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研究
2017-02-27谭晓婷杨欣
谭晓婷+杨欣
摘 要 地方高校多定位于教学研究型大学,课堂教学质量非常重要。青年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探究如何培养能够提升其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L省地方某高校为例,总结该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和问题;介绍该校为提升教学质量在青年教师培养中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并以提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提出进一步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青年教师 人才培养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据教育部人事司提供的材料显示:至2014年底,高等学校30岁及以下年龄段教师比例为28.4%,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68%。青年教师是影响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着高校当前的教学质量,科研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这之中,教学质量是“立校之本”。因此,着力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对保障和提升高校综合实力,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地方高校(省属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区,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我国高等本科院校的90%以上为地方高校,地方高校的在校生约占全日制本科在校生的88%,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地方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5年共同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所以目前大多数地方高校正处在发展转型期,办学观念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这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新形式下探究如何培养能够提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对L省某地方高校的实地调查,从青年教师培养角度研究如何促进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1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特点及问题
1.1工作稳定性较差
青年教师一直是整个高校教师队伍中最不稳定的部分,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的师资队伍流动一般比部属高校等更加频繁,主动离职率更高。根据笔者对L省地方某高校教师离职情况的调查分析表明,在过去的15年间(2000-2015年),共有723人在职期间调离工作岗位,与离退休人数相当。其中,25-35岁年龄段的人员主动调离的数量最多,可能的原因是,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组织认同感不足,很容易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同时这一阶段工作与家庭的矛盾比较突出,容易产生离职倾向。
1.2教学能力相对较弱
根据对L省地方某高校的调研显示,高校教师并不像中小学教师主要来源于师范院校,他们主要是海内外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大部分被引进的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技能非常突出,但却没有接受过师范类的专业教育理论学习,不太了解教学方法与教学规律,缺乏教学实践经验,掌握的专业知识无法有效的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
地方高校大多定位于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来到学校就被安排上课,还没有进行系统的教学培训和指导;同时身兼多门课程,靠课时挣工作量,备课有时不够系统,教学中重量轻质。还有部分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本应充分合理发挥科研优势,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但是他们更多地将精力和时间放在做课题、写论文上,甚至把教学视为可以应付或放弃的任务,教学质量自然有限。
1.3实践教学经验不足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定位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5年11月共同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把办学思路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所以地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学校引进的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博士毕业直接到学校,很少有社会工作经验和实践经历,对社会和企业缺乏全面了解,实践经验非常匮乏,实践教学的效果就更为有限,很难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
2 L省地方某高校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实践
我国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这也对师资队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如何更好的提升,是当前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青年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课题之一。L省地方某高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师德培养、人文素质提升、授课质量提高等工作,学校针对学校青年教师的特点,通过实行“岗前培训”上岗制度、“一对一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授课、跟踪听课和教学质量反馈制度等三个层次的实践办法,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2.1实行“岗前培训”上岗制度
L省地方某高校非常注重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教育理论培训,通过“岗前培训”培养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时长达一个学期。“岗前培训”主要由“通识”“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三大部分内容组成:首先是校本部分,学习学校的历史;“通识”由资深教授主讲“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伦理道德”“高等教育法規”等系列课程,以及教学示范课、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等专题讲座。“教育教学实践”包括青年教师试讲制度,首次上课的青年教师,正式上课前,需在院系内部进行试讲,经过学院专家组点评、指导,试讲通过者才能上讲台授课。
2.2实行“一对一导师制”指导青年教师授课
“一对一导师制”是青年教师正式上岗后,L省地方某高校各院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指派1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副教授,辅导青年教师备课、教学,出卷、改卷,论文及科研指导,教案书写、课件制作的督促等等方面;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承担的课程需尽量一致或相近,而且青年教师必须完整地听完指导教师的一门课程,填写听课记录表,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签名,教务处定期查收听课记录表,监督教学指导质量。
2.3实行跟踪听课和教学质量反馈制度
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质量,L省地方某高校制定了教学督导组跟踪听课和反馈制度。学校聘请了一批学术造诣深、教学水平高的退休老教授为督导员,随机随堂听课,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授课方法与手段、授课效果等10个方面,对青年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教学质量评价,并根据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同时,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教师的年度考核和聘任,并且在职称评定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即教学质量评价不通过者不予参加职称评定。学校通过教学督导组的跟踪调查和质量反馈,使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和教学水平上得到提高。
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进一步思考
3.1加强青年教师组织认同感
像L省地方某高校一样,目前一些地方高校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已经构建了一定的青年教师系统培训体系,但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较高的离职率,导致培训效果没有明显显现,青年教师是一个不稳定的群体,必须加强校本化培养,实施组织社会化伴随策略,使青年教师产生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要尽可能人尽其才,做好引进人才的规划。合理规划人才引进的岗位,有助于青年教师真正进入到自己适合、学校需要的岗位。感受到自己被学校所需,更有利于青年教师产生对组织的认同程度,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增强其组织认同感。(2)增加青年教师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组织管理中最重要且常见的现象是沟通,组织的任何管理工作都离不开沟通。学校管理部门需创设条件,营造和谐的沟通氛围,促进教师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加青年教师对组织活动的参与机会,也能显著提高青年教师的组织认同水平。(3)加大组织支持力度,使青年教师持续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同样的薪酬待遇水平,青年教师感受到贴心的关怀,可能更能增强组织认同。在此基础上,继续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才能真正实现良好的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3.2建立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机制
“岗前培训”等制度主要通过理论培训帮助青年教师获得高校教师任职资格证书,以及熟悉学校的具体情况,初步认知并融入校园文化,总体偏重于宏观层面;L省地方某高校进一步实行了“导师制、“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和“教学质量反馈制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部分青年教师初登讲台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当感觉到来自督导员和学生压力时,产生的压力感和挫败感又容易上课时愈发紧张,发挥不好,应全方位建立教学能力培养提升机制
一种可采取的办法是助教制。在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青年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需要担任2-3年的助教。中国也曾经规定青年教师需首先担任助教,但是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招生数量急剧增长,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嚴重短缺,所以,青年教师几乎不再担任助教,一到校便走上讲台,开始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助教能够帮助青年教师熟悉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备课、文献查阅、批改作业、带领学生练习、参与考试命题、批阅试卷、指导学生实验等,为正式登讲台授课、承担教学任务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所以,正式授课前,担任一段时间的助教,是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青年教师应充分发挥科研能力强的优势,将科研的前沿成果引入课堂教学,拓展课程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研究型学习,指导本科生多进行科研方面的训练,尝试撰写科研论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3加大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力度
实践教学能力是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又一瓶颈。随着三部委指导意见的出台:“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地方高校更加需要重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如前面的调查分析所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还很有限,自然无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加大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力度。具体做法包括建立教师进修实习基地,鼓励青年教师进企事业单位实践进修;增强校企合作,邀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为青年教师讲课,通过企业挂职、跟班锻炼等方式,提升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长效、可持续、规范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2014年中国教育统计数据[EB/OL].2015-05-2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厦门大学评估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EB/OL].2015-12-04.http://www.moe.edu.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5n/xwfb_151204/151204_sfcl/201512/t20151204_222891.html
[3] 徐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与培训模式创新[J].现代教育科学,2009(3):151-153.
[4] 李明成,陈建平,童明波.着力实践,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9-32.
[5] 郭丽君,周清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1):65-69.
[6] 吴旻,梁洪振,董秀娜.组织认同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问题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2(1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