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2017-02-27孙宝琴
【摘要】美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沉淀,汇集着不同种类的文化内涵和成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甚至是不同的自然村落都具有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多种不同饮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得每一种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得到了广泛地传播,本文主要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特色美食文化的有关特征,并提出传播与弘扬美食文化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美食文化 信息传播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012-01
一、美食文化概述
美食文化从狭义上分析,就是指在具体制作食物时,选取一定的食材,对这些食材进行加工和运用,最后产生消费的过程中包含的特定技艺和科学原理,以及在制作食物的基础上构成的独具特色的习俗和思想哲学。从广义角度分析,饮食文化就是人们在制作食物和消费食物的过程中,构成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行为的总和。总之就是人们一切饮食活动的总和。
二、新媒体时代特色美食文化的特征
(一)连续性和时代性特征
人类的传统饮食文化和当代饮食习惯共同形成了特色美食文化,具有强烈的连续性和时代性特征。自古以来,饮食的制作和消费行为构成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人类特色美食文化发展史。
(二)地域性特征
特色美食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特定的地域范围,是在一定地理区域中形成的产物。我国不同地域范围的饮食文化各有特色,江河湖海聚集地区,大多生产贝、虾、鱼等,草鱼地域的肉类食品比較丰富,都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三)传承性特征
每一个地区的饮食特色都是经过人类长时间的演变而形成的结果,特色美食文化具有强烈的传承性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烹饪食材的传承性。食物的烹饪离不开丰富的食材,而这些食材自身具有鲜明的传承性,都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精心研制和培养种植的,食物制作者将其变化成不同的菜品类型。
2.烹饪技术的传承性。烹饪技术在饮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特色饮食文化的烹饪技艺都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和传承下来的。比如,我国的面粉发酵技艺,已经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三、新媒体时代特色美食文化传播与弘扬的主要途径分析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能够把文字传播、影像传播、图画传播和动漫舞蹈等的传播进行有效地整合,使得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有了一定的载体,其能够更好地刺激和调动大众的各个感官,使其从视觉、味觉、嗅觉和听觉等的共同作用下感受特色美食文化的独有魅力。以下具体介绍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途径。
(一)建立特色美食文化品牌的媒介传播网站
媒介传播主体需要考虑怎样把不同传播介质的优势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构成特色美食文化品牌的媒介传播网站,进而达到在视觉、味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方面对美食文化的船舶与弘扬。网站的建立需要该地区政府部门进行宣传,联合传媒集团和特色美食文化集团一起构建,做好传播媒介信息的定位工作,采取有效的媒介传播信息技术,将其与媒介信息资源的决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属于当地的特色美食文化宣传创意网站Logo。
(二)构建网络版本的美食地图
还要利用网络平台的快速传播优势,简洁生动地讲解特色美食文化的发展历史、美式菜肴、特色美食文化创意产业、以及特色美食文化产品品牌和特色美食文化娱乐主题等,保证能够从多个角度,互动化地对人们宣传美食文化。利用互联网的公众传播平台,把人们相对熟悉的一些影视、动漫等的资料和时频进行播放,通过多个渠道传播和弘扬特色美食文化,比如:可以构建一个网络版本的美食地图,特色美食博物馆等。
(三)推进美食传播跨文化信息翻译的规范化
实现特色美食文化的有效传播,必须要做好跨文化信息的翻译工作,传播媒介要运用专业的语言翻译人才,在笔译和口译过程中实现团队合作式翻译,保证美食文化的信息能够被广大的人群认知并接受。同时要推进特色美食文化创意主题的翻译工作,促进多种跨文化信息实现有效地传递和接轨。
四、结束语
特色美食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其对媒介传播的需求表现出多样性,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特色美食文化的这种传播需求提供了一定的平台和技术保障,使得能够利用构建特色美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网站,开展特色饮食文化传播与弘扬的网络互动活动,推进美食传播跨文化信息翻译的规范化等一系列的传播途径,进一步塑造特色美食文化的鲜明特征,弘扬多种优秀的特色美食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邵万宽.中国南北区域美食文化自然习性之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5):18-23.
[2]朱文政,周晓燕.创新办学模式,合理培养中华美食高端人才[J].中国食品,2014,(7):42-45.
[3]郭缨.我国电视纪录片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D].河南大学,2013,11(7):12-15.
作者简介:
孙宝琴(1988.08-)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