留学生和移民科学家在美国仍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但是,那些刻苦钻研、成就卓越的人才仍被美国各领域聘用。1947年在纽约长岛的阿普顿美国陆军一座军营原址建立起来的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被称为群星闪耀的“国家队”,当时主要研究太阳能应用,现在已经发展为一个占地五千多英亩、拥有300多座建筑,以能源研究为主的闻名全球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布鲁克黑文国家实验室隶属于美国能源部,但由一个名为布鲁克黑文科学协会的非营利民间机构负责管理,实验室现有3000名工作人员,每年研究经费约7亿美元。《科技日报》2015年6月22日发表该报记者王心见题为《让科技之光更加闪亮》的文章介绍,这个实验室现有20名美国国家科学院和国家工程院院士、已有7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其中包括美籍华人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三位科学家。丁肇中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他要做一项相当于100亿个粒子中找出一个不同粒子的实验,布鲁克黑文实验室设有能满足他实验要求的设备——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该实验室免费支持丁肇中进行实验和研究并取得成功。1974年,丁肇中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布鲁克黑文实验室发现了著名的J粒子,丁肇中因此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學奖,这也成为该实验室的又一骄傲。

在美国科研领域,一直不乏杰出的华人科学家。《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5月20日发表新华社驻华盛顿记者林小春题为《走近美国科学院新华人院士》的文章介绍:当地时间5月3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宣布了2016年院士增选84人名单,出生于中国大陆的华人科学家杨培东、戴宏杰与孟祥金当选院士。杨培东迄今最大的成就之一是与他在哈佛大学的导师、著名材料科学家查尔斯·利伯教授共同开创了纳米导线这个新的研究领域。杨培东说:“长远来看,原创性工作是最重要的,是生产力的源泉,要实现中国梦,要有原创,要有基础性突破。”他认为:“中国是能够出大师的,但需要静下来,不要急躁。”2011年,汤森路透集团评选2000年至2010年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戴宏杰排第7名、杨培东排第10名。2015年戴宏杰研发出了高效耐用、可超快充电的铝离子电池,引起轰动。戴宏杰说,他也经历了许多曲折乃至挫折或挫败。“受挫折是经常会有的。达到一个目的,有很多弯路。”孟祥金是改革开放后留美学者中病毒学领域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第一名华人科学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长蒂姆·桑兹在学校新闻稿中写道:“孟博士在新发、再发动物病毒方面的杰出研究,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在国内外赢得了赞誉……他的工作让科学家与医生对人类与动物病毒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很幸运拥有这么一名有成就的研究人员与学者。”

《领导文萃》:前面提到大学对于获得人才的作用,那么在留住人才和用好人才方面,美国大学是如何做的?

李长久:一句话,在美国,大学留住和用好的精英来自五湖四海。美国大学多、名牌大学多、研究型大学多,因此,美国不仅引进国际学生多,而且留住和用好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精英。

美国国际教育学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2015学年,中国留学生占美国高校国际学生总数的1/3。随着中国留学生和滞留在美国的顶尖人才越来越多,他们对美国教育科研和企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香港《华人》月刊1985年第1期报道,当时在美国的华人和华侨约80万人,其中华人仅占美国人口的0.2%。但是在美国80多所大学的华人教授达1500多人,美国著名大学系主任的1/3是华人或华侨教授,在美国机械工业学会各分会担任主席的一半以上是华人。《科技日报》2010年7月8日发表原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司司长梅永红题为《中国科技发展的几个战略命题》的文章介绍,截至200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共162万,其中回归49万;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北京大学毕业生76%去了美国——美国《科学》杂志称之为“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2002年在美国获得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到2009年仍滞留美国的外国留学生比例中,中国大陆学生占92%、印度学生占81%、台湾地区学生占43%、韩国学生占41%、日本学生占33%、巴西学生占31%、泰国学生占7%。仅2009年,中国移民美国的6.5万名移民中的绝大多数是技术移民。有人据此认为,中国是全球人才争夺战中的最大输家。

《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8月15日发表新华社记者牟超等题为《“人才赤字”促使我国探索降低绿卡门槛》的文章援引教育部统计显示,1978年至2013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305.86万人,归国人员总数达144.48万人,归国率为47.2%。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表示,尽管中国每年海外留学回国人数将很快超过出国人数,但“人才赤字”和“移民赤字”仍然存在。近年来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依然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顶尖人才滞留率平均达87%。何亚非表示,华人华侨和海外留学人员是国家人才宝库。我们在海外有6000多万侨胞,其中400多万专业人才。从2008年起实施的吸引高端人才的“千人计划”,已经分10批,引进了4000多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其中绝大多数是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但是,滞留美国的精英仍呈扩大之势。香港《南华早报》2013年7月28日援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数据显示:“在过去30年,外国人中获得美国大学颁发理工科博士学位最多的是中国学生,其中拿到博士学位后滞留者占90%以上。”彭博新闻社网站2013年10月20日发表潘卡杰·米什拉题为《中印“精英离本土”值得警惕》的文章指出,过去10年印度海外留学人数增长了256%,印度工商业联合会估计,印度学生海外留学使该国损失170亿美元。

《领导文萃》:大学、实验室对留住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美国的企业又是如何做的呢?

