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开发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及其保护

2017-02-27赵滟

档案天地 2017年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文化遗产物质

赵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找准脱贫项目。不少贫困地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无论是在历史建筑上,还是在饮食文化、民俗风情上都有着本地区、本民族独特的特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是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好的利器,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最好的项目。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将在扶贫开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扶贫开发中的价值

1、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具有经济价值

在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产业支柱,没有产业支撑,就没有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贫困地区为了脱贫,在产业布局上大多集中发展第一、二产业,不注重第三产业,他们都希望通过大资金、大项目的带动实现脱贫收益的最大化,脱贫时间的最短化、脱贫成绩的外在化。然而这些产业要么是与原有的经济基础契合度不高,导致引进的企业水土不服,要么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生存和后续发展受到制约。这种产业布局不仅不能使当地百姓脱贫,还存在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在贫困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日益趋同的情况下,开发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绿色健康的产业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历史留传下来的非遗档案也不少,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和利用,能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能带动以传统民俗文化为核心消费内容的特色旅游业发展。比如,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大力发展特色民俗旅游,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3700.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9.72亿元,增长24.9%。湖北省发布2015年旅游发展评价报告,恩施州旅游发展指数为76.8分,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6分,居全省第4位。

2、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具有文化价值

贫困地区在扶贫开发中,往往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不注重其内在蕴涵的历史文化价值,而后者的开发价值更大,更能促进经济发展,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文化传承。人们想看、想了解的是那些正在消失的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在民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中,传统文化体验、民族风情歌舞表演、传统手工食品品尝是最为吸引游客的地方。

不少贫困地区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其历史遗留下来的非遗档案都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挖掘和整理好非遗档案的文化价值有助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当地百姓脱贫。国家级贫困县利川市就借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利川灯歌大打文化旅游牌,近年来在旅游扶贫上取得巨大成就。根据土家儿女种瓜调改编而来的民歌《龙船调》,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利川依托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旅游平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不仅龙船水乡景区主推灯歌表演,国家地质公园腾龙洞也利用灯歌开发激光表演秀。仅2014年一年,利川市接待游客59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2亿元。

3、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具有信息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价值要远大于传统资源的价值,信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已然成为第一推动力,谁掌握了信息资源,谁就掌握了核心要素。在贫困地区,不是没有资源,而是缺乏开发资源的资金和技术,而这些资金和技术掌握在其他地区的人手里,需要通过信息发布和信息共享把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引入进来,通过产业升级或产品开发的形式搞活当地经济,从而实现附加值的提升,助推当地百姓脱贫。

在扶贫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它能促进当地百姓的增收致富,能增加地方的财政收入。在“互联网+”的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这种传统的产品营销方式已经过时,网络营销,移动信息推送等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推介方式正在兴起。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借助网络媒介进行开发和利用,也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深度的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宣传推广,从而吸引外面的资金和技术进行包装、开发、促销,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群众的脱贫致富。比如,国家级贫困县重庆武隆就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品推介,营销人员主动出击,利用微信等媒介及时掌握行业动态,成功吸引《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剧组。营销人员告诉剧组川江号子这项民俗的起源及精髓,通过号子里面孕育的合作精神来契合这档亲子节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江号子不仅深受剧组人员喜爱,也受到游客的追捧,吸引了很多亲子游的旅客,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二、在扶贫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

1、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抢救和发掘

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没有什么比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帮助百姓脱贫致富更直接,更有效。与其他投资、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更绿色、更环保、更健康。另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也对民俗文化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他们渴望了解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这也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催生了民俗旅游。因此,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发掘就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就不会吸引游客,也不会带动旅游扶贫,增加贫困地区百姓的收入。

在贫困边远地区,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比如民歌、民俗、民族服饰、手工技能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当地群众大量外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么缺乏传承人面临失传的危险,要么历史资料残存不全影响考证,在当下急需对档案进行抢救和发掘。在对非遗档案的搶救和发掘中,首先是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因为投资者不会在非物资文化遗产内容的前期整理和保护中投入资金,这需要有关部门本着为地方、为民族负责的态度来做好此项公益活动。其次,需要专家学者加大学术研究力度,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挖掘贫困地区的民俗文化,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带动经济的发展。另外,还需要部门工作人员或当地的民俗学者发扬奉献精神认真做好非遗档案的抢救和发掘,非遗档案大多散落民间,无论是田野调查还是资料收集都需要加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回报,只有辛苦的工作才能为当地百姓的脱贫致富提供机会。

2、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档案本身是静止无意识的,只有开发好、利用好才有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在扶贫开发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必须要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否则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也不能使百姓脱贫致富。

在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实现贫困地区整体脱贫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内容的深加工。只有能成为精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才能吸引游客,才能吸引投资者。在各个贫困地区都在做民俗文化旅游的环境下,很多地方存在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相似,没有区分度,只有成为特色中的特色才能胜出。第二,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次开发。仅仅从非遗档案中提取精华内容形成产品是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还需要与贫困地区具有独特风貌和悠久历史价值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相结合,形成品牌优势,做到多方的互联互通才能打开市场,才能让百姓借助非遗这个平台脱贫致富。第三,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质升档。贫困地区要充分挖掘非遗档案的内涵,整理出高质量的成果,积极争取进入省级、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形成宣传和竞争上的优势,助推经济发展。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在大数据、自媒体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不能再躺在档案馆、博物馆里,必须主动出击,主动推介。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信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第一要素。非遗档案过去那种靠原始的手工记录方式将面临淘汰,只要给非遗档案注入信息的元素才能获得重生。

在扶贫开发背景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内容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样式繁多,这就需要对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加工,做到人机的双向互动。在实践中,就需要对内容进行甄别,不符合要求的不录入,同时在图像、视频资料的存储上做到标准统一、格式统一,便于记忆和操作。第二,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整合力度。在贫困地区,由于经费和人员的缺乏,往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的情况,信息资源缺乏整合,导致内容不全、效率低下,影响非遗的申报和开发。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大数据分析,可以改变这种管理混乱的情况,能使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得到有机整合,提高保护和开发水平。第三,要充分利用移动客服端这个信息平台。在自媒体时代,仅仅依靠传统媒介进行包装宣传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政府和個人要善于利用微信、微博等移动信息平台进行产品推介和营销,让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从而带动经济发展,使当地百姓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脱贫致富。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比亚迪集团扶贫
Task 3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Tough Nut to Crack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