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美食”地理试题分析
2017-02-27翟军
翟军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以温润感人的镜头、轻松愉悦的叙述方式、完美动听的同期声,让大江南北的观众在享用它所带来的精神饕餮盛宴的同时,也领略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地理环境。不同地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生产、生活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各地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正是这些差异的突出表现。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发现与饮食地理有关的试题越来越多,这些试题关注地理内容与学生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的联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是鲜活而有趣的。
一、近五年有关“美食”高考试题统计(如表1)
盘点近五年“美食”地理试题可发现,与“美食”有关的地理试题每年都有,尤其是全国卷出现的频率更高。其对应的考点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不仅涉及到农业区位因素、地理环境整体性、生态环境问题等传统考点,还涉及到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及商业活动的影响、旅游资源条件的评价等新考点。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地理核心素养”已成为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聚焦点之一。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组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确定为地理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美食”地理试题特点
1.展现各地不同的“地域文化”——区域认知
地理环境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地域文化具有差异性和相对稳定性。由于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凸显出地域文化的差异性。 从近五年高考试题来看,试题多以各地丰富多彩的美食文化为情境,重点考查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区域认知。
例1:(2014年北京卷)图1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①②③④对应的餐馆类型。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简析:本题对应的地理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重点考查地理核心素养的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指人们对区域特征、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意识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存在着明显区域差异,这是地理环境最基本的特征。不同的区域自然、人文要素不同,人地关系的形式和问题也不同。“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差异性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我国是餐饮大国,有许多不同门派的菜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地域文化的代表。川菜起源于四川,湘菜起源于湖南,粤菜起源于广东,西餐是近代从西方传过来的,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了这些区域认知基础,通过对四个类型餐馆的主要分布范围比较,很快可得出A为正确答案。
例2:(2012年上海卷)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简析:本题对应的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和城市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重点考查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区域认知。具体考查安徽南部地域文化整体性联系的地理背景。安徽地处内陆,没有海鲜;安徽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耕地稀少,种植粮食、牛羊放枚较少。但林果茶等山货较多,由于对外交通不便,不易外销,因此以腌制、腊制和干货为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徽菜多以山珍野味、腊味为原料,重油、重色、重火攻等特点。
2.反映“美食”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例3:(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2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简析: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通过图文信息对维多利亚湖及周边地区的区域认知。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特点之一,也是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基础。考生通过分析维多利亚湖的水系及流向特征,进而判断维多利亚湖的基本地形特征,再通过文字材料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如“维多利亚湖原来没有尼罗河鲈鱼,其尼罗河鲈鱼是从非洲其它河流被引进”,可得出结论:(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惟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第(3)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及能力。在前面两小题基础上,已知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属肉食性鱼。早期,维多利亚湖沿岸渔民以传统捕捞为主,重点捕捞小型鱼类。随着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的大量繁殖,原有的一些鱼类可能被鲈鱼食用而出现迅速减少甚至灭绝。传统鱼类捕捞受到影响,随之兴起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3.凸显可持续发展理念——人地协调观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發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例4:(2012年全国卷Ⅱ)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图3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简析:该题重点考查考生运用综合思维,辩证认识和处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能力。所对应的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为实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需要科学分析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挖掘其作用机理及内涵,更好地指导生产、生活实践。芦笋作为高档蔬菜,种植利润高。秘鲁伊卡地区大力发展芦笋种植,扩大了就业,增加了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但与此同时,随着芦笋的大规模种植,开凿的水井也越来越多,伊卡地区的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紧缺。
纵观近五年与“美食”有关的地理试题,不难发现这些试题贴近生活,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且重点考查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的内在品质,难以直接观测,需要通过学生在应对现实情境中的外在表现加以推断。美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以不同地理区域中具有代表性的“美食”作为命题素材,展现各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给考生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试题往往以“美食”背后隐含的人地关系为主线,重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多方面的核心素养。通过考试的反拨作用,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更加关注身边的地理,充分利用复杂的现实情境,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能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