李长久:美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为移民人才提供广阔创业机会。美国大企业多,其中跨国公司业务遍及全球,很多企业设有研究开发机构,企业为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和留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创业机会。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013年4月26日发表美国外交学会会长理查德·哈斯题为《如何打造第二个美国世纪》的文章认为:“美国的另一个优势是社会的混杂性和天资禀赋。美国每年接纳的永久移民数量超过100万人。多项研究结果都突出表明,移民、创新和开拓精神之间有着积极联系。在《财富》杂志500强企业中,有近1/5的企业是移民创办的。”

《科技日报》2014年6月7日发表新华社记者林小春题为《美国引才聚才用才的启示》的文章介绍,1980年,美国由风险投资的上市公司中只有8家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仅占7%,到2006年至2012年,由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的企业达92家,所占比例升至33%。美国有风险投资参与、市值前50名的上市公司中,有近一半是移民创建或共同创建的,如谷歌、亿贝与特斯拉汽车公司等知名企业。《印度时报》网站2014年7月28日介绍,苹果公司的1/3工程师是印度人。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2015年5月6日援引美国劳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谷歌、雅虎和脸书等科技公司里,亚裔在员工中约占1/3。雅虎公司2014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亚裔职工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39%、在管理层中占17%。在硅谷新办企业中,50%以上是由印度人或中国人创办或共同创办的。在硅谷,移民留学生每增加1%,专利将增加9%至18%。

“站在巨人肩膀上”崛起的超级大国

《领导文萃》:我们谈了美国如何获得人才用好人才,请问这些措施给美国崛起带来了什么?

李长久:源源不断地获得全球精英并有效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美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总体上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是美国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迈向综合国力最强国家的强大动力。因此,美国被称为“站在巨人肩膀上”崛起的超级大国。

自20世纪初第二次技术革命以来,具有全球影响的多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集中在美国,其中多为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实现的。移民科学家的多项发现和发明,为美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人古斯塔夫·魏斯科普夫于19世纪90年代从巴伐利亚移居美国后改名为古斯塔夫·怀特里德,他于1901年8月18日驾驶自制飞行器“秃鹰21号”飞上蓝天。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的母亲是德国人,在一家自行车厂工作的莱特兄弟深受怀特里德的影响,他们制造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安装有12马力汽油发动机的飞机——“飞行家”一号,并在1903年12月17日凌晨从平地起飞,标志人类进入了航空时代。爱因斯坦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奖,但他的相对论学说却被德国法西斯污蔑为“科学的退化”。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大肆迫害犹太人,爱因斯坦被迫放弃德国国籍,接受普林斯顿大学邀请赴美并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3月爱因斯坦得知德国法西斯有可能研制核武器的消息后,他与1938年获得诺贝尔奖、美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费米等联名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促成了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弹的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实验室设有七个研究部,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是移居美国的欧洲科学家。

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人使用算盘起,信息加工工具不断改进和发展。计算机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信息加工工具,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那么计算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伸。美国《时代》周刊2014年12月1日/8日两期合刊发表美国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题为《天才的代价》的文章介绍,现代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是最早提出通用计算机概念的理论家,他是英国“布莱奇利公园”秘密团队的一分子——该团队学以致用地组装出破译战时德军密码的机器。图灵提出计算机时代最基本的问题:机器能思考吗?到1940年8月,图灵的团队有了可以破译德军关于潜艇部署状况的电报“炸弹”,当时德军的潜艇给英国的补给船队造成重创。1944年,美国国防部门组织由莫奇利和埃克脱领导的ENIAC计算机研究小组,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现代计算机的又一位奠基者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伊曼参加了这项研究工作。1946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开辟了一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纪元,拉开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序幕。诺伊曼对计算机理论中的逻辑设计、自动机的构造等,都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因此,诺伊曼无愧于人们送给他的“现代电子计算机之父”的荣誉。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计算速度越来越快。2016年6月20日,德国法兰克福国际超算大会(ISC)公布了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TOP500榜单,由中国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以超第二名近一倍的运算速度夺得第一。这套系统1分钟的计算能力,相当于全球72亿人同时用计算器不间断计算32年。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创了宇宙航行的新时代。20世纪60年代美国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率先把宇航员送上月球。从1961年到1969年,美国宇航局主要依靠美籍德国冯·布劳恩等火箭专家经过近10年的研究,使用巨型火箭土星5号将“阿波罗”11号飞船送到月球表面。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在月球表面着陆时,美国宇航局地面指挥中心负责人说:“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足迹吗?这是冯·布劳恩的足迹。”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人》一书中指出:“阿波罗”飞船是冯·布劳恩研制的火箭运送到月球表面的,布劳恩对推进空间探索做出的贡献不容怀疑,但实现“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不是一个科學家,而是“一群科学家”。据统计,在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科研人员中华人占1/3以上。登月后返回的宇航员奥尔德林在美国国会联席会议上说:“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第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小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人类来说则是巨大的跃进,是对未来的希望。”

《领导文萃》:美国获得人才的种种措施推动了美国的科技创新,也是美国得以崛起的原因之一,美国如何看待今后人才和创新的关系?

李长久:迄今美国总体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仍处在世界领先地位,但美国仍有忧患意识,特别是紧紧盯着中国科技发展。2012年5月,美国国会曾进行一场关于中国创新的听证会。美国国会授权成立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邀请9名专家学者,分别从理念、基础设施、信息技术和国防创新方面,审视和评估中国创新政策和成果,讨论中国创新将给美国带来何种影响。为维持世界头号科技强国和在国际产业链高端地位,自2009年年初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8年来,相继3次发布国家创新战略报告,从战略高度进行研发布局调整,一是继续增加研发投资,将研发投资占GDP之比提高到3%;二是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引进留学生、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中国和印度等大量流失人才的国家应采取有效应对政策和措施。

猜你喜欢

移民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移民征迁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